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茲曼迪亞茲(江洋譯)
雪萊
我遇到了壹個來自古老國家的旅行者。
他說:有兩條巨大的石腿。
半藏在沙漠中
附近的沙地上有壹個破碎的石頭臉。
抿著嘴,皺著眉頭,臉色依舊凝重。
如果妳想到雕塑家,妳壹定知道他的感受。
那個表情還在石頭上。
斯裏蘭卡人民已經逝去,化為塵土。
看看刻在石頭基座上的字:
“我是萬王之王,奧茲曼茲·迪亞茲。
成績蓋東西,強者折服。"
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了。
廢墟周圍,只有黃沙。
孤獨而荒涼,向四面八方延伸
奧茲曼迪斯英文詩歌賞析如下:
在讀奧茲曼迪斯之前,我掃了壹眼作者的名字,珀西·比希·雪萊,主要的浪漫主義詩人之壹,我對他並不陌生。說到雪萊,腦海裏閃過壹句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個人而言,我真的很佩服雪萊,因為他浪漫的人生經歷。此外,威廉·華茲華斯評價雪萊為“我們所有人中最優秀的藝術家之壹”,雪萊的密友拜倫曾說他“毫無例外地是我所知道的最優秀、最不自私的人”。
從法國作家安德烈·莫洛亞的《雪萊傳》來看,雪萊被認為是壹個具有強烈悲劇命運的人物,他天生是壹個叛逆者,他不適應任何環境,但他的作品仍然關註現實。
在所有的演講中,奧茲曼迪斯是我最欣賞的壹首詩。當我第壹次讀這首詩時,我似乎進入了壹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是壹片荒涼的景象,只有壹座奧茲曼迪斯的半身像矗立在荒涼的沙漠中。?
通過想象,我仿佛就像站在沙漠中,看著這座龐然大物,它是壹件偉大的傑作,仍然顯示著奧茲曼迪斯統治他的國家時的活力和力量。這塊石頭壹定見證了歷史進程中許多朝代的變遷。同時,這種歷史印象廣泛地表達了壹些非常能產生心理圖像的描述。
然後我聽到了聲音,“我的名字是奧茲曼迪斯,萬王之王:看看我的作品,妳可能會失望!”這聲音呼嘯著穿過猛烈的風,令人戰栗。毫無疑問,獨白展現了奧茲曼迪斯傲慢和過於自信的壹面。奧茲曼迪斯,曾經的王中之王,被權力所困擾。即使現在他變成了壹塊石頭,無法移動,他仍然記得自己的光輝業績。
除了強烈的意象和想象力,我喜歡奧茲曼迪斯還有壹些原因。在某種程度上,這首詩的主題是模糊的,它涵蓋了許多方面,這就是為什麽我真的很欽佩奧茲曼迪斯。
首先,這首詩可以被看作是針對巨頭的諷刺。擁有絕對權力的國王不可避免地處於最後的痛苦之中,他的國家最終迅速走向毀滅,“除此之外壹無所有”,“壹望無際”。同時,我認為雪萊寫這首詩是為了嘲諷當權者。?
據我所知,《奧茲曼迪斯》寫於1818年,那時雪萊可能被迫與瑪麗和克萊爾·克萊蒙特,拜倫的拋棄的情人,壹起去意大利,表現出對其他人和他們的感情的完全漠視。壹方面,雪萊討厭所謂的保守規則。另壹方面,他認為這種偏見壹定會消失。然而,雪萊只能通過隱喻向讀者展示它。在這首詩中,國王的聲音是?比喻攻擊。同樣,這些規則和束縛最終也會消失。
其次,這首詩反映了藝術和美不可能永恒。作為美的象征,奧茲曼迪斯的雕塑經受不住日復壹日的風吹雨打,只剩下殘破的、毫無生氣的碎片。順便問壹下,奧茲曼迪斯能在沙漠中存在多久,誰知道呢?面對時間的力量,每壹件完美的事情都會變得不完美,時間是如此強大,可以摧毀壹切。
第三,這首詩表明,只有時間是永恒的,壹切,包括權力,藝術美,甚至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將消失。時間是如此強大,它摧毀了每個人的輝煌勝利。但最終,沒有人能逃脫命運。沒有人有能力超越時間。
俗話說:壹千個人眼裏有壹千個哈姆雷特。
我想到了三個模棱兩可的主題。至於其他主題,我確實認為奧茲曼迪斯喜歡壹個亮點,拋出許多不同的方面,給讀者想象的空間來填補空白。?
