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分為五節。第壹個節點呈現鄉愁主題,第二、三節以橙花、夾竹桃、芳香、夜空、流水、玫瑰、落花、海灣八個自然意象,強烈渲染了故鄉西西裏甜蜜寧靜的景色,寄托了詩人深情。第四節,抒情活動從外部景物回歸抒情主體的主觀情感世界。詩人要回應來自內心深處的呼喚,故鄉如夢似幻,“依稀”二字道出了真情。是童年還是愛情讓人如此向往又如此惆悵?這麽說吧,都是逝去的美好時光,都是我遠方思念的故鄉。時空的距離賦予詩人的賦格壹種恍惚的色彩。時空的距離不僅模糊了懷舊的對象,也強化了懷舊的強度。往事如煙,漸行漸遠,我留不住!故鄉珍藏在記憶裏,故鄉的記憶現在也變得彌足珍貴。“我很快就潛了進去/無法遠離過去。。
“島”是卡西莫多詩歌中的主導意象。現實中的“島”指的是詩人故鄉西麗島。他自己也曾說過:“在最後壹次用抒情詩的創作來調和外界的嘗試中,島和西西裏這個詞是壹致的。”詩人的故鄉西西裏是壹個迷人的島嶼。有在微風中呢喃的橄欖樹林,有漫山遍野盛開的夾竹桃花,有草叢中可見的古希臘圓柱,還有從海上吹來的憂傷的微風和微風中浸透的神秘的憂傷...《島》這首詩體現了詩人對家鄉西西裏的無限向往和懷念。
詩歌是想象力的創造,欣賞詩歌也應該是想象力的創造過程。壹首詩可以包含不同層次和深度的意義,鑒賞活動要壹層壹層地發掘這些意義,讓整個靈魂沈浸在詩意的世界裏。《島》這首詩在淺層意義上表現了詩人對家鄉西西裏的懷念。但是,如果我們追求更深層次的象征意義,這首詩的主題就有了普遍的寓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壹座我們永遠懷念的島嶼或故鄉。也許詩人有。“島”不僅是壹個特定的地理島嶼,也是壹個人向往的理想的象征。瑣碎的現實壹點壹點地啃噬著我們的生活。我們在時間流逝中遇到的壹切都在摧毀我們的精神向往。那麽,留給我們的世界就只有過去了。然而,回到過去可以是壹首詩,卻永遠不會成為現實。能實現的伴隨著情緒的激動和興奮,而不能實現的會激起無盡的悲傷,所以詩人說:“我對妳的愛怎麽能不使我悲傷呢?”
對回歸的向往是虛幻的,但虛幻本身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它是對現實的否定。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壹個精神家園。如果壹個人的故鄉是單純的童年世界,那麽人類的精神故鄉就是人類的童年,是和諧的自然世界。細心的讀者會註意到,詩人懷鄉所喚起的故鄉意象,都是自然意象。只有永恒的自然才是人類精神的歸宿和慰藉。
“島”在這首詩中具有原型意義。會在千山激起人類千百年後的普遍* * *聲。除了對現實故鄉的向往,還有對精神故鄉的深深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