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的“以詩為作文”為什麽包含著時代所需的詩歌觀念的深刻變化?向上帝求助
首先,那個時代是壹個革命的時代,壹個打破傳統的時代,新的思想和觀念不斷被人們接受。五四是時代的產物,胡適的話正是時代所需要的。呵呵,五四文學革命在其創作實踐中以新詩創作為突破口,而新詩運動則是從詩歌形式的解放開始的。從五四文學革命到抗日戰爭爆發,中國新詩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幾個階段:新詩、自由詩、短詩、格律詩、象征詩和現代詩。在新詩誕生之前,梁啟超、黃遵憲等人就主張進行“詩界革命”的探索。雖然梁啟超曾經設想過“新意境”、“新句子”、“古風”,但在實踐中發現了壹個不可逾越的矛盾:“新句子”從根本上改變了語法結構乃至內在的思維方式,打破了傳統的詩歌條條框框,背離了保留古風的要求。因此,他退壹步,將“詩界革命”的目標改為“以舊體含新意境”,拒絕引入“新句”,從而使晚清“詩界革命”始終局限在傳統詩歌的範圍內。黃遵憲“以古文之法入詩”的實驗,顯示了他在“散文”方向上的努力,但也構成了“詩歌革命”的壹個限度:他最終止步於宋派的模仿氛圍。詩歌領域的革命性突破是由五四文學革命完成的。以胡適為代表的五四新詩運動,正是選擇了梁啟超的退潮作為理論出發點和攻擊方向。胡適等先驅大膽提出“以詩為作文”的主張,徹底打破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形式規範,創造了自由式的白話詩,即“新詩”,成為20世紀中國漢詩的主流形式,在風格上與中國古典詩歌徹底決裂,開始了中國新詩自身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