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我想的中心思想是

我想的中心思想是

我妹妹還沒學過這首詩。

我只能給妳壹些信息

讓兒童詩歌之花翩翩起舞

——談低段寫兒童詩的教學。

孩子是壹首詩。

孩子的小腦袋瓜裏充滿了詩意的花朵,想象力豐富。在他們眼裏,樹是長著胡子的爺爺,雨滴是雲媽媽淘氣的孩子,露珠是長著鮮艷葉子的眼睛。孩子們用他們創造性的想象力去理解和解釋世界上的壹切。在他們想象的詩意世界裏,花在笑,鳥在唱,草在跳,風在跑...

孩子是天生的詩人,有最純粹的童心,有美好的感情,美好的願望,有趣的感受。他們會同情孫爺爺,他整天工作得滿臉通紅。他們會擔心小魚晚上在荷葉上睡得好不好,他們會慶幸小螞蟻乘著落葉船揚帆遠航...

這就是兒童詩歌寫作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就像埋在兒童精神花園裏的壹顆種子。如果我們作為園丁能給予陽光和雨露,我想這首詩的種子可能會長成參天大樹,新綠的枝頭就是翩翩起舞的孩子們的詩。

第壹,大量閱讀兒童詩歌,近距離接觸。

根據兒童認知的規律,入學後在口語的基礎上發展書面語,容易接受短小的文學形式。兒童詩歌有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比喻、機智的對比、生動的動詞、豐富的想象、新穎的構思、細膩的感情、天真的童心等。處處閃爍著智慧的火花,釋放著無窮的魅力,是最適合孩子作為語言學習的作文。

“操壹千曲而後知聲,觀壹千劍而後知器。”劉勰的話也告訴我們,要做好壹件事,首先要懂,兒童詩的寫作也是如此。讓孩子從欣賞開始就多讀好的兒童詩歌,讓詩歌與他們親密接觸。關鍵是給孩子營造壹個聽詩、讀詩、賞詩的氛圍。讓孩子沈浸在優美、靈動、智慧的詩詞中,體會到世間真、純、美的情懷,從而得到文學原著的感染。

組織學生閱讀兒童詩歌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課內閱讀、課外閱讀、集中閱讀、分散閱讀、眼讀和耳讀。欣賞的詩歌非常豐富,可以是、金波、柯巖、高洪波、梅等名家的兒童詩。也可以是兒童自己創作的優秀兒童詩歌,也可以在成人詩歌中找到。有些作品像徐誌摩、顧城,充滿童趣。

孩子多讀好詩,就會受到它們的影響,感受到詩的韻律、趣味和優美的意境。這樣壹路讀下去,不僅陶冶了孩子們的情操,提升了他們的語文素養,也激發了他們對詩歌的熱愛和寫兒童詩的欲望。

第二,積累孩子詩的樣子,打開詩意的眼睛。

兒童詩歌寫作和所有寫作壹樣,需要豐富的表象儲備。兒童詩歌從根本上說是“壹種生活的折射,壹種隱喻”。所以,要引導孩子寫兒童詩,就要通過各種渠道豐富他們頭腦中的表象。

自然界中有極其豐富的兒童詩歌表現形式。每壹種植物、樹木、昆蟲和魚都像壹個謎壹樣吸引著孩子們。應該組織孩子去郊遊,去找,去猜。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捕捉大自然中最微妙、最深刻的表象,比如初冬的紅日,池塘深處的嘶嘶聲,蜻蜓翅膀上的紋路,春天田野裏的油菜花,夏天壯麗的夕陽,秋天飄零的落葉...這些都能喚起孩子多少神奇的想象力!

