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戰後休息
作者:涅普林采夫
蘇聯四年反法西斯戰爭(1941 . 6 . 22-1945 . 5 . 9)殘酷而慘烈。許多城市和村莊被炸為廢墟,近2000萬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這場正義的戰爭中,蘇聯人民所表現出的“感動天地,震撼鬼神”的愛國熱情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將永遠被載入人類史冊。
戰爭壹爆發,藝術家們立即行動起來。他們上戰場或拿起武器與敵人戰鬥。或者用自己的作品在前線做宣傳鼓動。德國法西斯軍隊深入蘇聯腹地後,全民動員作戰,前後方幾乎沒有區別。在戰爭的艱苦歲月裏,蘇聯藝術家們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藝術創作,用作品及時揭露了敵人的殘忍、惡毒和軟弱,宣傳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激發了人民的鬥誌。成千上萬的海報成了當時最快最鋒利的武器。它們被張貼在城市、農村城鎮的街道上和車輛上,以及前線的戰壕和隧道裏。因其主題鮮明、語言簡練、形式感強,在群眾中有很強的號召力。很多作品已經成為20世紀海報中的經典。比如戰爭開始時托伊澤的《祖國——母親在召喚》(1941),庫克·雷尼克比武(三位藝術家長期合作的筆名)的《無情地粉碎和消滅敵人》(1941),以及《祖國——母親召喚》中母親手持軍人誓言的形象,莊嚴、嚴肅、充滿激情。《紅軍戰士救救我們》中,無助的孩子和母親向紅軍戰士大聲呼救,形象感人;而“無情地粉碎和消滅敵人”是在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天,1941年6月23日創作的,這是壹個堅定了人們必勝信心的畫面。在取得蘇聯反法西斯戰爭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後,庫克·雷尼克創作了漫畫海報《我丟了壹枚金戒指》(1943)。畫面中,希特勒被表現為壹個失意的民間女巫,背景是用紅線勾勒出的蘇聯地圖和戰略重鎮斯大林格勒,看起來像壹個“金環”。《我丟了壹枚金戒指》是壹首家喻戶曉的俄羅斯民歌。作者用壹句家喻戶曉的歌詞,用幽默的方式尖銳地諷刺了希特勒的無奈和悲傷。
還有很多戰爭時期創作的優秀油畫。當時的青年藝術家а捷因卡以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熱情創作了壹系列反映衛國戰爭的大型油畫,其中《莫斯科郊外1941年11月》(1941)和。保衛莫斯科戰役的意義眾所周知,反映這場戰役的作品也是著名畫家г Nisski的水粉畫《保衛莫斯科》(1942)。捷因卡的圖片上,呈現的是6月的莫斯科1941 11。雪中的防禦工事和車輛表明莫斯科的刀槍不入。塞瓦斯托波爾是烏克蘭南部克裏米亞的海港城市,是蘇聯的海軍基地和軍事要塞。1942年6月至7月,德軍圍攻塞瓦斯托波爾壹個月,城市幾乎成了壹片廢墟。捷因卡的《塞瓦斯托波爾之戰》展現了蘇軍反擊德軍的激烈戰鬥場面。人物寫實誇張,畫面宏大壯闊,藝術形象表現力極強。
即使是蘇聯藝術家在戰爭年代創作的作品,也十分註重多方面反映當時的戰鬥生活,塑造各種人物形象。著名的油畫《遊擊隊的母親》(1943)是由著名畫家с·格拉西莫夫創作的。在硝煙中,英雄母親面對遊擊隊的殘酷搜捕,表現出寧死不屈的大無畏精神,形象厚重凝重,猶如壹座豐碑。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г107另壹位長期生活在農村、對農民形象非常熟悉的著名藝術家普拉斯托夫選擇了獨特的角度來揭露殘酷的暴行抒情的自然風光與血腥的場面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幅畫的題目是法西斯飛機飛過之後(1942)。知名老畫家к Ewan的壹幅別出心裁的油畫《1941 165438+10月7日莫斯科紅場回顧》(1942)描繪了莫斯科與法西斯敵人兵臨城下的圍城。像往常壹樣,紅場上舉行了盛大的“十月革命”紀念活動。另壹位著名的老畫家科林用眾所周知的民族英雄形象來象征衛國戰爭的正義。他的三聯畫《亞歷山大·涅夫斯基》(1941-1943)描繪了俄羅斯歷史上壹位打敗外敵入侵的大公形象,以此表達人們對當代英雄的崇敬和必勝的信念。
蘇聯雕塑家對戰爭的反應也同樣迅速。他們積極參與創作反戰作品。也有許多雕塑保存至今,被載入藝術史,其中有我們熟悉的穆希納的《女遊擊隊員》(1942),馬尼澤爾的《丹娘》(1942),利舍夫的《搬運傷兵》(1942)。
反法西斯戰爭教育和錘煉了蘇聯人民,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戰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人們在這場戰爭中的艱苦表現,成為全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衛國戰爭成為蘇俄藝術中永恒的主題,特別是戰後五六十年代,蘇聯美術中湧現出大量代表衛國戰爭的作品。創作這些作品的絕大多數藝術家都受到了這場戰爭的洗禮,他們中的壹些人曾親自參加前線的戰鬥,有些人甚至身負重傷。蘇聯政府還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積極鼓勵藝術家的創作。蘇聯文化部、全蘇美術家協會和地方政府都有計劃地組織了以衛國戰爭為主題的藝術創作,國家和地方美術館都把收藏這些藝術品列為重要任務。因此,衛國戰爭主題在蘇聯藝術創作中占據了主要地位。這些藝術作品有兩個基本特征:
