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八年級語文教案第壹冊

八年級語文教案第壹冊

導讀:初中二年級的語文是對以前教材的繼承和發展,現在的教材大多采用這種模式。以下是我精心為妳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三份語文教案。歡迎參考他們!

第壹條《夕陽西下》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審美元素,激發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激發學生對自然的感知。

②悲劇美的感性體驗;英雄情感的體驗與認同。

2、知識和技能:

(1)掌握文中景物描寫的手法,學會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能夠恰當地安排線索和結構。

(2)培養學生對全文的感知、概括和欣賞、評價能力。

3.內部化和遷移:

提煉和體驗文本中歷史典故所體現的人文思想,在審美中思考自然和歷史,能夠塑造人物形象。達到審美體驗和審美表達並重。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欣賞和表達自然之美的能力。

2.體會幾個夕陽的不同內容所反映出來的精神內涵。

教學難點:

1.品評的文本,從自然之美的表達,變成了人文思想的語言藝術。

2.分析使用羅曼羅蘭的典故來刻畫約翰克利斯朵夫所表達的思想。

教具準備:課件、音樂歌曲、錄音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首先,引入新課。

1,放音樂《我心永恒》

2.學生回顧劉亮程的散文《今生的證據》中對村莊位置的描述;老師用“大”字點出了幾個字,引出了西域的博大精深的特點。

3.老師們抒情的介紹:用課件播放西北的遼闊、遼闊、蒼涼、寂靜、遼闊、野性,都體現了壹個“大”字。西北有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秦漢明月,千年風情,長旗攪雲,羌笛怨。古老的絲綢之路,偉大的敦煌石窟...深厚的歷史文化沈澱,形成了她獨特的神秘感,充滿誘惑。大多數人去西北,都會感受到壹種莊嚴的朝聖之旅。今天,我們將學習高建群的《西方地平線上的日落》,體驗西北的日落和世界的“大美”。

4.用錄音機播放錄音。

第二,學生瀏覽課文,教師用課件展示題目。

第三,學生談論課文的主要寫作內容,找出夕陽的主要部分,完成段落劃分(這篇文章的結構很清晰,學生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應該可以輕松完成。如果有學生把第二部分分成三段,老師會肯定。

用課件展示段落劃分

1,第壹部(第1節)總寫夕陽的印象。

2.第二部分(2-23)分為三次日落。

3.第三部分(第24節)結束全篇,照顧開頭。

學生在第壹部分談論寫作的必要性。

1,提出“世間有大美”,引出寫作主題,激起閱讀興趣,為結尾做準備。

2.師生討論“我每年去X新疆壹次”這句話的作用。

(1)寫信要次數多,多制造觀察日落的機會,欣賞三次日落的體驗才是真實可信的。

(2)去的次數多了,對西北的體會也夠深了。只有這樣,夕陽才能與其他景色相比,與其他地區相比,才能附加“人間大美”。

五、研究師生互動過程的第二部分:

1,老師:寫風景最需要註意什麽?

生:把握特點。

老師:這篇文章中的日落有什麽特點?

生:顏色,形狀。

2.老師:請在課文中畫出三個日落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並比較其不同之處。完成後,兩名學生將分別就這兩個方面發言(老師寫在黑板上)。

生1:紅色的第壹副春聯(彩色)

第二種灰色→血紅色

第三次燒紅→暖紅→炫紅。

生2:(形態上)第壹輛樂樂車

第二枚硬幣→壹輪

第三次我躲在背後揮舞魔杖。

3.讓學生體驗用“春聯”寫紅的效果。

健康:體現了壹種凈化心靈的“靜”(冬天的效果);也體現了壹種歷史文化氛圍。

4.體驗“樂車樂”寫作的表達效果。

健康:它體現了壹個民族的特點。

5.學生體驗“硬幣”的修辭效果。

學生1:圈(老師評價得當)。

生2:寫壹種蒼白的感覺。對應大氣。

6.學生討論“躲在後面揮舞魔杖”的修辭效果。

生1:多變。

生二:溫暖而神奇。

生3:難以置信。

7.學生講三遍日落顏色形態變化的特點。老師總結。

對晚霞色彩模式的三種描述反映了壹個從靜態到動態的過程。在日落的過程中,分別有動與靜的描述,也有動以靜、靜以動的描述(學生在文中畫出相應的內容)。

8.老師:除了對夕陽的直接描寫,作者還寫了什麽來表現它?

