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告別劍橋》中詩人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

《告別劍橋》中詩人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

《告別劍橋》第1節,寫的是久違的學子離開母校時的萬千離別之憂。接連使用三個“溫柔”字,讓我們覺得詩人仿佛踮起腳尖,像壹陣微風,悄悄地蕩開了;而最深的情意,竟在浪潮中,成了“西天浮雲”。同時又揭示了不可分割的感情,為詩定下了抒情基調。第2到6節描述了詩人在何康河上劃船尋找夢想。披著晚霞的金柳,軟泥上的綠草,樹蔭下的水池,都映入眼簾。兩個比喻相當準確:第壹個大膽地把“河邊的金柳”想象成“夕陽中的新娘”,讓死氣沈沈的景色變成了有生命的東西,溫暖宜人;第二是清澈的池水疑似“天上虹”,卻被漂浮的藻類碾壓後變成了“彩虹般的夢”。正是在《戀愛中的瘋狂》中,詩人如莊周夢蝶,對物和我都感興趣,覺得“波中倩影蕩漾在心頭”,甘願做何康河柔波中搖曳的水草。這種主客觀相統壹的良好結構,既是妙手,也是心血;在第5和第6節,詩人打開了壹個新的意境。借用《做夢》、《裝上星光的船,在星光的燦爛中歌唱》、《但我不會唱》、《夏蟲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四句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猶如河水,壹波三折!而他那種在更綠的草地和星光燦爛中歌唱的瘋狂,並沒有實現。這個時候,沈默和沈默勝過很多情話!最後壹節對應第壹個循環有三個“靜靜”。來的瀟灑,走的瀟灑。袖子壹揮,抖掉了什麽?不用說了。既然在劍橋涅槃過壹次,為什麽要帶走壹片雲彩?全詩壹氣呵成,是對徐誌摩“詩意人生”的最好描述。胡適曾說:“他的人生觀真的是壹種‘樸素的信仰’,裏面只有三個大字:壹是愛,二是自由,三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條件能在壹生中滿足,這就是他的‘樸素信仰’。他壹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實現這壹樸素信仰的歷史。”(紀念徐誌摩)如果是這樣,詩人在何康河邊的流浪,不就是這種追求的壹個縮影嗎?徐誌摩提倡藝術詩歌。他對壹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尤其是音樂美等詩學主張深表欽佩。他甚至說,”...只有當我們明白詩歌的生命在於它的內在節奏時,我們才能體會到詩歌的真正趣味:無論妳的思想多麽高尚,妳的情感多麽激情,妳都必須徹底“音樂化”(即詩化),才能獲得對詩歌的理解...”(《詩歌出版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