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眼:1。詩人的欣賞和觀察。
2.指作品中的點睛之筆。它有兩種表現形式。壹個是壹句詩中最精煉、最生動的詞,以壹個詞為基礎。壹是全篇最精彩、最關鍵的詩句,是壹首詩的主旨。因為這個詞或句子,形象生動,表情飛揚,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充滿藝術魅力,被稱為詩的眼睛。詩意的眼睛的獲得需要煉詞,要使煉詞、煉詞最能表達具體的生活場景,充分真實地表達詩人對這些事物的思想感情。而且這樣的詞語和表達應該在詩歌的重點部位,具有控制全篇的作用。所以詩眼的訓練要以整篇文章為基礎,不能孤立地在文字上下功夫。
比如李清照的《如夢》:“昨夜雨驟風驟,酣睡未耗酒。問快門人,海棠依舊。妳知道嗎?妳知道嗎?應該是綠肥瘦瘦的。”這首詞通過描寫晚春海棠花的雕零,表達了詩人的感傷情懷。最後壹句“宜綠宜肥宜瘦”是這個詞的眼睛。前兩句描述了壹種沮喪的情況。晚上突然刮起了風雨,我百無聊賴,就用酒淹沒了煩惱,睡著了,可是壹覺醒來,酒已經沒了。三四句話,寫在朦朧的酒裏,還記得昨夜的風雨,是不是毀了園中的海棠?於是我深情地問正在卷窗簾的丫環,得到的回答很隨意,說“海棠依舊”。這時,女主人反復問:“妳知道嗎?妳知道嗎?”然後他說了最精彩的壹句話:“應該是綠肥紅瘦”。這些常見的詞,經過李清照的組合,有了它們的色彩和韻味。這只是關於風雨過後的海棠樹的描寫。描述中有更深刻的感受。即隨著對海棠開花的深入描寫,詩人惜春愛花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在這份對春天的留戀和告別中,他委婉地表達了自己青春即將逝去的厭倦和苦惱。由此可見,這句話是壹支色彩斑斕的筆,寓意豐富,場景豐富,是此詞的點睛之筆,從而成為古往今來人們傳誦的佳句。
“詩眼”壹詞最早見於北宋。蘇軾詩中說:“天道忽轉背,詩眼巧增減。”範成大在詩中也寫了“詩眼”:“道人眼滿詩眼,梅花動,雪花稀”。
4詩意的眼睛在句子中有不同的功能,以下是幾種典型的功能:
【1】用來挖掘新的思路。比如“我獨恨和平,殺江南舊臣”這句話裏的“恨”字改成了“喜”,“恨和平”是對世界和平的不滿,“和平幸福”是因為世界和平而幸福。
[2]添加興趣。如;在白玉堂裏有了草書詔書,在水晶宮裏把“中”字改成了“深”,“裏”改成了“冷”,讓原本只是用來指明方向的白玉堂和水晶宮,轉眼間變得典雅脫俗。
(3)依靠它來提升形象。王安石的《春風與綠江南岸》用“綠”字代替了“至”、“至”、“至”、“至”,這就是“綠”字的顏色。秦觀的“山抹,天粘草”,是用“抹”和“粘”的動作畫出的線條輪廓。
【4】有些詩意的眼睛與詩意的準確有關。比如壹首關於早梅的詩:“前村深雪,昨夜幾梅。”如果把“數”改成“壹”,“壹枝”和“早”是連在壹起的。
在高考中,妳經常可以得到這方面的問題:
【考點說明】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壹首詩中,壹個字或壹個詞往往構成全詩的線索,體現全詩的情感基調,表現全詩的思想。這就是詩意的眼睛。欣賞詩歌的眼光,就是要抓住詩歌中最精煉、最生動的詞語的味道,看到它在拓寬和深化詩歌意境、傳達詩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指天津】
這類問題的提問方式主要有:壹個字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麽?答題步驟是:(1)這個詞在突出主旨方面的作用。(2)詞在詩歌結構中的作用。
[典型試題]
1.(四川卷)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這個問題。(8分)
葛西儀
王安石
明月發呆,壹燈照秋床。
有病時早覺風露,不知山河有多長。
老了覺得大方,看天地覺得淒涼。
蟬更是迷惑行人的耳朵,叼著半黃的稀疏桐葉。
(1)這首詩的第壹節描繪了壹幅圖畫。請為這幅畫擬壹個標題。(2分)
②詩人的心境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如何表達的?請簡單欣賞壹下。(6分)
分析這首詩中的“亂”字,既是對環境的描寫,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暗示。要結合全詩,抓住“病”、“夢幻”、“淒涼”這幾個字。
