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兒歌
童謠是壹種帶有民歌風味的短詩,主要為幼兒所接受。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壹。兒歌是民歌的壹種,全國各地都有。內容多體現孩子對生活的興趣,傳播生活、生產方面的知識。
歌詞多采用比興的手法,詞韻流暢,容易上口。曲調接近語言的音調,節奏輕快。有獨唱也有二重唱,比如公認的世界第壹首兒歌《壹閃壹閃小星星》。兒歌既有民間童謠,也有作家寫的詩。近年來的《葉鵬新兒歌》很有時代感;另壹首梁靜茹歌曲被命名為兒歌。
二、兒歌的表達
在兒歌的演唱中,優美的旋律、和諧的節奏、真摯的情感能給孩子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孩子唱兒歌就是情感泄露的過程,從中體驗模仿大人的工作生活,驗證自己的經驗和記憶進化。兒歌常見的表現形式有比喻、擬人、誇張、喚起、描寫、重復、質疑等。
這是兒歌常用的修辭手法。運用這種手法不僅可以使兒歌更加生動、形象,還可以幫助孩子理解那些遠離生活、難以理解的事物。孩子們對比喻很熟悉。這樣壹波“月亮”:“月亮是彎曲的,像壹只小船,搖來搖去,越搖越圓。
月亮是彎曲的,像壹個銀盤,轉啊轉,轉啊彎。“因為把彎月比作搖船,把滿月比作旋轉的銀盤,月亮盈虧變化的自然現象在親切而動態的描繪過程中變得有趣而生動。
擬人手法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和審美情趣,因此在兒歌創作中被廣泛運用。比如李文燕的兒歌《雨滴》:“雨滴,愛幹凈,/道路閃亮。”小孩子把小玉比作壹個幹凈的孩子,很有意思。
兒歌中的誇張與想象密切相關,往往帶有壹些幻想色彩。如《種向日葵》:“海與藍天相連,山與藍天相連。我要種向日葵,種遍山野。葵花葉,青油,葵花瓣,黃燦燦,葵花桿,如竹竿,距天僅三尺。切葵花盤,需要拿壹個大火箭,投下壹粒種子,漁夫就是壹只船。..... "可想而知,這首童謠由於誇張,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驚喜。
兒歌開頭壹般用歡呼來營造氣氛。比如傳統兒歌《菊花開》:“板凳歪了,菊花開了。多少花?開三個,壹個給爸爸,壹個給媽媽,壹個給鴿子。”第壹句是即興句,似乎和下面的文字無關。如果仔細品味,可以想象小主人公坐在長椅上玩耍,突然看到旁邊菊花盛開的場景,起到了營造環境氛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