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國古典文學發展的轉折點,無論是傳統的詩文,還是新興的文字、小說、戲曲,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其中,宋詩在經歷了唐詩繁榮這壹不可逾越的高峰後,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在學習唐詩的基礎上發展創新,開辟了新的詩歌發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在宋詩開拓創新的過程中,宋詩界的很多人都在努力。兩宋時期,北宋的蘇軾和南宋的陸遊影響最大,成就最高。其中,蘇軾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壹,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和深厚的知識積累,加上文人自覺的創新意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詩歌特色,開創了詩歌風格。他的詩歌創作既體現了宋代的特色,又少有宋代的缺陷和弊端,使具有不同於唐代的時代特色的宋調正式確立,確立了不同於唐代的詩歌規範,變唐代為宋代,創造了繼唐代之後中國詩歌史上的又壹輝煌。可以說,蘇軾是宋調形成的集大成者,蘇軾的詩歌堪稱宋代的典範,他的詩歌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壹、事物的反諷,借古諷今
蘇軾更註重詩歌的社會功能,主張詩歌可以“載事而諷之,數傳而至頂,明聖意。”(琦君雜子)[1]因此,在這壹思想的指導下,蘇軾也寫了壹些政治詩。雖然數量不多,但都很現實,生動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表達了壹個文人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揭露和批判了黑暗政治。
如蘇軾在《荔枝譚》壹詩中,就用楊貴妃愛吃荔枝造成人財物浪費的史實,諷刺了當今王朝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在詩的前八句中,唐貴妃楊玉環用她對荔枝的喜愛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導致“震塵流血千年”,以此揭示上層統治者的奢靡享受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壓迫和奴役之上的。“至今我想吃福臨的肉”顯示了人民對上層統治者的極度憤怒。“沒人帶妳參觀”這句話暗示了現實社會中敢說真話的人太少了。因此,蘇軾呼天憫人,上層統治者應停止驕奢淫逸,希望人民能有個好天氣,免受苦難,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的同情和對美好社會的憧憬。後八句從荔枝寫到茶,再寫到花,直接點出了統治階級權貴官僚“求新買寵”討好皇帝的醜惡嘴臉。在這首詩中,蘇軾借古諷今,諷刺了王朝統治階級的殘暴。紀昀這樣評價這首詩:“交集很多,有余波做不到的事。就他做不到的而言,他是最重要的,他是壯麗的。”[2]
其他如“除了晚上大雪,留宿威州,壹月初壹日天晴,然後雪半復”,描寫天災人禍下農民的悲慘生活;《李氏花園》揭露了那些封建官僚的驕奢淫逸,驕奢淫逸,不顧百姓死活;《致王清媛》歌頌關心人民疾苦的清官等。這些政治詩從不同的角度批判時弊,關註民生,通過諷刺過去和現在來表現蘇軾的高尚人格。
二、流水,觸處生春。
蘇軾寫了大量的詠物詩,這些詩很美,很有詩意,很有感情。正如清代趙翼在《甌北詩話》中對蘇軾的評價:“大概是艷,觸春。櫃子裏書多的是,夠他們畫左畫右,都不盡如人意。特別高不可攀者,天生健筆,涼如悲梨,快如同時切,無顯之難。”他的壹些詩,描寫景物,如行雲流水般得心應手,無需雕琢。
