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象是指詩歌或其他文學作品中所涉及的所有感官對象和品質,無論這些對象和品質是通過明喻和暗喻中的描述、隱喻或類比來表達的。在這種廣義上,華茲華斯的《她生活在壹條孤獨的路上》中的意象不僅包括詩中涉及的字面對象(路、少女和墳墓),還包括第二節中的隱喻"紫羅蘭"、"石頭"和明喻"星星"和"天空"。術語“圖像”不應被視為包含對所指物體的壹種視覺關註;壹些讀者體驗到壹些視覺圖像,而另壹些則沒有。在經歷過的人當中,心智影像的清晰度和具體細節差異很大。圖像還包括聽覺、視覺、觸覺、溫暖(冷熱)、嗅覺、味覺和感覺。
第二,在更小的尺度上,圖像只描述明天的視覺對象和場景,尤其是當這種描述更加生動和詳細的時候。
第三,圖像今天最常見的用法是指比喻性語言,尤其是比喻和明喻的載體。它強調意象是詩歌的主體,是理解詩歌及其結構和效果的重要線索。
形象:是詩歌中打動作者感情的東西。意思是那些客觀具體的東西都帶有人的痕跡,被打上了烙印。
帶有人情味。欣賞的時候,首先要明確作者是想通過形象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另外
除此之外,還要了解我們的傳統審美習慣,比如“望月思遠”、“傷春悲秋”、“見流水思光陰荏苒”。
“梧桐細雨悲淒”等都是符合我國傳統審美特征的。意境在詩歌中既是意義又是語境。
因素的和諧統壹是詩人思想感情的欣賞。要懂意境,要懂意境
準備把握圖像的審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