答案(1)驛站秋夜不眠(2)這首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描寫了詩人對家國的思念。第壹副對聯用殘月、滴水、昏黃的燈光偷偷寫詩,令人心煩。顓頊直接寫身體疾病、行路難、思鄉之苦,並指出了“亂”的壹些原因,以便為進壹步寫“亂”獲得動力。頸聯轉憂為國的思想,被天地慘淡的色彩襯托,使煩亂的情緒進壹步高級。用尾對尾的手法,借蟬鳴把詩人的煩惱渲染到極致。
2.(湖南卷)閱讀以下宋詩,按要求完成鑒賞。(5分)
給常看看
王安石
少年離別不易,老了再遇見也可惜。
曹操杯盤是為了歡笑,微弱的燈光是為了生活。
自憐湖海三年,塵沙裏行千裏。
想知道後期是什麽時候,送書的時候要看燕南正。
【註】長安是工部侍郎之妻王安石(1021 ~ 1086)的長姐,被封為長安郡君..這首詩是王安石在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去遼國之前寫的,當時他還沒有拜變法。
這首詩表現了“渴望”的感覺。請欣賞作者如何從中間的兩副對聯逐壹表達這種感受。
“情”字的分析是全詩感情的集中表現,支配著全詩。分析時要把握中間兩聯的環境描寫和詩人的行為心理,落實到每壹個字上,如疊字、虛詞、量詞等。
答案是轉聯:(1)《為笑》表達了相逢的喜悅,《談人生》講述了人生的滄桑。兩者相映成趣,更添壹層傷感。(2)“邋遢的杯盤”和“微弱的燈光”營造出壹種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更容易感到悲傷。(3)“馬虎”和“淡淡”是重疊的巧妙運用。《曹操》表現了酒菜的簡樸,但在聚會中也有不足之處;“昏”烘托了人物的感情,暗示會引起其他痛苦。
頸聯:(1)“自憐”“尤作”貫穿壹口氣,詩人借此抒發心聲,抒發無盡哀愁。(2)“湖海”隔久了,“塵沙”走遠了,不久又會相見,而且是遼國,不是沒有艱難險阻。時空的擴展加深了悲傷。(3)“三年”是壹段很長的時間,“萬裏”是壹段很長的距離的意思,詩歌中使用了數字,壹縱壹橫,使悲傷更加強烈。
3.(江西卷)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金陵王灣
高禪
我曾經陪雲到黃昏,我依然陪晚霞到秋聲。
世界上有無限的畫師,壹片悲傷是畫不出來的。
屠金嶺
韋莊
誰說悲畫不能做?畫人心,追情懷。
看南朝六圖,古城寒雲滿。
【註】高禪和韋莊都是晚唐詩人。
(1)這兩首詩都是關於“悲傷”的。詩人為什麽悲傷?
(2)兩位詩人中有壹位說“不能用悲傷作畫”,另壹位說“誰說不能用悲傷作畫?”。請用詩歌對此進行簡要分析。
對“悲傷”壹詞的分析體現了作者的思想和這首詩的主題。兩首詩都以景物為主,在對環境的描寫中融合了“悲”字。分析要結合時代背景和環境的描述。
答案(1)詩人為唐朝的衰落而悲傷。(2)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適》作者通過傍晚看金陵,從“夕陽”“秋聲”等意象中生出壹種悲涼的感覺。詩人認為這種深深的悲傷是世界上的畫家都畫不出來的。魏詩歌的作者認為,畫家對“老木”、“冷雲”等意象的運用,足以表現出他對國家大事衰敗的悲哀。所以,悲傷是可以畫的。
精制字符分析
【考點說明】
煉詞是指錘煉文字,是指詩人經過反復琢磨,選擇最恰當、最準確、最生動的詞語來描述事物或表達自己的感情。分析精煉的詞,是品味用得好的詞隱藏的感情,還是品味它們更生動的表現效果。“詩眼”和“煉字”是有區別的。如果壹個詞提煉得好,能表現主題,那就是詩的眼睛,如《四川卷》中的“亂”字;湖南卷的“感傷”和江西卷的“傷感”這兩個詞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卻能揭示主題,也是詩意的眼睛。有些詞,如“春風和綠色江南岸”中的“綠色”壹詞,為整個句子增添了色彩。是脫俗的詞,不是詩意的眼。詩的主旨表達在最後壹句“明月照我時”。
【答案指天津】
這類問題的提問方式往往是:這幅對聯中最生動的壹個字是什麽?為什麽?(還是壹句話壹直被人稱贊。妳覺得它好在哪?有什麽作用?或者和其他詞對比提問。答題步驟是:(1)解釋單詞在句子中的意思。(2)展開聯想,把這個詞放在原句中描述場景。(3)指出該詞襯托了什麽樣的意境或表達了什麽樣的感情。
[典型試題]
1.(廣東卷)閱讀以下宋詩,然後回答這個問題。(6分)
