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影《竊聽風暴》闡述了什麽價值觀?
竊聽風暴的最後十分鐘是壹個裏程碑,就像所有的驚濤駭浪無聲地沖擊著大壩。柏林墻倒塌時,被降職的韋斯勒在地下室做了四年拆信工,然後走回地面。柏林墻倒了,新的戲劇開始了,官員還是老的,國寶級作家創作不出新的作品。他很驚訝,當所有的同齡人都被監控時,他卻沒有被監控。那位官員帶著奇怪的表情告訴他,“對妳的監控級別是最高的,24小時,妳家的每個角落都布滿了竊聽設備”。當柏林墻倒塌時,作者走進老年博物館檢查他的監測報告。他在小山般的檔案堆裏的報告裏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另壹個“劇本”,也看到了“劇本作者”:特工代號HGW XX/7。我看到舊體制叛逃者不小心留在報告紙上的指紋,像天使的簽名。當柏林墻倒塌時,作家開車去尋找他在黑暗時代的守護天使。他看著那個禿頂的中年雜工拖著車挨家挨戶地送報紙和信件,靜靜地走過街道。兩年後,作者的新書出版了。韋斯勒拖著車經過大海報,走進書店。他看到了《好人奏鳴曲》,他看到了扉頁上“獻給HGW XX/7”的字樣。他拿著書笑了半秒,買下了那本昂貴的書。於是在90年代的某壹天,在柏林的壹家書店,當收銀員問壹個衣著樸素的中年人“妳要給人包書嗎?”大眼睛的街頭信使平靜而自豪地說:“不,這是給我的。”壹生的成就,陽光下的秘密,讓觀者心酸淚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