生:側面對比;歷史典故的渲染。

9.教師:請壹名學生朗讀課文旁襯托的句子,並簡要分析其作用(老師板書的相應內容)。

生:我很震驚。

第二次忘了臉上的紅燈。

第三次,我驚恐萬狀,去闖紅燈卑微。

10,老師總結:三次夕陽都是在旁邊襯托,但我們並不覺得有壹點無聊,因為每壹次都有變化,而且體現了壹種從“看”到“走向紅燈”的變化,這是夕陽對人的感染。三次夕陽更加強烈壯美,從靜態美到動態美,從“如夢如幻”的瞬間到讓人感到平庸的“震撼世界”。作者給我們展示了壹幅又壹幅奇異的圖畫。

11.學生體驗“走向紅燈”的表情效果。

生:雙關。它不僅是事實上行走方向的陳述,也是壹種精神依戀的表現。

12,老師:“世界不缺美,只缺發現的眼光。”面對三次日落,我們都感動,都陶醉。其實這樣的夕陽也在我們身邊,每天都有。但不也像作者寫的那樣,讓人感受到壹種無與倫比的美嗎?

學生討論能不能寫出同樣的夕陽,怎麽寫,怎麽寫。不會寫,為什麽?

老師:美之所以美,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感官感受到了美,還因為我們在內心理解並接受了美。文中三次寫夕陽,在我們的視野中融進了其他事物,營造了壹個現實與虛幻並存的虛擬世界,讓妳縱覽古今,徜徉中外。壹旦積累在我們身心中的情結被喚起,我們就覺得自己很美。

13,老師:其實真正讓我們感受到西方地平線上這三次日落的偉大和感動的原因在於作者對歷史文化典故的回顧。讓學生回答課文中三次日落引起的相關文化內容。

生:第壹:左(左西征)

第二次:羅曼羅蘭在《薩克斯我心永恒》中對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塑造。

第三次:匈奴外遷至成吉思汗(元朝擴張)

14,點名讀課文第5段提到的“左”的內容。體驗抒情描寫帶來的審美享受。

對“折柳”這壹古老典故進行開放式分析,得出不同的答案,可以側重於思鄉、利民和作為文人的雅行。)

15,老師:大家壹定看過電影《泰坦尼克號》,被它的主題曲《我心永恒》所感動。哪位同學告訴妳這首曲子讓妳有什麽感受?

生1:悲傷的感覺。

生2:死亡的味道。

生3:悲壯悲涼。

老師:妳也可以轉移壹下,說:“很難過,很悲壯!”

第六,課堂反饋:生詞的書寫和解釋。

七。總結:

八:作業:

1,生詞理解。

2.描述壹幅自然風景。

第二章空中市場1。說到教材

1,教材分析

《天上的市場》是九年義務教育第三冊第四單元的新閱讀課文,是新的詩歌單元,教材編者稱之為《徜徉在詩海中》。單獨設立“新詩單元”,這在初中語文教材編審史上還是第壹次。這反映了人們對詩歌尤其是新詩的壹些觀念的變化。

這個單元九位中外現代詩人編的十首詩,可以說是優秀的,有代表性的。《天上的市場》選自郭沫若的第壹本詩集《星空》。《星空》寫於詩人“五四”後最消沈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期間於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兩次回國。面對當時中國的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但五四時期,激烈的反抗精神和火熱的熱情已經褪去,有的只是“潮水退去後的壹些微波,甚至是寂靜”(郭沫若的話)。因此,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強烈的失望和悲傷情緒。他雖然表達了想飛、想重生、想自由的願望,但另壹方面也包含了逃避現實、孤獨的消極情緒。這是《星空》的整體閱讀印象。天空中的市場為我們呈現了壹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奇妙世界。(1)《天上的市場》這首詩想象力豐富,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描繪了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現實主義的詩,也有想象主義的詩,想象代表了詩人的向往和追求。(2)天上的路燈聯想到天上的星星,星星聯想到天上的路燈,然後天上的路燈又聯想到天上的街道,於是在作者的壹系列聯想中釋放了想象力,而這種聯想的“中介”就是隱喻。“遠處的路燈很清晰,/好像有無數的星星在閃耀。/現在天上的星星,/好像點亮了無數盞路燈。”兩個比喻,兩個聯想,把我們引向想象中的天空之街。(3)天空中的市場是牛郎織女傳說的全新演繹。這種標新立異的創作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的理想和追求。

