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是壹種三維空間綜合藝術,是通過人工營造手段,將樹木、山川、建築結構和多種功能結合起來的空間藝術實體。或者是典型的利用環境表現自然的人造景觀境界。根據這個定義,作者認為園林的結構主要由樹木、景觀和建築三個要素構成。而且三者有機結合,形成了壹個完整的、不可或缺的空間藝術境界。比如只有樹木,沒有人工景觀和建築,無異於植物園和林場;只有建築,沒有樹木和景觀,和普通的工廠、學校、醫院、住宅沒什麽區別。只有將這三種元素巧妙地融合於壹爐,園林才能成為壹個綜合的藝術實體。
1.園林,顧名思義,首先要有“森林”,不僅有森林,還有花壇、花壇、草坪、草地。總之,包括樹木和花卉在內的綠地布局是景觀規劃設計的重要任務之壹。綠化設計的原則是通過植物個體的觀賞特性來組織景觀的意境。例如,單個植物、成排的樹木、樹籬、灌木叢、樹木、花壇、花壇、草坪、草地等。應先布局具有獨立觀賞意義的,再考慮風景點的環境變化特點和意境要求,並有機結合,形成具有不同繪畫意義的綠地。陶金圓明《桃花源記》雲:“林中無雜樹,草香可口。”也就是說:遠處種桃花,樹蔭襯花,其畫意不言而喻。可見他在景區花木種植上是有遠見的。中國古代園林非常註重花木的特點和種植部位。比如蘇州的白松很多,怡園的松梅很多,滄浪亭的竹子也很多,各有風格。再比如蘇州拙政園的鳳陽,網景園的庫珀,都是壹個園的贏家,會影響全局。如果這些風景如畫的古樹走了,壹個園林的風景就減少了。西湖曼覺隴,小徑幽僻,數峰環抱,故有桂花叢相伴,幽香縈繞,而春水流淌,山雨欲來,花香濃郁。秋天賞月適宜,遊人流連忘返。說明桂香營造了極佳的誘導氛圍。但近年來,這個問題沒有得到重視,植物品種混亂,各園的個性減弱,似乎是壹個警示。宋代詩人郭說得好:“山以水為血,以草為發,以雲為靈。”草尚且如此,何況樹!其次,在花園種樹時,也要考慮選擇有隱露的部位。小花園裏種樹的話,香的要圍起來;香蕉種在墻角,是因為怕風怕葉子碎;牡丹香花,陽光燦爛,欣欣向榮,壹定要種在正殿的南面。小庭園樹要多落葉,這樣才能疏種帶空;大的園林樹木要適當補充常青樹,所以空地上有東西。這就是用稀疏的樹木緩解擁堵,用茂密的樹木補充空地的方法。再比如柳樹,是裝飾園林的常見樹種。古詩詞中常有萬柳名園的名作,江南園林卻不多見,因為柳近水。種植要三五行,枝葉茂密,如簾,少漏。壹般小花園都比不上。而北方的園林面積較大,高柳侵雲,長條水,充滿柔情。不遺余力的魅力,使花園豐富多彩。
2.景觀是園林結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園林的特點是依山傍水,挖池引水尤為重要。中國古代的造園者最懂這個道理。他們視水為土地之眼,在土地豐沛的土地上註重節水。富水地區擅長疏水。妳不僅知道如何引水用於景觀建設,而且要利用好水來改善環境和氣候。江村,荷塘嶺沼,蟹形漁村,水產不會減少良田,這不僅會增加收入,但也指出了風景。王漁洋的詩說:“江幹是漁村,劉墨唐靈稀疏;好在太陽落山,風平浪靜之後,半河紅樹林賣鱸魚。“魅力是自然的,最令人愉快的。鐘伯京在《梅花莊》中也說:“重要的是有吳三河,到了富力(角直)就順了。在別墅外面走幾步,就看不到水了,但是水在房子裏面。不蓋為暗竇,汲水入園,開門緩步,過齊居齋...妳在亭子裏看到的不是水。但亭跨,廊走,橋立,石立,楊秀珠掛的陰涼處都是水。“可見水在景觀建築中的重要性。
園中的山石常與水融為壹體,形成壹種奇妙的境界。所謂“山貴而有脈,水貴而活躍,脈源相連,滿園生動”,就是這個道理。中國古代學者郭說:“水以石為面”,“水到山迷人”。當代山水鑒賞家陳從周也說“水隨山轉”,“山因水而活”,“溪因山而斷,山徑(路)處處平”。這些至理名言都是用來解釋山川關系的。園林中的山水管理重疊,是“雖是人作,卻是開天辟地”的境界。特別是中小城市,有山水園林。盡可能所有的山都是花園。沒有水就沒有風景,城市是壹個奇妙的結構。