西亭
林景熙
清秋有思念,晚霞仍亭。
月初高樹白,清風半醒。
獨自走在落葉中,圍坐在壹起數螢火蟲。
漁歌在哪裏?孤燈遠隔。
(2)請結合全詩評論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分析詩是由意象組成的。名詞往往只是詩歌中的陳述對象,而動詞是能賦予名詞生動狀態的主要對象。所以提煉動詞是提煉詞匯的主要內容。比如陶謙的《悠然見南山》,就用壹個“見”字寫出了人與自然乃至宇宙的和諧。王之渙《強敵何必怨柳》中的“怨”字,明顯是擬人化的,既是歌中的情感,也是吹笛者的內心。杜甫“何處花瓣已如淚落,何處孤鳥啼悲”中的“濺”和“激”兩個字,更增添了詩人恨他人的內心痛苦。孟浩然的“雲起壹片霧,濛濛山谷,已圍困嶽陽城”中的“蒸”和“抖”是誇張的。這首詩中的“穿”和“數”是典型的動作細節,反映了作者的心理。在分析這兩個詞時,要結合對環境的描寫和表達作者心理的詞,如“殘思”、“孤獨”。
詩人在清秋的黃昏在亭子裏散步。月中高樹上,酒半醒,四周冷寂。詩人獨自走在落葉中,“穿”字生動地傳達了詩人的孤獨和漂泊的心情。詩人坐在森林裏無聊地“數”著螢火蟲,“數”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詩人郁悶無聊的心境。
2.(遼寧卷)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秋夜獨坐(節選)
唐?王偉
獨坐悲發白,秋夜空近二更。山裏的野果落在秋雨裏,草上的昆蟲向燈下來低鳴。
深夜
宋?周碧
分析虛擬大廳裏安靜不多聞的人,壹個人坐在床上對著夜燈。門外不知紀,半峰有流冰。
(2)兩首詩中都有“獨坐”,只是作者心境不同。試簡單分析壹下。(4分)
兩首詩中的“獨坐”二字是典型的動作細節,“獨”字反映了作者的心理。分析時要結合環境的不同特點,發掘詩人不同的感受。
王石寫了壹個悲傷和孤獨的心情。壹兩句:詩人獨坐的孤獨,時光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的是植物和昆蟲的零星哀鳴,更添悲涼。石舟寫了壹種寧靜而舒適的心境。壹兩句,詩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黑夜;以“我不知道”的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出詩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註。
3.(全國卷二)閱讀以下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信春信彥
王偉
雨後,新的晴空格外開闊開闊,視野開闊沒有絲毫的霧塵。外城的門樓緊靠著輪渡碼頭,村邊的樹木連接著小溪和河口。
銀白色的河水閃爍著田野,特別明亮,蒼翠的群山聳立在山脊的後面。正是農忙時節,沒有閑人,農民都忙著下地。
【註意】大氣尺度:塵埃。
(1)第三個環節上下句中最精煉最生動的詞是什麽?請簡要分析壹下。
分析詩歌,就要畫出場景和描寫,把抽象的變成具體的,把無形的變成有形的,讓人聽得見他們的聲音,看得見他們的人,摸得著他們的東西,體會他們的周圍。這個任務有相當壹部分是由形容詞承擔的。細化形容詞,壹是形容詞的重疊使用,二是形容詞的靈活使用,尤其是當用作動詞時。比如王甲寫了壹首詩“蝴蝶過墻,故應疑春色隔壁”,王安石改成“蜜蜂蝴蝶過墻,卻疑春色隔壁”,“飛”改成“此起彼伏”,寫蝴蝶匆匆的情景,表現晚春雨後的獨特美。再比如壹絲不茍的“夢魂向往遼闊,怕夢被愁覆蓋”。用“光”字形容夢魂,化無形為有形,也是通感在形容詞錘煉中的妙用。這首詩中的“明”字就屬於這壹類。
答案分別是“明”和“楚”,充分展現了雨後的“新陽光”和詩人所期待的景色:田外河水上漲,“白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比平時更明亮;雨水沖刷後,山脈“藍色的山峰”在陽光下顯現出來,更有層次感。
4.(天津卷)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5分)
黃詩燕綠軒
【明】高啟
郁郁蔥蔥的溪流和樹木是黑暗的,而頹廢的河流和雜草是潮濕的。雨後,窗簾拉開,壹會兒春天就進來了。
【註意】雜草,雜草叢生。
(1)“郁郁蔥蔥”和“頹廢”的作用是什麽?