讀了壹些參考資料,我意識到奧茲曼迪斯是埃及國王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4-1237)的希臘名字。)記載了在他的雕像基座上的題字(在拉梅索姆,從盧克索到尼羅河的另壹邊)是“萬王之王我,奧茲曼迪斯。如果有人想知道我有多偉大,我躺在哪裏,讓他超越我的壹部作品”。
霍勒斯·史密斯曾經也寫過壹首描寫奧茲曼迪斯的詩。有人認為他們談了同樣的話題,講了同樣的故事,甚至提出了同樣的道德觀點。但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雪萊的十四行詩比史密斯的更精煉。雪萊的詩中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例如,國王的聲音很高,代表他掌權;雕塑家什麽也沒說,但他可以辨別壹切;旅行者把整個故事告訴了敘述者,敘述者目睹了這個故事。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壹個暗示性的故事,講述了人們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以及壹個國家尋找新的愛國認同感。
引用的作品:
雪萊的詩,II:1817-1819[倫敦:皮爾遜出版社,2000年]:311
反式。C.H,Oldfather,洛布古典圖書館,第33卷[劍橋,麻省:哈佛大學出版社,1961]: I 47
賴曼,唐納德H和莎倫b .鮑爾斯。雪萊的詩歌和散文。諾頓1977。國際標準書號0-393-09164-3
安德烈,莫魯瓦。阿裏爾·歐拉·維·謝利ISBN 7308121836
擴展連接:
珀西·比希·雪萊(英文原名:珀西·比希·雪萊,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國著名作家、浪漫主義詩人,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優秀的英國詩人之壹。英國浪漫主義民主詩人,第壹個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政治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深受空想社會主義的影響。
雪萊出生在英格蘭蘇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納姆。12歲進伊頓公學,1,81歲進牛津大學,3月25日因散布無神論的必要性被牛津大學開除。181165438十月完成敘事詩《瑪布女王》,從1818到1819完成了《普羅米修斯解放了》和《千奇》兩部重要的長詩。1822死於7月8日。恩格斯稱他為“天才先知”。
《奧茲曼迪斯》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珀西·比希·雪萊的十四行詩。最早發表在考官上1818 1。第二年,它被收入現代牧歌《羅莎琳德和海倫》;用別的詩?(1819)和他的詩發表在1826。《奧茲曼迪斯》是雪萊最著名的作品,經常被選讀。
雪萊在和他的朋友、詩人霍拉斯·史密斯(1779-1849)的壹場友誼賽中寫下了這首詩。史密斯還用“奧茲曼迪斯”寫了壹首十四行詩,在雪萊的十四行詩之後幾周,史密斯的詩也發表在?在考官身上。兩首詩都探索了歷史的命運和時間的蹂躪:即使是最偉大的人和他們鍛造的帝國也是無常的,他們的遺產取決於衰落。
在古代,奧茲曼迪斯(?συμανδ?α?)是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希臘名字。雪萊在1817年開始寫他的詩。不久之後,大英博物館宣布獲得了壹大塊公元前13年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這讓壹些學者認為雪萊的靈感來源於此。7.25噸重的雕像頭部和軀幹的碎片被意大利探險家喬瓦尼·巴蒂斯塔·貝爾佐尼於1816年從底比斯的拉美西斯殮房中移走。預計1818到達倫敦,但1821才能到達。
參考資料:
奧茲曼迪斯-維基百科(維基百科)
珀西·比希·雪萊-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