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體是屈原在楚民歌基礎上創作的抒情韻文,以《離騷》為代表,壹般篇幅較長,句式靈活不規則,六七言,以“Xi”二字為助詞。另外,過去有人總結過,“騷”的聲調以虛詞為句腰,腰上詞與句尾詞的區別是和諧的,同調是別扭的;《九歌》以“Xi”二字為句腰,句調也是如此。騷體可以叫詩,也可以叫賦。漢代以後,蔡琰的《悲憤詩》後半部分、韓愈的《賦之賦》、柳宗元的《懲咎賦》和晟敏的賦都可以歸入騷體。騷體主要作家:屈原、宋玉、蔡琰。代表作有《九歌》、《離騷》等。與屈原以前的詩歌形式相比,騷體詩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壹是句式的突破。屈原創造了以六言為主,五言與七言相混,大體工整,參差靈活的長句模式。這是四字體的重大突破。二是規章制度的創新。屈原的“騷體”並不局限於古詩詞的格律,而是縱情於自己的思想、語句、哀歌、或號召。它有它的起源、發展和循環關懷,它的脈絡極其清晰。第三是機構擴張。屈原以前的詩大多只是十幾行、幾十行的短章。他的《離騷》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長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