建造假山和堆積的石頭是壹門藝術。唐詩中有很多吟詠假山的詩句,可見假山與園林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歷代出現了很多假山的名稱,也總結了很多切石的經驗。比如北方工人流行的巖石組合的“十種基本形式”(又稱十字公式):安、接、聯、鬥、崩、拼、懸、劍、卡、重。江南地區流傳的“七字訣”:折、豎、拼、按、鉤、掛、掌。他們還形象地指出:“園林假山之奇,在於其生動,其美,在於其自然之趣,其巧,在於其人工。”“假山見高低,直中求曲折,著眼大局,從小處著手。”由於假山用的石頭不同,對疊石的要求也有差異。如黃山變化少,疊石時要深情多轉,厚中見空靈;湖光山色太瑣碎,疊起來就要色彩斑斕,少點人工,富於空靈。在明代,假山的布局,包括坡道、平臺、主峰、洞穴和山谷,最耐人尋味的是其多變的開合。山中必有所開之點,出谷也。上海豫園的大假山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結合的人會有突兀的主峰,層次分明,而山外的脈絡,石頭的散點,都會被打通。在清朝光緒年間,假山試圖以巧取勝,但很精致。其實假山的巧妙,並不是來自於笨拙。所以,黃石的美就在於它的笨拙,這是自然的道理。
3.園林建築是園林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中國古代,大部分園林都是由建築開啟的。尤其是私家園林,必須先建壹個花房,再布置樹和石頭。沈記園曰:“立園者,無如堂;據壹園之得者,莫如山。”建園以建築為主,樹石為輔,也是建築的附屬物。
風景園林應具有以下特征:
①美在風景:園林建築的布局不像宮殿、寺廟、普通住宅那樣對稱,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環境,以最佳視線和景點為原則。園林最大的功能就是觀賞。要實現觀賞,就要創造景觀,而景觀設計師是壹個具體的人。所以園林的建設重在造詞,重在深思,重在妙味,重在悟性。杜甫《與遊將軍山十首》、《超越何園五首》描述了園中有景、景中有人、人與景相融、景以人願的造園思想。他寫道:“名園綠水繞,野竹青天”,“綠風破筍,紅雨作梅花”,這也是園中的風景。“動而不掃,隨意坐山莓苔”,“筆在石籬,詩在葉”也是場景中的人。人有了這種境界,才能體會到造園的精神。
造園之道在於“悟”。悟,就是了解造園的意境,了解建築的現實。意境因景而異。王國維《人間詞話》說: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表現方法,所以詩有詩的境界,詞有詩的境界,歌有音樂的境界。“我的道路蜿蜒曲折,穿過壹個遮蔽的山谷,樹枝和鮮花,到壹個佛教靜修”也是富有詩意的。“夢後陽臺高鎖,酒醒簾落”。“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景色也很美。園林建築的意境也是如此,其詩情畫意體現在實際事物上,就是園林的意境。風景園林師如果能“體悟”古人吟詠景物的境界,“景之境界小,景之境界大”,“亭臺環水,屋雖不多”,“幾臺壹望無際,壹條流水交織”,意境自然生起。很多古代園林建築有假有真,紅樓夢大觀園是真的,但也有假的。有作者見證的事情,也有作者編造的事情。所以假山若真妙,真山如假。真人如雕像,雕像如真人。這就是讓人困惑的地方。造園之道也不過如此。所謂實是求虛,虛是得實,輕而不薄,厚而不滯。如果園中有中和峰,假中也有真,在產品標題的欣賞中帶著感情去理解事物,進而實現個性化。
在上述景與人、虛與實等造景和認識事物的思想指導下,對建築景的實踐就不難理解和運用了。
②強調曲折:園林建築的空間處理不同於壹般封閉的方形布局,避免對稱,要求曲折。如曲徑、曲橋、回廊等。,設計上要直,應用上要靈活,纏繞上要自由。園內兩側都有風景,遊客可以四處尋找風景,在行走中距離會延長,趣味會加深。可見曲線是直的,重點是曲折的。根據這個原則,花園裏的路也應該是彎曲的,而不是筆直的。小路多過大道,風景靜,賓客散,這樣就有風景可尋,有泉水可聞,有石頭可留,有思想可唱。所謂“不敢入山,不敢入林。”妳得爬壹座山才能四處看看,所以在古代,妳習慣於爬馬路。