《天空中的市場》收錄在本單元第壹篇,是因為它很好地體現了新詩的特點,使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新詩的領域。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和本課程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2)嘗試聯想和想象的寫作方法。(3)引導學生體驗作者強烈的愛恨情仇和自由追求光明理想的願望。(4)欣賞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新詩有壹個* * *特點,就是文字簡單明了,形象生動,意境深遠。因為寫作沒有障礙,往往無法深入,對詩歌的理解浮於表面,進而抱怨新詩“無聊”。這首詩節奏和諧,音韻優美,朗朗上口,語言清新質樸,描繪了壹幅浪漫溫馨的天國音樂畫卷。根據這個提示,確定教學目標(1)(2)為本課程的重點。在朗讀中感受音樂之美,繪畫之美,情感之美是教學難點。

二,口語教學方法

詩歌教學應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為基礎,從精煉的詩歌中理解詩歌讀歌的豐富內涵。為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我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介紹詩人寫《天上的市場》(1921)前後的生活經歷、思想情感,以幫助理解詩的內容。(2)圍繞朗讀設計教學,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在朗讀中想象詩歌的如畫之美,在朗讀中分析詩歌的情感美。(導讀)。(3)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天上的市場》富有想象和聯想,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去品味詩歌的意境和意蘊。(4)比較——將《天上集市》中對牛郎織女的描寫與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的故事進行比較,從兩人不同的生活狀態中理解詩人的理想和追求。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了帶音樂的朗讀磁帶。

第三,理論學習

葉聖陶先生指出:“老師的教不在於總獎,而在於相機誘導,會使學生發揮才能,刻苦練習,認識的來源會拓寬,熟練度會深厚,所以也是好老師。”(1)閱讀方法。反復閱讀逐漸加深理解。閱讀時註意節奏和重音。(2)想象力。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在腦海中構建天空中街道的具體形象,在腦海中創造出與詩的內容相壹致的生動豐富的境界。(3)比較法。比較詩歌和民間傳說的異同,理解詩人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第四,談談教學程序

好的教學理念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為此,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

(壹),激發引入新課程的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這樣引入新課:通過引入民間故事。老師或學生可以講故事。故事中的牛郎織女過著被囚禁、被束縛、被稀有的不幸生活。但是,在郭沫若的《天上的市場》中,我們會看到壹個完全不同的牛郎織女。然後在黑板上寫字。

(2)、展示目標,整體感知

在學生積極性已經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的情況下,我順勢而為,表明我的教學目標。請學生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通過朗讀和理解全詩,意在通過對天街美好生活的描寫,表現其對黑暗社會的憎惡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3)理解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詩歌的學習不是被動的,而是有目的的。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理解內容,探索問題。為了把握實質性問題,我不逐段分析課文,而是按照:學著讀——想讀——分析著讀。

1,學習閱讀

(1),學生聽磁帶或老師的範文朗讀,然後試著自己讀,在書上標出節奏和重音。

(2)點名朗讀,有老師點評指導,要求發音、節奏、重音準確。

(3)、配合鋼琴曲《星空》,全班安靜朗讀,享受詩歌的音樂美。

2.想看書嗎

(1),四人壹組,交流課後收集的關於星空的傳說、故事、詩詞。

(2)老師示範(展示牛郎織女的畫面):只見牛郎騎著牛,臉上寫滿了幸福和溫暖。他在想什麽?想知道織女的新花樣是不是昨天織的?織女是壹個有技巧又固執的女人,不到全力以赴,絕不放棄。不過,今天牛郎給她帶來的瓷器織染,壹定會對她有所幫助。天河河水淺,壹眨眼,牛郎就能看到雲裏的錦雲和如春花般的織女...

(3)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圖片。

(4)、音樂,沈湎於想象,默讀。

3.分析和閱讀

(1),夜幕降臨,瞬間,遠處的路燈全部亮起;這時,夜空中的星星突然露出了它們美麗的臉龐。試著讀壹讀這壹節,讀出妳看到這五彩斑斕的美時的感受。

①教師示範閱讀,指導閱讀技巧:驚喜閱讀,重讀《明》、《閃光》、《星星》、《點點》、《路燈》。②學生練習閱讀。③學生進行閱讀。

(2)、①讓學生朗讀自己表達天街之美和豐富的文字,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2)作者在想象這壹切的時候有什麽樣的想法?試試看,讀懂妳的心。3說出朗讀時的體驗,老師提示:有點向往,有點敬佩,有點飛翔的感覺。4個女生壹起讀書。

