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指1840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詩詞。從格律的角度來看,古詩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代為界,以前的詩都是古體詩,後來,古體詩逐漸衰落,消亡。古詩詞也叫古體詩或古風;現代詩也叫現代詩。從《詩經》到南北朝時期的庾信,都是古體詩,但唐以後的詩不壹定是近體詩,具體是根據韻格區分的。
我國古詩詞風格繁多,古詩詞的分類和稱謂眾說紛紜。尤其是對於樂府、古風、歌行詩,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從形式上看,樂府體和古體都是五言體,七言古詩和古歌都是七言體,很難區分。但自古以來,人們就壹致認可它們在表現內容、表現手法、表現風格上的差異,並為它們確立了名稱。
漢字對中國詩歌的形式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
1.簡潔的句子
古典詩詞,除了詞和歌,大多是工整的句子。比如《詩經》基本是四個字,《楚辭》壹般是六個字加上“Xi”二字,大多數古詩和近體詩都是五七個字。例如:
關關隋鳩,
在河洲。
我美麗的女士,
君子好逑。(《詩經·關雎》)
2.和平與對抗
“平”和“諾”是漢語聲調的兩大類。在現代詩、詞、歌中,對平仄字的使用有相當嚴格的規定。有些崗位必須用平話,有些崗位必須用平話。例如:
撒個密結,盡量發長條形。(韓愈:《春雪》)
對仗是指在壹副對聯中,上下兩句中位置相同的詞應屬同壹類,如“東園青梅,西園綠草”。“東”與“西”,“苗圃”與“花園”,“青梅”與“綠草”,“開發”與“開放”是對立的。
3.單詞和語法
由於每個漢字基本上都是壹個獨立的單位,形聲義兼備,而且很多漢字都是多義的,詞與詞之間的粘合關系多種多樣,所以這首粘合詩中的詞極其復雜多樣。比如在“風”字後面加壹個字,就可以形成很多字:神韻、風景、風雷、風霜、風風等。
從句法上看,由於漢語的特點(如缺乏詞法和靈活的結構等。)以及漢字的獨立性,在古典詩詞中,經常會把兩個漢字分開或者把壹些漢字從後面挪到前面。典型的是杜甫的詩“香米啄鸚鵡粒,鳳凰棲舊枝”。正常的句法應該是“鸚鵡啄香米,鳳凰棲舊枝”。
古詩詞相關知識:
押韻:韻文句尾的押韻詞,如我的床腳邊有如此明亮的光線,可能已經有霜了嗎?擡起頭來看,我發現那是月光,又沈了下去。在李白的《靜夜思》中,我突然想起了家。光與霜之地是韻。通常第三句不押韻,但也有不規則押韻的詩(如望天門山)。
2.押韻:詩歌押韻使音調和諧優美,如李白的《靜夜思》用昂韻。
3.格律詩的結構:* *八句,以壹兩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駢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
4.古代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從句式來看,古詩詞的四個字壹般是二和二;五個字是二、二、壹;這七個字符是二,二,二,壹,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時因表意需要而出現特殊情況,如:勢拉|五嶽|蓋|赤城,成為二、二、壹、二型。
5.因為古詩詞裏沒有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是後人加上的),所以壹行就是壹句。
6.還原顛倒的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和情感重點。
A.主語是後置的。崔豪《黃鶴樓》詩:“漢陽每樹成水清,鸚鵡洲壹窩香草。”意思是“青川(上晴元葉)有生動的漢陽樹(可數),鸚鵡洲欣欣向榮”。
B.介詞賓語。杜甫《月夜》詩:“雲發香帶霧,玉肩月寒。”其實就是“香霧濕雲,清寒玉臂。”
C.主客體換位。葉夢得《何心郎》詞:“秋漸晚,霜信報黃花。”顯然也是“黃花還霜信”的意思。
D.屬性的位置。
