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古代詩文鑒賞教材的內容

中國古代詩文鑒賞教材的內容

中國古代文學從商朝到清末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給後人留下了非常豐富的遺產。這壹遺產對於傳承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古代的幾種主要文體中,詩文的產生和成熟最早,歷史最長,受到的關註最多,發展也最充分。從先秦到現代,湧現出大量的名著、名家和詩文流派。許多優秀的作品至今仍家喻戶曉,廣為人知。“我的床腳閃著如此明亮的光”和“我在這個春天的早晨輕松地醒來”,中國人在最初學習漢語時就學會了背誦。從小學開始,尤其是初中和高中,語文課本上的古詩詞和散文逐年增多。學生們欣賞了許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記住了許多篇章和格言。但對於古詩詞的學習來說,這只是初級階段,還需要進壹步拓展閱讀,才能獲得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相關知識。

編寫這本教材是為了滿足進壹步學習古代詩文的需要。它側重於從鑒賞的角度閱讀古詩。讓學生有計劃地閱讀壹定數量的名篇,通過自己的欣賞和探索,感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提高對古詩詞語言的敏感度,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增強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全書共六章,詩歌三章,散文三章。在詩和文章之後,有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概況和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況。這樣,詩和散文相對集中的編排,有助於理解詩和散文各自的文體特點,掌握詩格的基本知識。同時,通過文學史知識的介紹,將所學的作家作品聯系起來,對古代詩文的發展有壹個大致的了解。

對於詩歌和散文,歷代鑒賞和研究的成果很多,但相當零散。只是欣賞,有很多名字。本教材從高中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從詩歌的三個方面入手:“違心、知人、議世”(探索詩歌主題)、“身處詩境、體悟詩境”(把握詩境)、“以聲求神、吟誦詩韻”(體悟詩韻);至於散文,要從“造意象,辨詩賦”(理解散文的意象)、“散而不亂,透脈”(把握散文的邏輯性和抒情性)、“保持散文的清新性”(實現散文的靈活性和趣味性)三個方面入手,從大處把握與兩種文體本質屬性相關的要點,避免過於復雜和過於細致,幫助初學者掌握。具體步驟上,每個單元的第壹項是“鑒賞指導”,從本單元提出的鑒賞角度介紹相關知識和鑒賞方法。第二項是“鑒賞例題”,每個單元以壹首詩歌或散文為例,從本單元所強調的鑒賞角度進行分析,具有例題示範的性質,供學生參考。第三和第四項是圍繞本單元中心提供閱讀鑒賞的作品。獨立鑒賞作品後面有“探索與討論”的題目,幫助學生在閱讀鑒賞時打開思路,抓住要點,在方式方法上進行適當的暗示或說明。其中有些在“探索與討論”的題目後有“相關鏈接”,進壹步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