詩中牛郎織女的故事和傳說中牛郎織女的故事有什麽區別?請通過大聲朗讀來展示它。②學生輕聲閱讀。(3)命名學生閱讀,引導學生在評論中總結:通過重讀《淺》、《不很》、《流浪》、《走馬燈》來表現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和溫暖。④在註意重音的同時,盡量用語速表達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和美好。⑤說出朗讀的學生的名字。⑥師生在聽和讀的時候交流感受。指導學生讀清楚第三和第四節經文:輕聲慢讀,仿佛坐在蕩漾的湖面上搖曳的小船,有壹種陶醉的感覺。

(4)背誦。

(四)、總結拓展,理解內涵。

這首詩的重點是學習聯想和想象的寫法,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1.介紹聯想和想象的概念。

所謂聯想,就是從壹件事想到另壹件事的心理過程。從當前的事情中回憶起另壹件事情,或者從回憶的事情中想到另壹件事情,這就是聯想。比如詩中“路燈”的“星”的思想就是聯想。

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意象的基礎上創造新意象的心理過程。這些新的形象是積累的意識經過加工轉化形成的。比如從詩中的“天上的市場”想到“牛郎織女的自由生活”就是想象。

2.根據例子寫壹個句子。

發揮妳的聯想和想象,繼續寫下面的句子。

例:天上的星星出現,仿佛無數盞路燈被點亮。

(1),牽牛花開了...

(2)籠子裏的鸚鵡...

(3)月光灑在地上...

(4)當我離開父母的時候...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是對教學內容的簡化。通過板書,學生可以直觀地掌握要點,摒棄瑣碎。我的板書就是試圖表現這壹點,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列寧格勒之樹I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本文生詞,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大意。

2.能力目標:學習這篇文章的表達方式及其表達效果。

3.情感目標:了解列寧格勒人民在艱苦環境中不屈不撓、頑強、堅強、高尚的精神。

二,教學的重點

本文用對比的方法來表現這個群體的高貴品質。

三,教學難點

體驗列寧格勒人民的人性之光和高尚人格。

第四,教學時數

1課時。

動詞 (verb的縮寫)教學步驟

引入新的課程: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過著幸福寧靜的生活。我們遠離戰爭、饑餓和寒冷。戰爭的殘酷和恐怖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無法想象的。妳知道生活在巨大戰爭陰影下的人是怎麽生活的嗎?今天,我們走進列寧格勒之樹,看看被圍困了900天的列寧格勒的人們在生命受到威脅時,寧願凍死也不砍倒壹棵樹的壯舉。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洗禮,感受人性的光輝。

(2)時代背景:

60多年前,德國法西斯出動70萬大軍,1.200架飛機,1.5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企圖壹舉奪城,但遭到蘇聯軍民的英勇抵抗,德軍迅速占領列寧格勒的企圖破滅。於是,希特勒下令嚴密封鎖城市,企圖以斷水斷糧的方式征服列寧格勒,由此開始了長達900天的圍城。面對險惡的形勢,列寧格勒300多萬英勇的軍民沒有屈服。他們頑強抵抗,依靠在拉多加湖開辟的“生命之路”,傳奇般地戰勝了饑餓的威脅,挫敗了德軍的邪惡計劃。

列寧格勒戰役牽制和消滅了大量德軍有生力量,為蘇聯取得莫斯科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輝煌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殘酷的戰爭也讓列寧格勒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據記載,圍城期間列寧格勒死於饑寒的人多達64萬,死於德軍炮火空襲的超過210000人。

(3)第壹遍讀課文,積累單詞。

請用妳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線畫出妳不認識的單詞,用線畫出妳需要積累的單詞。畫出妳最喜歡的句子。

1,學生讀完之後,老師提醒學生註意:

“理”字

2.要積累的單詞:

我不忍心回頭。烏雲密布,陰沈沈的。魔劍高掛,包裝好了。

(4)探究文本。

1.讓學生帶著感情讀課文,談談最讓妳感動的句子。找出來仔細讀壹讀,品壹品,討論交流:哪些細節和句子最讓妳感動?

2.重點討論分析課文第四段。請壹名學生大聲朗讀。

這壹段寫了壹個悲慘的場景,但是作者並沒有過多的描寫和誇大情節,只是用平靜的筆觸簡單的描述了壹下,只說明了三個必要的細節。是哪三個細節?

清:小棺材,凍死餓死的孩子,舊木板。

作者只說明了三個必要的細節,既不是女士臉上的表情,也不是寒冷對她面部和身體的影響,更不是作者感情的特殊性。他追求的不是煽情,而是敘事來說明問題,我們同樣感動。看來打動人心不僅要靠描寫和渲染,還要靠敘述,真是“殊途同歸”!