(1)定語前移。王昌齡《參軍》詩曰:“青海有暗雪山,孤城望玉門關。”下壹句中的“孤城”是指玉門關,是玉門關的同位定語,但現在移到了動詞“俯瞰”之前,容易被誤解為站在另壹座孤城上俯瞰玉門。
(2)定語移動後。李白的詩《天目山夢登高》:“吾心與夢在吳與嶽,月夜渡鏡湖。”意思是“壹月之夜飛越鏡湖”。
E.賓語形式的狀語。“人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在春風微笑。”從表面上看,“嘲笑春風”是壹個動賓短語。其實,“秋風”和“春風”並不是以“動”和“笑”為主,而是分別表示“在秋風中動”和“在春風中笑”。
很多詩裏都有壹些值得特別關註的詞,它們通常會為整首詩增色不少,甚至成為詩的眼睛。
詩人戚跡寫過壹首詩《早梅》,有句話說:“深雪前村,昨夜幾枝開。”鄭谷將“數”字改為“壹”,因為題的是“早梅”。如果開了幾枝,說明花開了很久了,不能算“早梅”。戚跡很欣賞鄭谷,稱他為“字師”。王安石《春風與綠江南岸》中的“綠”字,陶謙《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張喜安《雲破月作花影》中的“得”字,宋祁《紅杏枝頭滿春光》中的“鬧”字,都是眾所周知的。
動詞:欣賞詩歌時,要註意動詞,尤其是具有“多重意義”的動詞。
例1:妳記得過清溪半裏橋,沒有老紅板,秋水人太少。夕陽無人,留下壹株垂柳。(孔《傷逝·江南》)這裏“剩”字突出,作者不用“留”也不用“見”。妙的是,雖然“剩”和“留”的意思差不多,但“剩”這個詞壹般是被動的,有“殘”和“余”
意義;另外,“剩”這個詞有時效性,給人壹種“無奈”感。“留下”並沒有那麽大的意義。“看見”只是壹時的,不能通過今昔對比給人變化感。
2修飾語:多為形容詞,也是詩歌鑒賞中的關註點。
例1:閨房少婦不知愁,春日穿上翠樓。突然看見綠柳青青,心裏難受;哦,後悔不該叫我丈夫去找侯豐。(《永遠在我心中》王昌齡)前兩句寫的是少婦梳妝完畢,趕到翠樓賞春色。這個時候作者用了壹個詞“突然”,意思是隨意,恰到好處。遭遇:闖入她眼簾的柳色讓她想起了為丈夫送行的場景,想到丈夫就忍不住心酸。這是壹個有著壹張孩子氣的臉的年輕女人。壹個“突然”字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情緒變化,這也是這首詩耐人尋味的地方。
③特殊詞語:在詩歌中,有壹些詞語本身是獨特的,讀者可以很快找到它們:
A.疊詞:疊詞有兩個作用:增強語言的節奏感或起強調作用。
江水平的柳樹是綠色的,我能聽到朗江上的歌聲。(《lt;〈竹枝詞〉第壹部,《劉禹錫》)
找來找去,又孤獨又難過。(《慢聲細語》李清照)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是疊字,因為出現頻率高,所以單獨列出。它有壹個作用:讓詩歌更加生動,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窗簾外面,雨在汩汩地下著,春天正在消逝,羅燦受不了寒冷。(《浪淘沙》李偉)
壹望無際的樹簌簌落下樹葉,長江不可預料地在奔騰翻滾。(《登高》杜甫)
C.表示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有時作定語,有時作主語或賓語。但作用只有壹個,色彩壹般是表達心情,增強描寫的色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欣賞時,能把握住能表達淡色的詞語,體會到詩的豐富藝術意蘊和鮮明韻律:“兩只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相互點綴。
到,也是由點到線,向無限空間延伸,畫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充滿了鮮明的立體韻律。或者抓住詩歌中能表現出鮮明對比、實現情感色彩濃縮的詞:“流光易使人。”
扔,紅櫻桃,綠香蕉。《紅與綠道》表現了蔣捷的“有色思想”,即時間順序匆匆,春天轉瞬即逝。即使抓住單壹色彩所表達的文字,也能體會到詩人的深情:“憶綠衣,憐遍地草。”“誰在拂曉霜林醉,總留人淚!“憐傷之情,盡在《綠》與《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