例如,“惠崇濱江兩大夜景”之壹:
竹林外的兩三朵桃花,水裏的鴨子,它們首先註意到了春天的暖春。沙灘上長滿了艾草,蘆筍也開始發芽,河豚正準備逆流而上,從大海遊回河流。
這首詩是宋代壹個和尚畫的壹幅鴨戲圖。但蘇軾寫這首詩時,確實“得意忘形”,沒有脫離原畫,還創造了新的立意和意境。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水鄉的春色。第壹句從竹外開放的桃花開始,然後把視角轉向水中嬉戲的鴨子。鴨子在水中自由快樂地遊著,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和春天的溫暖回歸,讓讀者感受到壹種* * *聲,仿佛能感受到泉水的溫暖和春天帶來的興奮和喜悅。後兩句寫的是萬物復蘇,競相生長的春景。蘆蒿已經滿地發芽,蘆筍也剛剛發芽,而這個季節正好是河豚開始順著河流上遊的時候,正好與前面的“春江水暖”相呼應,從另壹個角度向讀者傳達了詩人清新的美感。雖然他寫了竹子、桃花、泉水、鴨子、蘆蒿、河豚等壹系列的東西,但他巧妙地將這些不同的意象組合起來,構造了壹幅充滿活力的水鄉春色圖。正如王伯敏對這首詩的評價:“他把風景帶活了,使讀者覺得這首詩裏有畫,意味無窮。”
蘇軾創作此類詩歌,文字優美,意境深遠,讓人真切感受到蘇軾詩歌的“行雲流水”、“觸地生春”。
三、哲學入詩、理、趣。
蘇軾在創作詩歌時,善於將壹些哲理性的情感融入詩歌之中。從風景中可以看出詩人自己的人生哲學或者對事物的不同看法。蘇軾寫這類詩時,把情理和景物結合起來,看起來很有趣,這是蘇軾詩歌的創新之處。蘇軾寫了許多哲理詩,影響世界至今,在世界上起到了啟蒙和教育的作用。
如《飲楚清湖上雨》第二首:
水明艷陽,山空陰雨。如果要把西湖比作西湖,濃妝淡妝總是合適的。
其他如《西林壁題》、《給劉京聞的禮物》等詩詞,總能用平實的語言引起讀者的哲學思考。蔡這樣評價蘇軾:“東坡的議論詩和哲理詩,善於通過對自然和人文社會現象的冷靜關懷,敏銳的推敲,獨特的審美角度,自然通俗的語言,樸實的表達,巧妙地表達觀點。
第四,以言為詩,以辯為詩,以才為詩。
雖然蘇軾的詩歌也表現出了宋代的散文化、議論文化的特征,但蘇軾克服了宋代堅持用典、完全講道理、忽視詩意的缺點。
蘇軾註重以詞為體寫詩,追求散文化詩歌。但他克服了歐陽修、梅詩的膚淺無味,大膽地把平淡無奇的句子寫成詩,打破了詩歌的傳統模式,有所創新,如《月兔茶》;
戒指不戒指,17不17,還有壹只糊塗玉兔。就像上個月的美女裙,滿月還是不見了,那麽這個月不見的是哪壹年呢?妳沒看到鬥茶公子舍不得打壹小群,上面還有雙銜綬帶。
這首詩完全打破了前人詩的固有形式,以至於很多人批評蘇軾這壹類型的作品根本不是詩。但這確實是蘇軾在詩歌創作上的壹次大膽嘗試。這首詩風格各異,但語言通俗易懂,形式不拘壹格,讀來朗朗上口,讓人感到十分親切自然。
蘇軾的很多詩也是議論文,但不是完全議論文,也不是空洞的。而是總是靠寫風景或吟誦事物,或關註現實,用自己的情感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才不至於讓詩歌乏味。比如《海城》這首詩,首先講的是海城其實在雲海中是空的,沒有真正的陽臺。所謂的海城,不過是心中的壹種錯覺,但為了安慰心靈,我們真的很想去看看。沒想到真的看到了“重樓起霜”這樣的怪事,於是很自然的評論了這個“怪事”:很多東西在地球上很容易得到,但在世界之外,誰又能主宰呢?而我只是偶然向神靈祈禱,我實現了我的願望,這說明我只是在世間遭遇了厄運,而不是上天沒有幫助我。由此可見,蘇軾的論證不是簡單的推理,而是情、理、景的巧妙結合,似乎沒有任何矛盾感。
總之,蘇軾的詩歌創作不是以壹家之言,而是綜合了李、杜、韓、白的長處,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到了宋代,蘇軾作為壹代宗師,承載了宋詩的典範,成為宋代乃至整個中國古代詩歌的不朽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