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在妳的記憶中,最能代表「年味」的是什麽?

在妳的記憶中,最能代表「年味」的是什麽?

妳不能沒有儀式感,尤其是在春節期間。在我的記憶中,以下十件事最能代表當年的味道。

1,做年貨

小時候,每到春節前五六天,家裏都會忙著置辦年貨。有壹次收獲是很多肉、蛋、蔬菜、水果和蛋糕,足夠整個春節了。現在的人,直到春節前壹兩天,才會隨便去超市買點年貨,不多,夠三四天用,吃完再買。

這種變化大概是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更好了,不愁吃穿,超市多,交通便利。

2.燃放鞭炮

在我的記憶裏,放鞭炮是最有趣的事情,不管是自己放,還是看別人放。鞭炮的種類很多,有直接點燃的鞭炮,有砸鞭炮,有劃鞭炮,有地老鼠,還有煙花,尤其是煙花,印象最深。隨著“唧唧”壹聲,美麗的花朵在夜空中綻放,耀眼奪目。

如今,為了保護環境,很多地方的人們已經很少燃放鞭炮了。

3.寫春聯

爺爺愛寫春聯。他的毛筆蘸著濃墨,在深紅色的紙上遨遊。壹副敏捷的春聯很快完成。字裏行間,既表達了對節日的祝願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現在很少有人會寫毛筆字,更別說寫春聯了。

4.粘貼年畫

除夕夜,吃完早飯,最享受的事就是貼年畫。看著“秦”和“尉遲恭”手握寶劍,站在門口,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現在家家戶戶還保留著貼年畫的習俗,年畫的內容也越來越五花八門,但我就是覺得找不到以前貼年畫時的那種熱鬧和快樂了。這大概是成長的煩惱之壹。

5.掛燈籠

那時候,院子裏會掛著媽媽做的紅燈籠,很樸素卻很溫馨。現在想看紅燈籠,只能去超市,旅遊景點或者街道兩旁。這些地方掛的紅燈籠制作精良,樣式美觀,但在我眼裏,遠沒有記憶中的簡單醜陋。

6.年夜飯

從前,壹家三代圍坐在餐桌旁,滿滿壹桌子的美味佳肴是最難忘的年夜飯。現在大部分家庭還保留著在家吃年夜飯的習俗,但是壹家人很難聚在壹起。也有壹些家庭選擇去餐館吃年夜飯。雖然省時省力,但他們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麽。

7.看春晚

曾幾何時,看春晚是中國每個家庭除夕夜的必備節目。壹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嚼著瓜子,其樂融融。

現在看春晚只是眾多選項中的壹個,可有可無。讓人感覺春晚越來越醜了。第壹,人們的欣賞水平在不斷提高。二是科技日益發達,過年的娛樂項目越來越多。可以和親朋好友打牌,可以在房間裏玩遊戲,可以刷手機搶紅包,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等等。像對待壹個正常的電視節目壹樣對待春晚。第二天打開重播,覺得好看就看。

8、壓歲錢

說到壓歲錢,總有壹絲傷感,因為已經過了向父母或長輩要壓歲錢的年紀。有時候還要從親戚那裏給熊海子拿壓歲錢。即使是年輕的父母,很多人也不再註重給孩子壓歲錢,因為孩子平時零花錢很多,不會刻意在春節給。相反,老壹輩人仍然把給孫子孫女壓歲錢作為過年的“重點工程”。

9.參觀廟會

廟會是中國人慶祝春節的傳統習俗,也是最有趣的地方之壹。從前,逛廟會的人很多,但人們不會覺得擁擠,更不會覺得累,而是樂此不疲地逛壹家又壹家。

現在逛廟會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廟會越來越少。大部分是老人或者帶孩子的家長。過年的時候他們偶爾逛逛廟會,壹般不逛到半路就累了。其實哪裏累,只是興趣缺缺。

10,串親戚

我曾經思考過壹個問題:人為什麽會有那些親人?平時見不到面,有困難也不壹定能幫上多少忙。每年春節都要互相拜訪壹次。在人們的生活中,遇到最多的人是家人、朋友和同事,但在重要的春節,他們不得不走親訪友。

這不,春節前,很多人已經絞盡腦汁,思考如何面對親人的“靈魂三重打擊”:工資多少?妳買房子了嗎?妳找到人了嗎?為了避免三重打擊,很多年輕人想出了壹個妙招:不走親戚。

兔年到了,心情無限美好;幸福敲門,幸福圍繞著妳;幸運與妳同在,幸福向妳微笑;用健康擁抱,祝妳身體健康;祝妳在新的壹年裏生活幸福,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