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男,1928,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50隨家人移居臺灣省。多年來,余光中從未停止寫作,創作了許多經典的詩歌和散文。梁實秋曾稱贊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很高。”
梁實秋和余光中出生於1902,是兩代才子,各領風騷。1987余光中曾在文章中說“若無真正的秋天,光明中難有今天。”
首先介紹壹下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永春,6月265438+10月21出生於江蘇南靖,就讀於秣陵路小學(原崔壩巷小學),25438+0948加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廈大)。
1952畢業。1953年與秦子豪、鐘鼎文創辦“藍星”詩社。後赴美國深造,獲得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回到臺灣後,他成為國立師範大學、國立成大、國立臺灣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現任臺灣中山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余光中曾開玩笑說:“用右手寫詩,偶爾用左手寫散文是副產品。”許多讀者通過《鄉愁》這枚小小的郵票認識了詩人余光中,並伴隨著余光中的詩歌長大。有趣的是,余光中戴著詩人的桂冠進入文壇,但他寫得最多的是散文。
余光中自己說,“我寫散文比寫詩晚了差不多十年。最開始,我開始寫作,但被認為是壹首‘詩’。原來我無意插柳,後來變成了陰,似乎贏得了更多的讀者。”
感覺自己的寫作水平很好,很有文采,可以寫詩,也可以寫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