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公開課教案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標準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壹單元的壹篇課文。文字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用優美凝練的語言生動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秀美風光,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感情。
短信來自?桂林是世界上最好的風景嗎?說起來,既概括了桂林山水在祖國風景名勝中的地位,也說明了作者喜歡桂林山水的原因。然後,通過對比描述了漓江和桂林山水的突出特點。最後將桂林的山和水連成壹個完美的整體,呈現在讀者面前。
教學目標
1.學習新單詞,理解本課的關鍵詞。
2.帶著感情讀課文,背誦全文。
3.通過看圖學文學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情懷。
4.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通過品詞、復述來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桂林山水特色,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如何用語言寫出桂林山水的特色。
設計理念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這是壹個混合場景的旅行故事。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美好的生活情境,把語言變成生動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閱讀欲望,使他們積極參與學習。然後,通過看圖和研究文獻,讓學生了解桂林的山川特色。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讓學生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情懷,達到入鄉隨俗的境界,讓情與景的自然結合貫穿教學始終。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收集到的關於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桂林山水視頻或幻燈片。
3.制作的課件。
班級安排
2課時。
桂林山水公開課教案的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的山川特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川的思想感情。
2.學會通過把握事物的特征來描寫景物。
3.學習本課的新單詞並理解它們?險峰聳立?、?各種形式?、?洶湧澎湃?、?時不時?的含義。
4.帶著感情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漓江和桂林山水特色。
2.學習如何表達桂林的景觀特色。
教學時間
兩節課。
教學過程中的第壹堂課
1,引入新課。
2.聽課文錄音。
3.理解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4.初步體會桂林山水的優美意境。
5.檢查新單詞的預習。
6.新單詞的發音、拼寫和解釋。
7.自己讀課文。
8.討論:
作者以什麽順序寫桂林山水?
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幾段?每壹段的大意是什麽?
9.學習第壹段:
壹起讀。
比較?手表?用什麽?手表?有什麽區別?課文的用途呢?手表?沒有它?手表?原因。
?桂林是世界上最好的風景嗎?這句話是什麽意思?開頭引用這句話有什麽用?
作者壹行遊覽桂林山水的原因。
10,學習第二段:
(1)大聲讀出名字。
(2)總結段落意思。
(3)為什麽作者不先寫漓江的水,而先寫大海和西湖?
(4)默讀第二句,用項目符號標出概括漓江特點的詞語,指出句型特點。
5]討論:這句話如何具體生動地表達漓江的特點?為什麽要把漓江泛舟的感覺寫在第三句?
[6]壹起讀。
第二節課
學習第三段
1,名讀。
2.默讀:閱讀時使用項目符號。
3.寫出概括桂林風景特點的單詞。
4.用波浪線畫出隱喻的句子。
5.討論:這句話如何表達桂林山水的特色?(重點了解?從地面升起?、?各種形式?、?壁壘?、?險峰聳立?、?奇怪的石頭?諸如和幾個隱喻的意思。)
6.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寫法有什麽相似之處?
7.為什麽文中先寫漓江的水?
8.再寫寫桂林的山?
9.壹起讀。
10,總結:此段從山形、山色、山勢三個方面來表現桂林山。奇怪?、?秀?、?風險?的特點。
第二,學習第四段
1,姓名。
2.大聲朗讀。
3.解釋壹下?畫卷?的含義。
4.桂林到陽朔的距離有多遠,風景有多美?時不時的連續畫面?這個比喻的意思。
5.用什麽?小船在藍色的波浪上。
6.人們是在壹個圖畫世界裏旅行嗎?這兩首詩的結尾是做什麽的?
第三,總結全文
1,命名
2.口頭描述壹下桂林的風景?時不時的連續畫面?。(聯系文字,對比圖片,發揮想象力,突出特色)
3.總結中心思想。
4、了解寫作特點:
(1)總是先提。
(2)再解釋壹遍。
(3)最終的整合結構。
(4)抓住景物特點,詳細描寫的方法。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靜:感覺不到流動。
漓江水
青:看河底的沙石。
綠色:像無瑕的玉是世界上最好的。
奇:從地面升起的形態有千萬種。
桂林山
秀:水中映出鮮艷的色彩。
危險:險峰崎嶇,怪石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