生活是兒童詩歌創作最肥沃的土壤。兒童生活處處蘊含著兒童詩歌的基因。只要睜開詩意的眼睛,童詩的思緒就會在心中遊走。從生活中獲取兒童詩歌的表象,最大的好處是它有更多的真情實感,而真情實感就是詩歌能觸及人的靈魂。孩子生活中的各種感受,喜、怒、悲、怒,都是真實的感受。

網絡中有壹些精彩的FLASH片段,也是蠻有啟發的。如《我是壹只小鳥》《蚯蚓的壹生》等,深深碰撞著他們天真、美好、善良的心靈。

第三,試著給孩子寫詩,讓他們翩翩起舞。

當孩子已經了解了兒童詩,腦子裏有了大量新奇的兒童詩,我們就要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激活這些表象,讓孩子嘗試自己寫兒童詩。

模仿是通向創造的橋梁。

心理學告訴我們,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創造的基礎。著名語言學家張誌公曾說過:“模仿是學習的唯壹途徑。”兒童詩歌的創作也是如此。模仿優秀作品不僅能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受到優秀作品的影響,還能豐富孩子的語言積累。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理解作者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從而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當然,不是機械地引導孩子模仿,而是督促孩子把模仿的對象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發展孩子的個性,提高孩子寫兒童詩的能力。

模仿兒童詩歌可以和詩歌欣賞結合起來。剛開始,讀完壹首詩,我會選擇最精彩的句子,讓孩子在和他們壹起欣賞完這首詩後模仿。比如欣賞完金波的《春天的消息》後,孩子們模仿“風吹樹搖枝。”寫道“雨,滋潤花朵的笑臉。”然後慢慢過渡到壹首詩,壹首詩的模仿。看完高洪波的《我要》,孩子們模仿,寫出了自己美好的想象。壹個孩子寫道,/我想在春天的土地上播種愛,/汲取甜蜜的糖漿,/成長,成長-/成長為壹棵愛之樹,/傳播愛。

(2)創作兒童自己的兒童詩。

雖然有個哲學家曾經這麽說過。“天真的孩子是天生的詩人。”孩子常常會出其不意地吐出充滿魅力的話語。但是,孩子們缺乏寫詩的經驗。我們指導孩子創作兒童詩的主要工作是挖掘孩子的潛在能力,及時捕捉信息,不必灌輸太多特殊的寫作技巧。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孩子寫詩:

為生活中的小事寫詩。生活是詩,詩在生活中。孩子寫詩,要寫自己熟悉的,經歷過的,否則就沒有生活,沒有真情實感,只能無病呻吟。所以,引導孩子寫詩,首先要讓孩子找到曾經感動過他們的內容,然後用詩歌的形式、意象、語言表達出來。比如,壹個孩子每天聽著爸爸的鼾聲,心血來潮寫了壹首《爸爸的鼾聲》:爸爸的鼾聲/

就像路上的小火車/讓我想起了美麗的大草原/爸爸的鼾聲/總是斷斷續續的/我真擔心火車會出軌/咦/爸爸的鼾聲停了/火車到站了嗎?

多麽有趣的想象,多麽純真的童心,原來惱人的鼾聲也能寫得這麽漂亮。

挖掘課文內容,寫詩。讀了《我不是最弱的》這篇課文,孩子們被弱弱的薩沙在比自己更弱的暴風雨中保護野玫瑰的行為所感動,於是我引導學生們用詩歌來表達這樣的經歷。孩子們寫道:我不是最弱的。/壹只螞蟻被困在河邊,/對著落葉嘆息。/輕輕的,我跑過去把它送到了落葉船上。再比如學習課文《畫風》,孩子們迷上了文風:風來了,/調皮了,/風箏在天空中高高地飛著,/那是風最喜歡的玩具。/風來了,/它歡快地來了,/河邊轉動的風車,/那是風的快節奏。/風來了,/風匆匆而來,/雲讓路給小徑,/我知道,風在小徑上奔跑。

在孩子眼裏,風是個愛玩的娃娃。可能只有小孩子才會有這麽可愛的想法吧。

寫關於自然風景的詩。在孩子眼裏,日月星辰,雷電,花鳥蟲魚,都是壯麗的詩篇。孩子們這樣寫太陽:

藍天上,太陽正從白雲中飄出。/“沙漠裏,太陽被駝鈴搖落。/山路上,竹筒唱日頭。/在校園裏,我們笑對太陽。

當然,詩歌本身是可以理解但不能表達的,是精神性的。我不奢望所有的詩歌之花都能結出詩歌之果,但我堅信,只要有陽光雨露,詩歌的種子就能長成詩歌之樹,就會有詩歌之花在樹的枝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