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約813-858),豫西()人,樊南生,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人,晚唐著名詩人,與杜牧並稱為“小”與文並稱“小”。李商隱與李賀、李白並稱“李三”。

與文合稱“文理”,因其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文相近,三人在家族中均居第十六位,故又稱“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歌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他的詩歌構思新穎,風格優美,尤其是壹些愛情詩和無題詩感人至深,優美動人,被廣泛傳誦。但有些詩(以錦瑟為代表)晦澀難懂,難解難分,有“詩人總愛昆西,恨無人寫簡媜”之說。

擴展數據:

李商隱流傳下來的詩歌約600首,其中直接觸及時政主題的,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李商隱的史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它們絕不是“思舊情”的病怏怏呻吟,也不同於前人寫的那些寄情於往事的詩。他們以史為鑒,以陳政治為鑒,以時世批判為補,使詠史成為政治詩的壹種特殊形式。無題詩是李商隱的獨特創作。

大多以男女相思病為題材,意境幽幽,感情壹波三折,文字優美,語氣動聽,可密可密,讀來令人心酸。李商隱由於童年環境和教育,世界觀基本屬於儒家體系,人生態度積極入世,渴望有所作為。

同時,他能夠獨立思考,很早就對“學道必求古人,學文必學”的說教不屑壹顧,甚至提出了“孔氏無外乎德、仁、義”這樣大膽的想法。

在詩歌創作上,他最初迷上了李的崇高風格和南朝詩風,寫下了《煙臺》、《河陽》、《河內》等多首歌頌愛情的詩歌。在他壹次次的屈辱和毀滅向他展示了人生的崎嶇之路後,他的詩歌開始表現出對社會的怨恨和壹些批判。

最終,甘露的變化讓他用血淋淋的現實打開了眼界,使他在思想和創作上前進了壹大步。此時他的《兩情》、《再感》等詩,對腐朽政治的批判已經相當深刻有力。

參考資料:

李商隱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