園林建築五花八門,也能讓遊客有小花園之感,大花園之短觀。中國古代園林多為封閉式,面積有限,創造無限空間,其精髓是采用“空靈”手法。盆栽之美,在於以小見大,“種小樹住盆,縮峰為綠”,這是壹種巧妙的考慮。水不深,但是曲折。使遊客感受風景的方法是改變堤岸和堤防的曲折,產生“水因堤岸而彎,水因堤防而分”的意境。蘇南園林多曲折,四周柔美。寧紹園,在很多其他方面,景觀平平。所以水是看不見的,是由岸形成的,不管是直的還是曲折的。水口堤防是形成水面的重要手段。至於水柔,水是正義的,水是停止流動的,這也是受到堤防的影響。
花園的大小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園林空間深、平、淺。越是分離,感覺越大,變化越多。用有限的面積,創造無限的空間。所以在設計上,往往采用大園蓋小園,大湖蓋小湖的方法。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北京北海公園的靜心齋,濠浦澗和華芳齋,頤和園的諧趣園,蘇州拙政園的枇杷園和吳海堂。入門的話會感覺是壹個大花園,內部空曠沈悶,令人望而生畏。即使進了公園,也不壹定要遊遍整個公園。如果風景有特色,委員會多變,遊覽不足,下次再來。無論是景區還是園林,都不必壹次遊遍。
除了用墻壁、走廊等建築劃分空間外,還要穿插巖石、樹木,使空間靈活而不死板。在花墻或墻壁上開壹個漏窗,不僅造型美觀,還能讓空間相互滲透。通過分割空間大小的對比,讓人感覺風景無窮。這是中國風景園林技術的特色之壹。
(3)自然可貴:園林之美自然可貴,自然人真。建築起到了“點睛”的作用,可謂錦上添花,但花不能被淹沒。基於這壹要求,園林中疊山理水要努力營造“雖是人為,卻是自然”的境界。在中國古代,很多疊山者壹直主張園林要貼近自然,園林要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比如明末清初張南亨倡導的平崗小坡和伏苓北班。今天的風景園林師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讓風景園林離自然太遠,就能呈現出水石交融的奇妙境界。比如作為壹個休息的酒店,以周圍環境安靜為宜,這樣可以四處閑逛,欣賞風景。所以室內外空間相互呼應,循環往復,早飯明,晚枕夕陽,中見大,小見小。反倒是高樓鎮山,車水馬龍,喇叭聲刺耳,鳥語驚飛,俯瞰下界,豆大豆小,視野不夠。這個城市的建築剝奪了山區和森林的野性,這只會破壞風景,讓遊客失望。因此,壹些景觀專家壹再主張,景區(包括園林)的建築要隱而不露,散而不聚,低而不高,山麓(山麓)不頂(山頂),要多種多樣。要按需布置,巧借巧用,保留民居風格,求古樸之味,如小庭院、白墻花、“都市山林”。這樣公園裏的建築可以相對,公園外的美景也可以借進公園。建築本身可以結合地形,不適合穿越山川。有些建築還可以與巖洞結合,成為自然和人工建築。明末張岱在《陶安之夢》中回憶長白園(即蘇州天平山高邑園)之雲:“園外有長堤,劉濤彎橋彎湖西,橋至園中:園門自命低小,近門廊復以墻,達山麓,其築緩而秘室曲,故隱於人。”
目前,中國的壹些景點和花園已經搬進了許多與自然環境不協調的建築。比如南京燕子磯,除了面朝水的那壹面,依然有烏雲翻滾,襲擊長江。有人坐在石巖上玩作打油詩雲:“燕子,燕子,妳為什麽不高飛,久留斯裏蘭卡,坐以待斃。”總之,古跡要以古風為主,園林要以隱逸美為主,自然景點要以自然情趣為主,切不可搬進不協調的建築。否則,祖國的自然美景、大好河山、燦爛文化都會受到極大的損害。
為了避免遠離自然的弊端,園林建築的布局首先要求單體與環境意境的和諧,或者人為地移植某種異國情調,通過所謂的模型山和水就可以達到。如承德避暑山莊湖區建築以模仿江南風光為主,采用蘇州風格建築。畫以淡色為主,絕對禁止重色,與湖光融為壹體,有壹種塞外江南的情調。平原和山脈主要是模仿北方風光,加上公園外的奇峰怪石,構成了北國風光。因為模仿了全國各地的景點,又考慮了當地的環境特點,所以別墅南北都有。
(4)借景:城市園林的元素表達了預期的境界,方式是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尋求借景。陶金圓明千古絕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暗含著壹種“借景”。北京圓明園也是“因水而起,借景西山”。園內景色依水而建,邀西山入園,終成“萬園之園”無錫吉昌園是山麓園,所有景色都面向山,園外山景在園內。可見很多園林都有園外之園,景外之景。問題的關鍵是“借”。陳從周先生提出:“‘借’中有園外之妙,‘時’中有園外之景。花影,樹影,雲影,水影,風,水,鳥,花,無形的風景,有形的風景,交響的音樂。”如今城市園林化已成定勢,但要成就其美,關鍵在於“借景”,把城外的山和遠寺的寶塔請入園。
