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古代戀人喜歡在哪裏約會呢?
“山中有伏肅,冀有華。”“山中有橋,山中有遊龍。”
這是壹個古老的戀人約會的地方,充滿了新鮮的浪漫。
山上生長著茂盛的傅蘇和高大的松樹,低濕度地區的水中盛開著荷花,水邊有大面積的水蓼花。
樹,花,水草,青山,濕地,年輕情侶。
壹陣充滿活力的鄉村風迎面吹來。
“福蘇”是茂盛的樹,“阿華”是荷花;“喬松”是壹棵高大的松樹,“遊龍”是辣蓼。因為這種花長得像狗尾巴,所以取名“狗尾巴花”,又因為長得像麥穗,所以民間也叫麥穗花。把隨風搖擺的辣蓼花比作“遊龍”,頓時讓周圍的環境充滿了風情。
虎杖也叫狗尾花,但它和狗尾草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這是個約會的好地方,在野外,花草樹木充滿生機,非常原生態。
其實說了半天,這些花草樹木都是為了烘托氣氛,不壹定是真實的描述。
?《詩經》中經常出現“山有……而嵇有……”的句式,這是壹種上升,為了從語言勢上引出下文。
如《高馮建Xi》中有“山有榛,有蟑螂”;唐式山有樞,有山有樞,嵇有榆,山有漆,嵇有栗。
就像現代人見面,先說“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言歸正傳。
然而,“山有”的句式...而紀已經……”基本上和男女約會有關。因為山上的樹象征著男人,挺拔;低濕度土地上的花草代表女性,柔軟松散。
《淮南子地形訓》說:“山中多男,山中多女。”“山”和“姬”的使用表明這首詩是由壹個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所寫的。
好了,約會地點鋪好了,該男女出場了。
女孩早早的來了,滿心歡喜的等著愛人,卻沒有見到愛人。
過了壹會兒,他終於急匆匆地來了。這時候姑娘心裏自然高興,卻裝作生氣的樣子,不理他。小夥子連忙走過來哄她。女孩撲哧壹笑,伸出壹根手指點著他的額頭,數落道:
“見不到兒子,就是瘋了”;“我沒看到孩子,但我看到了狡猾的孩子。”
我以為我看到的是“滋子”或者“子沖”。妳怎麽能是這樣壹個傲慢的人?
這些“滋子”“子沖”是誰?
“子子”和“子沖”都是鄭國有名的美男子。連《孟子》也說:天下沒有不知道孩子美的人,不知道孩子的人是沒有眼睛的人。子曰,周王室後裔,當時是偶像人物。他不僅相貌英俊,而且武功高強。妳兒子,風度翩翩,自然是當時的“國民男神”。沒有壹個女生心中有偶像。
於是女孩戲弄她的情人說:我在等吳彥祖。妳為什麽這麽狂熱?
這個女孩並不討厭她的心上人,她只是故意戲弄他。
可見女主是壹個天真活潑,風情萬種的女人。
這首詩雖然簡短,但寥寥數語,卻生動地描繪了壹次在郊野公園的約會。似乎連隨風搖曳的狗尾巴花都在傳遞著濃濃的情意。
情侶之間的戲謔是男女之間的同類。五代時,相公與寧寫詩:“醉來咬新花,搶仙郎而放。”把和心愛的女人開玩笑的場景寫得那麽香艷多彩。
柳下惠安分守己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梅綺的生活每天是多麽無聊啊。
然而,就是這樣壹首樸素的情歌,後世那些頑固僵化的學究,出於政治立場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刻意求深,把這首優美的詩弄得雲裏霧裏。
《毛詩序》對《詩經》的解讀向來是崇高的,就像我們在中學的時候,每篇課文都要有壹個崇高無比的主題,再加上壹個鮮明偉大的中心思想。似乎這樣壹篇文章就能閃耀,升華學生的道德情操。
所以這首樸實的情歌《毛詩序》,堅持了整個主題,說什麽都是為了諷刺鄭親王的無知。伏肅生於山中,比喻太子突然把錯誤的人放在上位;蓮生於姬之下,是指太子突然把賢德之人放在較低的位置上。
原來我們中學課文裏那些高大上的題材也是古代的傳承。
宋代儒生朱認為傅肅是“玩弄私利的妓女”“為壹己私利而戲”也沒錯,但他把詩中的女主角稱為“奸婦”,因為在他看來,鄭風的愛情詩都是“艷情詩”。
朱壹生的理論可以用壹句話來概括:存天理,滅人欲。
那麽,天天喊著“滅人欲”的朱是誰呢?
《宋史》記載“兩尼姑誘以為妾,凡官隨之”“妻懷無夫”。意思是朱引誘兩個尼姑做小妾,明目張膽地遊走官場;兒子死後,他又讓守寡的媳婦懷孕了。
這麽壹本正經的儒學、理學大師幹出這種事,真讓人跌破眼鏡。因此,朱晚年顏面盡失,名聲壹落千丈。
看看現代其他學者是怎麽理解這首詩的:
陳子展《詩經》認為這首詩是能幹的妻子罵丈夫是傻子。"懷疑是壹首歌謠,講述聰明的妻子討厭謙遜的丈夫."
根據《詩經》高峰的註釋,當壹個女孩來到約會的地方時,她沒有看到她的心上人,而是遇到了壹個壞人來調戲她。
程軍營對《詩經》的註釋認為,這是壹個女人找不到合適對象的抱怨。女學者認為女人不好找伴侶,古代女人不好找伴侶,只好抱怨。
嗯,妳沒事,妳沒事~ ~
但我們願意《山上伏宿》是壹個女孩和愛人開玩笑的詩,其他說法無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