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2年西漢武帝時期正式成立,收集整理漢族民間音樂,進行音樂的整理、改編和創作,演唱和演奏等。漢樂府是指漢代樂府機關采用的詩歌。這些詩最初在民間流傳,通過樂府保存下來。漢代稱為“宋詩”,魏晉時期稱為“樂府”或“漢樂府”。後世學者模仿這種形式所寫的詩,也稱為“樂府詩”。
樂府是漢武帝設立的壹個官職。它的職責是收集民歌或文人的詩歌用於音樂,以便為朝廷在祭祀或宴會上表演做準備。它收集的詩歌後來被稱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詩”。它是繼《詩經》、《楚辭》之後的壹種新的詩風。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又壹部偉大的古代民歌集。與《詩經》不同,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格。女性題材作品在漢樂府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從雜言到五言,用敘事性的寫法詳細刻畫人物,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完成故事情節,突出思想內涵,註重描寫典型細節,開辟了敘事詩發展的新階段,是我國詩歌史上五言詩發展的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可以和《詩經》、《楚辭》並駕齊驅。
《尚墨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都被稱為“樂府雙璧”。漢代的《孔雀東南飛》、北朝的《木蘭詩》、唐代韋莊的《福琴吟》並稱為“樂府三絕”。另外,長歌行裏的那句“年輕人不努力,老年人難過”也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西漢樂府的擴大和發展是在漢武帝時期,《漢書·禮樂誌》說:“至漢武帝決斷時,樂府成立,夜讀詩,受趙、戴、秦、楚之囑托。以為協律主將,引等數十人為詩、賦。在律律上,他創作了壹首19章的八音歌。正月初壹,用甘泉拜山崗,使男女七十童唱昏。”漢武帝時期,樂府的功能進壹步加強。樂府除了組織文人創作供朝廷使用的歌曲和詩詞外,還收集了全國各地的歌謠。很多民歌都是在樂府裏面唱的,流傳下來的。文人創作的樂府詩不再局限於安石坊宴請宋立科,還在祭天時傳唱,樂府詩的地位明顯提高。據《漢書·關白公卿表》記載,漢武帝在位時,樂府令由三官組成。據《漢代禮樂史》記載,到漢武帝末年,樂府已有800多名員工,成為壹個頗具規模的音樂機構。從漢武帝到成帝的壹百多年,是樂府的鼎盛時期。哀帝即位,下令革除樂府官員,大量減少樂府人員,剩余部分劃歸令管轄。此後,漢朝再無樂府建制。
東漢掌管音樂的機關也是分屬於兩個系統。壹個是太嶽音樂部,長官是太嶽令,相當於西漢的太嶽令,隸屬太常卿。壹個是黃門宣傳部,主管程華齡,屬於少府。黃門鼓吹之名自西漢就有,與樂府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到了東漢,掌管程華齡的黃門宣部,為享受宴席的大臣們提供歌詠,實際上起到了西漢樂府的作用。東漢樂府詩主要由黃門宣部采唱,所以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