⑤景中奇:園林要借景,也要離景。尤其是城市花園。往往是壹端要“借”,另壹端要“離”。借款人在花園裏邀請美麗的風景;園外醜的是屏谷。相對而言,書與分冊相結合,相得益彰,不分出其俗,難以吸引其雅,不遮其醜,也不必示美。在園林綠化中,往往有能看到壹面的人,也有能看到兩面的人,他們在意的是正確的選擇。如北京北海公園的靜心齋,後墻靠近地安門西街。如果遊廊不分隔,城市的喧囂就會歷歷在目,從而破壞了古代園林的氛圍。如今,遊客入園,視線完全被側廊亭擋住。雖然他們住在城市街道,但他們沒有拋棄仙境的感覺。上海豫園也是壹個例子:這個園林裏的翠秀堂是終極建築,後面就是街道。然而,它面對著壹座大假山,隱藏在北麓,人們呆在裏面。我不知道我在城市的中央,只是隔著壹堵墻,就像壹個仙女。可見分家的精彩!有中國江南園林的前奏。滄浪亭雖然屬於半封閉式的園林,但是園內的景色可以從水中調用,慢慢有序的進入園內,也算是成功了。
⑥特殊性:園林雖由樹木、景觀、建築組成,但* * *;但是每個園林都有自己的特色,這就是個性。比如蘇州四大名園中,網師園以靜為主,拙政園以動為主,滄浪亭以古為主,園林氣勢磅礴。他們有自己的特色,吸引遊客。再如北方園林,建築中不采用屋脊式屋頂,而采用卷式屋頂(如卷頂懸山、卷頂歇山頂),以求輕盈、彎曲。南園建築屋頂的翼角柔嫩上翹,凸顯屋頂曲線。然而,為了表現仙山亭臺樓閣的境界,古代皇家園林集中了當時能工巧匠的技能,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園林建築,如黃鶴樓、王騰亭、北京故宮角樓、頤和園佛香閣和畫報世界旅行,這些建築仍然可以反映古代精美的建築形式。這些建築比普通建築更註重造型和輪廓,展現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精髓,其吸引力凝聚在建築的特色和風格上。也有壹些園林,如蘇州王石園,有壹個名為“月亮來風”的亭子。它正對著水池,有粉墻和屏風,正在接取景物的精華,體現了景物壹下子就來,歸我所有的客觀意境。因此,展館成為網景花園中壹個與眾不同的看點建築。再比如西湖三潭印月,是西湖的標誌性建築之壹。因為沒有水池,風景就不存在。人們常說:畫龍點睛,破壁而出,也是如此。有時候壹個場景“看著好處不說壹句話”,必須用題字和辭職。我國很多亭臺樓閣都有適量的題字,這種題字都起著“點睛”的作用
⑦第壹名在空中:巍峨的山川,著名的古跡和園林,第壹名在空中。所謂空氣,是指園林建築的整體情況、總體或風格。是基因決定了園林中的局部單體建築。任何壹個景觀設計師,如果不先看大局,不看風格,不看氣派,壹味追求瑣碎的問題,必然會局限於舍本求末的局面。“五嶽”之所以為天下名山,在於其“氣”。今天規劃景點或園林,如果不理解“精神”,就會庸俗低級,汙染山川。再如蘇州園林建築,風格在於柔,吳語稱之為“糯”;揚州園林建築風格典雅健康。風格確定之後,才能談局部單體,合適的亭臺樓閣,合適的亭臺樓閣,哪些流派依山疊翠,哪些風格臨水而畫。總之,這些單體建築必須遵循風格的特點。
⑧在水平上:山不高,但在水平上。峰巒勝在深秀。園林和山景壹樣,要深邃優美,層次豐富。布局的時候,要隱藏,要篩選,要打開,要分離,要劃分。“我常倚著彎彎的光圈看水,怕遮了山。”看它的片段,不完整的形狀,圖外有圖,千裏之外,回味無窮。比如園林中的亭子要比山頂略低,樹木的種植不能削峰,山露而不頂,頂露而不腳,樹見梢不見根,根見梢不見根等等。,都是在園林層面增加造園藝術特色的舉措,符合“遠山無腳,遠樹無根,遠舟無體”的造園機制。有些園林,比如無錫的梅園、常州的紅梅閣園,裏面有很多魚尾獅,最好用回廊“勾勒”出來,這樣就可以在園內各處做圖,做到事半功倍,以小見大。總之,這些造園手法有增加景深,改變層次的效果。
(選自魯《現代旅遊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