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寫生死無常的詩

寫生死無常的詩

如果把這首詩換壹個不同的文化背景,大概不會引起像當時這樣的驚呼。20世紀20年代初,郭沫若在醞釀女神,聞壹多在謳歌紅燭。當大多數人還沈浸在浪漫的氣氛中時,李金發為《法蘭西的幸福》寫了壹首令人驚喜的歌,《感覺》就是其中之壹。

《感覺》這首詩充滿了奇怪的意象,這些意象之間的聯系沒有明顯的線索。全詩就像壹個難以解開的謎語。

第壹首《殘葉》讓我們想起了中國古典詩詞中經常見到的類似意象,如《誰為霜林拂曉醉》、《山中黃葉黃葉飛》中的“霜林”,但後面的“血”卻讓人感到不安,“生是死神唇邊的微笑”更不像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道教。李金發對生與死的理解充滿了現代主義色彩。他看到生與死非常接近,生命在死亡面前不堪壹擊:“殘葉”是“葉”的生命即將結束的狀態。它們像血壹樣紅,落葉提醒詩人生命的脆弱。死亡是殘酷的,生命在他溫柔的微笑中消失,再也不會回來。生死無常,讓人想在有限的生命裏喝瘋狂的歌,盡可能的享受世間的快樂。而“裂喉聲/隨北風飄”,如曠野中的孤獨,驅使著人們在相互依偎中尋求安慰和溫暖:“安慰妳愛的人”,愛似乎是抵抗死亡恐懼和孤獨的最好方式。然而,詩人懷疑人與人之間是否真的可以交流:“打開妳的賬戶。”長期的漂泊使人渴望同情、理解和愛,但同時又因為對他人的懷疑而害羞,想要堅守自己的孤獨。我的內心充滿矛盾。李金發已經在法國生活了很多年。這段難忘的經歷和他對生活的理解結合在壹起,加深了他對“人生如寄”的理解。愛情和生死就這樣交織在壹起,形成了“這是人生的羞澀/憤怒嗎?”感情。最後壹段與開頭重復,形成壹個圓,結構性的“圓”對應著生命的進程,進壹步加深了這首詩對生命的悲涼感。

李金發的詩歌刻意學習模仿象征主義詩歌,試圖透過表面的世界窺視另壹個更真實的世界,無視外部世界的表象,而是把目光轉向內部,挖掘出意識深處超出邏輯語言範圍的東西,探索各種生、死、人性。其意義在於開拓了詩歌表達的領域(這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壹個方面),使中國開始了現代派詩歌的實驗,增加了詩歌的朦朧美。它的缺點是感情的極端個人化堵塞了別人深入理解他的詩歌的途徑。在語言上,李金發追求文言與歐化的結合,但顯然他的結合並不那麽完美,這增加了他詩歌的晦澀。《感覺》這首詩也是如此。他對生活和愛情的獨特理解雖然有頹廢的氣息,但也有智者的清醒。奇特意象的運用(如《殘葉》、《死神唇邊的微笑》、《半死的月亮》)和他獨特的思維方式為如何寫新詩提供了新的思路,他在語言冒險上的失誤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