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人物體驗20美分。

人物體驗20美分。

1960年代出生在重慶酉陽的軍人家庭。二毛父親的意思是把兒子培養成軍人,或者送他去官場。然而,二毛並沒有按照父親的計劃去做。他8歲開始跟媽媽學做飯,媽媽對他影響很大。年輕的時候開始寫詩,對美食產生了興趣。後來成為80年代芒格詩派的代表詩人之壹,中國餐飲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的奠基人。

1984年,二毛與詩人胡東、晚霞、李亞偉創立了“芒種”詩派。

1986年,二毛和詩人李亞偉在家鄉開了第壹家火鍋店。

1992年,重慶首創了第壹家魚火鍋,名字叫魚擺。後來,我去了成都,在川東建立了我的家鄉,並結交了許多朋友,如作家阿來,詩人楊莉和萬霞,畫家何多苓和周春芽。

2006年,二毛在北京798與凱利合夥,開了第壹家“天下鹽”。當時二毛覺得成都的文化不足以體現更廣泛的東西,北京更包容,包括對美食的接受,北京798是壹個很時尚很藝術的地方。於是,“天下鹽”逐漸在北京文學圈火熱起來,後來在清朝皇帝的糧倉南新倉開了分店。作為美食創意,二毛積極參與新川菜的開發。先是瘋狂的查閱史料,然後壹頭紮進廚房,壹邊琢磨壹邊小心翼翼的切料,時而還原原味,時而加入自己的想法,比如三椒鰱魚,失傳野鴨,王獻之排骨,二毛雞雜。他還使用特殊的材料,如指南針、筆桿、不銹鋼器皿等。作為餐具裝飾品或餐具容器。展現原創。

作為壹名美食活動家,他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參加美食文化節,在北京電視臺拍攝美食紀錄片,受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組邀請,以嘉賓身份介紹私房菜,並成為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顧問,與制片人陳曉卿壹起為節目出謀劃策。《舌尖上的中國2》拍攝期間,攝制組專程來到他的餐廳“天下鹽”拍攝川菜。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二毛就開始走向尋根、摘菜等民間美食創意活動。現在他已經收集了壹千多種民間菜肴,創作了大量當代美食詩歌和美食史散文。詩歌也是他日常生活中最喜歡的東西。其實在精神上,他對那些失傳的民間菜肴有著深深的眷戀,尤其是對民國菜譜的執念。菜譜裏炒的那幾個字的秘訣是,“取油入鍋,用火燒他;對他來說,這就像聽故事壹樣舒服。

二毛先後在《新周刊》、《第壹財經日報》開設美食專欄,發表《民國在家吃飯》、《碗裏的山》、《母親的柴火竈》等作品,都是他對美食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