第壹,主要描寫和刻畫英雄,描寫普通人的愛國主義和犧牲精神,但同時不回避人民所遭受的災難和痛苦,從人性的角度去描寫。大家都很熟悉蘇聯電影《雁南飛》《這裏黎明靜悄悄》。在這些電影中,我們被普通蘇聯士兵和人民表現出的豐富感情和人性的復雜性深深打動。藝術作品中也有類似的描述。
第二,精心構思,精心創作。藝術家們從選材、素描創作到定稿都經歷了反復的醞釀。許多作品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成為蘇聯藝術史上的傑作。
1955年,列賓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油畫家涅普林采夫創作了壹幅多場景的油畫《戰後休息》。作品的構思靈感來自蘇聯作家特瓦爾多斯基的戰地詩《瓦西裏·約爾金》,描寫了戰鬥中,蘇聯士兵在聽壹位戰友(以瓦西裏·約爾金為榜樣)講故事時大笑的場景。長詩中的士兵瓦西裏·喬爾金(Vasily Giorgin)因其多才多藝、樂觀向上而受到戰友們的熱烈歡迎。長詩在蘇聯人民中間廣為流傳,瓦西裏·喬爾金成了眾所周知的英雄。涅普林采夫的這幅畫,以壹種視覺形象和他的現役戰友的場景再現了這位神奇的英雄,在人物刻畫和氣氛烘托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這幅油畫深受觀眾喜愛,其印刷品大量發行,原作被特雷恰科夫畫廊收藏。後來,蘇聯政府還委托作者臨摹了壹幅《戰後休息》的變體畫,作為國禮贈送給中國政府。
中國老壹輩的藝術家和觀眾都記得油畫家а Laktyanov寫的《來自前方的信》(1947),在當時有著廣泛的影響,因為這個題材打動了很多人的心。戰爭期間,後方的人們每天都熱切盼望著前方親人的來信,每壹封信也都受到周圍鄰居的關註。人們聚在壹起閱讀來自前線的信件,默默地祝願前線戰爭順利進行,士兵們平安健康。這是戰時後方常見的場景。普通的村莊,普通的家庭,真實的場景,簡單的影像。今天,我們重讀這部作品,感慨萬千。
в Kas Detsky的油畫《歸來》以感人的細節描述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剛從前線回來的戰士熱情地擁抱著失散多年的妻子,激動的兒子摟著父親,戰士的老母親依偎在門後,壓抑著悲喜交加的心情。
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壹代青年藝術家,成為蘇聯美術的中堅力量,成為20世紀60年代新思潮的代表。他們從新的角度反思衛國戰爭,挖掘和發掘這壹主題更深層次的意義,尋求藝術語言的寓意和象征意義。這裏應該特別提到а melnikov、е Moiseyenko、т雅勃隆斯卡婭和б Gallov、в Gromi Ke、Popkov和其他比他們年輕的人的作品。梅爾尼科夫的《告別》、《莫伊謝延科的勝利》和《雅勃隆斯卡婭的無名高地》都是開創蘇聯藝術史上新潮流的作品,這些藝術家不滿足於對人物和情節的直白描寫,而更註重人物的心理刻畫和藝術語言的象征意義。同時,他們也更註重繪畫的形式美。
20世紀60年代末,蘇聯繪畫中興起了“嚴厲風格”的思潮。作家和藝術家開始認真思考歷史和現實,並強調在藝術風格上使用嚴厲的造型:他們偏愛直線,註重色彩對比,強調氛圍的營造。許多描繪衛國戰爭題材的作品也采用了這種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в波普科夫的《我父親的軍大衣》和葛羅米柯的《河畔普裏皮亞季》。前者通過年輕人父親留下的軍大衣,引發對戰爭創傷的哲學思考,同時寄托對英雄長輩的深深懷念;後者描繪了過去紅軍和法西斯軍隊之間眾所周知的戰場。靜靜的河邊,母親在為犧牲的兒子祈禱,女孩在呼喚遠方逝去的親人。這是壹張象征性的圖片。
為永遠承載著蘇俄軍隊和人民豐功偉績的衛國戰爭勝利修建雕塑紀念碑,自戰爭以來壹直是蘇俄各級政府關註的問題。在過去的幾十年裏,許多地方建造了幾十座雕塑紀念碑。其中,斯大林格勒戰役紀念碑(1967)和列寧格勒保衛戰紀念碑(1975)的規模和影響力最大。都是以雕塑為主體的綜合性藝術團體。斯大林格勒戰役紀念碑從提出、構思到完成,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由著名雕塑家е Vuchetich帶領的創作團隊集體完成。它建在伏爾加河上,馬馬耶夫高地“祖國——母親”主雕塑高104米。高地上有三個相互連接的廣場和“廢墟墻”,規模巨大。列寧格勒保衛者紀念碑是在著名雕塑家阿尼庫申領導下的集體創作。它建在列寧格勒郊區的勝利廣場。廣場中央是壹座直徑40米的圓形建築,由花崗巖建成。入口左右兩側用阿拉伯大字刻著“900天”“900夜”等字樣,象征英勇的列寧格勒人民在敵人圍困下的雄偉山川。
偉大的衛國戰爭——壹個不朽的偉大歷史事件,也是藝術創作的永恒主題。前蘇聯和俄羅斯的藝術家們從中汲取勇氣、精神和靈感,用自己的創作紀念和贊美它,以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反對侵略,捍衛和平。他們的藝術成就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