3.要求學生展開想象,描述當時的情景。

學生思考並回答。

4.作者冷靜敘述,同時在敘述中做了比較。比較的方面有哪些?

學生回答後,老師明確表示:壹方面是這樣嚴酷的饑寒交迫。“人們賣掉房子、珠寶、家具和壹切能賣的東西,只為了壹點可憐的口糧和棉毯”;另壹方面是:“在最困難的900天裏,列寧格勒的人們為了生計,從來沒有砍倒過壹棵樹”“沒有人砍倒壹棵樹來生火取暖。”

5.這樣的對比似乎還不夠,於是在此基礎上,作者補充了論據和抒情,並要求學生找出這樣的句子。

學生回答後,老師明確表示:

那些把樹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人是什麽樣的人?他們是壹群具有堅強精神和高尚人格的人。

-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麽作用?

學生回答後,老師明確表示,起到畫龍點睛、點出主旨、深化主題的作用。

6.為了進壹步證明這壹點,作者列舉了生活在巨大戰爭陰影下的列寧格勒的人們的壹些生活狀況:劇照貼滿大街,劇院每晚都在上演,觀眾爆滿;學校準時開學,鈴聲從未停止...

人是多麽的堅強和高尚,面對厄運和苦難,依然平靜而有尊嚴的活著。這是壹群寧死不屈,百折不撓,精神強大的人。正是因為他們樹壹樣的精神,才有不讓侵略者走得更遠的榮耀。

7.妳能用日歷上的語言描述他們每天是怎麽度過的嗎?

學生回答後,老師明確表示,他們用情感、忠誠、愛、責任和創造性勞動來書寫每壹天的日歷。

8900多個日日夜夜,人們生活在饑寒交迫中。即使壹個無家可歸的人在街上凍死,人們也不會砍樹取暖。為什麽人們把樹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學生討論交流,老師明確生命無價,但不代表最珍貴。正如裴多菲在他的詩中所寫,“生命是寶貴的,愛情更是昂貴的。如果是免費的,兩者都可以扔掉。”樹的綠色是希望,是被圍困者唯壹的精神寄托。正是這片綠色,支撐著他們度過了900天的苦難。

9.請想象壹下,當列寧格勒的人們從硝煙彌漫的黎明中醒來,看到這片綠色,結合《出生在每壹天》的內容,會有什麽樣的想法。

學生討論交流,老師總結:

當他們醒來的時候,可能會有壹種陌生感和壹點點的幸福感——“我又活過來了?”我還活在自己國家的版圖上,明天就能跳上嶄新的太陽,就有希望看到下壹個黎明。對他們來說,生命是綠色的,如果有壹天看不到綠色,那麽死亡就來了。

10.學生知道老山嵐的故事嗎?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們的鋼鐵戰士在南疆灑下熱血,誓死保衛家園。在炮火硝煙中,陪伴我們戰士日夜的,是那壹朵朵碧綠的蘭花。戰士們把它們命名為“嶗山蘭花”。他們把從陣地上摘下來的蘭花種在廢棄的空罐子裏或陣地前沿的土裏,甚至種在頭盔裏。戰士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它們,深綠色的葉子給戰火硝煙中的戰士們帶來了慰藉。綠色是生命,和平和希望,許多人都支持他們心中的綠色。

在和平時期,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綠色,人類和綠色應該和諧相處。想想戰爭年代的那些人吧!我們有什麽理由去破壞眼前的綠色?請愛護我們面前的壹草壹木,我們會從中汲取精神和力量。

第六,閱讀比較與探究

如果《列寧格勒之樹》是素材,妳會怎麽接著寫《出生每壹天》或者《日歷》?試著寫。

在列寧格勒之樹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找到上述兩篇文章的各種影子,包括異同。如果和日歷連在壹起,可以放在保存歲月最好的方法是把歲月變成永久的詩篇之後,或者寫在每壹天的日歷之後。如果每天都和出生聯系在壹起,可以和跳到嶄新的太陽上的那句話或者文章結尾聯系在壹起。當然也有其他的寫法,比如放在日歷的末尾。〕

這個練習的主要目的是互相解讀這些文本,並不需要寫壹篇完全整合的文章。還有,可以引用故事的基本素材,也可以只引用片段,還可以打亂順序,比如從劇院的日常演出開始。還要指導學生不要照搬原著故事,內容要適度,文字要貼近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