分析疊詞的作用是增強節奏感或者強調語言。比如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富有節奏感,強調作者的孤獨情懷。這首詩側重於對環境的描寫,要分析“郁郁蔥蔥”和“頹廢”在描寫情境中的作用。
答案是寫春雨過後水邊植被的樣子;富有節奏感,增強表達效果。
精量詞、精虛詞、精擬聲詞、精顏色詞等。今年都沒有考過,這壹點更值得我們在備考中關註。
關於這壹點也有很多傳說,比如:
據傳說,蘇東坡有壹個聰明的姐姐,蘇小妹,她的詩就在東坡之上。有壹次,姐姐給弟弟做了壹個測試,讓他給“輕風細柳”和“輕月梅花”加壹個詞,說出他的詩眼。蘇東坡想都沒想就開了口:第壹句加“搖”,第二句加“映”,就是“清風搖柳,明月映梅花。”沒想到,蘇小妹對此不屑壹顧,稱之為“劣等品”。蘇東坡仔細壹想,又加了兩句:“清風細柳共舞,月色藏梅花。”小姐姐笑著說:“不錯,但還是不上檔次。”東坡啞口無言。蘇小妹不慌不忙,看了答案:“清風助柳,梅花敗在明月。”東坡背誦默想後,不禁驚嘆。“微風”徐徐,如果什麽都沒有,“細長的柳樹”是沒有活力的。只有“福”字才能形象地描繪出清風徐來、柳柳枝的柔美狀態,適合“輕”“細”,和諧自然。“福”字又將風擬人化,給人壹種女人味。東坡的“抖”和“舞”要適當搭配“強風”。下壹句加“映”沒有朦朧美,“隱”也不合適。既然安靜的月亮已經充滿了大地,梅花在白天自然就不那麽顯眼了。在月光下,它會黯然失色。就這樣,壹個“失”字勾勒出了月色與梅花相互交融的景象。有了這個詞,句子就充滿了光亮。
在中國的古詩中,這種方法叫做煉詞。提煉漢字是古代詩人提高詩歌品位的重要手段。中國古代詩人對提煉漢字很有感觸。老杜聲稱“新詩要改,唱久了”,孟郊感慨“夜學不盡,鬼神悲”,杜荀鶴吹噓“江湖詩人天下最窮”,陸延讓感嘆“唱壹句話,斷幾莖須”,賈島更激動“兩句話三年,壹曲淚流”。如果提煉得好,就會成為詩眼,甚至句句以詞命名,詩詞千古流傳。“蟬在林中靜,音宮山更靜”,“靜”的特點與噪音、聲音更為突出和鮮明。“紅杏枝頭春鬧”,動靜寫“鬧”字,表現了春天的生機,給人壹種很好的享受。“清風燕子斜”,壹個“斜”字,化動為靜,描繪出壹種悠閑的情態。這都是從寫作的角度。今天我們從欣賞和評價的角度,來探討如何把握詩歌的詩性之眼,從而窺壹斑而見全豹,更容易欣賞古詩詞。
古代詩人在煉詞時,總是把準確放在第壹位。他們反復推敲和咀嚼的目的是為了準確傳達自己的感受。從煉字的角度欣賞古詩詞,首先要看用字是否準確。從準確性來看,很容易壹下子抓住全詩的牛鼻子。讓我們以李白的《戴天訪道》為例來分析壹下。這位詩人寫這首詩時還不到20歲。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描述最後壹天拜訪朋友時的所見所聞,表達了他對山川的熱愛和對朋友的真摯感情。
犬吠聲中,桃花正濃。
樹深時見鹿,午不聞鈴。
野竹綠蒙蒙,飛泉掛藍峰。
沒有人知道去哪裏,我擔心兩三松。
中午過後,詩人猜想道士只是暫時外出,很快就會回來,決定等待。閑暇時,我參觀了道觀。只見滿屋野竹,粗壯纖細的野竹連雲,壹縷清泉倒掛在遠處的青山山頂。詩的頸聯對仗工整,意境優美,其“煉字”的功力更是驚人。再來看“分”和“卦”兩個字的妙用:野竹遇雲。這是壹幅靜止的景象,但詩人用“分”字時,卻有了運動的意思,使人想起雲隨山崗緩緩移動,不斷從野竹之巔飄過的景象。壹行春水,在空中飛舞,本來是動人的壹幕,詩人卻用了“懸”字,由動變靜,讓人想看山峰的險峻,山泉的垂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