2、原詩:
四行詩
唐代杜甫
兩只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鷺沖天而起。
窗含西陵秋雪,
門博吳棟萬裏船。
3.寫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二年春(公元764年),因嚴武再次來蜀,杜甫返回成都草堂。當時安史之亂已經平定,杜甫得知老友的消息,跟隨他回到成都草堂。這時候詩人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熱鬧的場面,他忍不住寫下了這首小詩。我沒有提前計劃題目,也沒有打算寫完詩再計劃題目。我幹脆拿“絕句”當題目。
4.贊賞: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陵秋雪,吳棟萬裏船停門口。”黃鸝、綠柳呈現出熱鬧的氣氛,白鷺、藍天則給人壹種平靜舒適的感覺。“歌”字,表示鳥的自得。“上”字表現了白鷺的閑適與優雅。黃、綠、白、藍色彩交錯,表現了春天的美景,傳達了詩人歡快舒適的心情。這首詩色彩斑斕,意境優美,對仗工整。“含”字表示詩人在看窗外,這壹幕仿佛是嵌在窗框裏的圖畫。這兩句話表現了詩人的輕松和喜悅。“西陵”,即成都西南的岷山,終年積雪,故稱“千秋雪”。“吳棟”,三國時期,孫權在今江蘇南京建都,國號吳,又名。這裏指的是長江下遊的江南地區。“壹千場秋雪”意為時間久遠,“萬裏船”意為空間廣闊。詩人在草堂,思千年,看透萬裏,心胸何其寬廣!這兩句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境界開闊,豪情萬丈。它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拓寬了廣度,使全詩的立意壹下子脫穎而出。既深沈厚重,又舒適開放,真是千古名句。
蘇軾曾說:“少陵書法之無形畫”。這首詩就像壹面色彩斑斕生動的山水大旗:黃鸝、綠柳、白鷺、藍天、河流、雪山,色彩淡雅和諧,意象動靜相間。畫的中央是幾棵碧綠的垂柳,黃在枝頭婉轉歌唱;畫的上半部分是藍天,壹行白鷺倒映在藍天中;遠處的山看得見,群峰依然是多年不變的雪;小屋的壹半暴露在附近,前面有壹條大河。遠處的船只停泊在水面上。從色彩和線條上看,作者在壹片綠色中染了兩個鵝黃色的小點,在綠色的空間裏斜劃了壹條白線。點、線、面有機結合,色彩明亮和諧。詩人在草堂,思千年,看透萬裏,胸襟坦蕩,聲音鏗鏘。全詩精美絕倫,色彩鮮艷,動靜結合,聲形兼備。每壹首詩都是壹幅畫,如今在萬裏形成了壹幅壯麗的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