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全詩《我愛這片土地》

全詩《我愛這片土地》

如果我是壹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片被風暴襲擊的土地,

這條悲傷和憤怒的河流將永遠洶湧澎湃,

這無休無止的狂風,

和來自森林的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就連羽毛也會在地裏腐爛。

為什麽我經常流淚?

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

1938年11月17日,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詩歌中最常見的兩個意象之壹(另壹個是“太陽”)。“土地”象征著生他養他的多災多難的祖國。對“土地”的熱愛是艾青作品中不盡的旋律。

我愛這片土地寫於1938 165438+10月,當時國家正處於民族危機之中,祖國的滄桑再壹次被日本侵略者踐踏。作為詩人,艾青堅定地融入民族解放鬥爭的洪流,成為時代的“號手”。他說他“作為壹個悲慘的種族為解放而戰。”表現了艾青對土地的真摯熱愛。詩人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最深沈的愛,把自己想象成壹只“鳥”,永遠不知疲倦地繞著祖國飛翔,永遠為祖國歌唱,不僅唱出大地的苦難和悲憤,也唱出大地的歡樂和希望。即使死了,也要把全身融進祖國的土地裏,以示對土地深深的愛。全詩感情濃烈內斂,基調深沈憂郁。可以說,時代的投射和真實的感情的結合,使得這首詩的感情異常真摯,更有感染力,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從寫作藝術的角度來看,這首詩的顯著特點是篇幅短小,構思精巧。土地是壹個廣闊的意象,詩人選擇它作為抒情、傾訴的對象。它的境界極其廣闊,意象極其豐富。詩人的感情是多角度多層次的,詩人的想象力和詩性思維是無限自由廣闊的。但他並沒有加長詩的篇幅,不讓詩的感情遊走,只是把它收了起來。

詩人不是從真實的地方落筆,而是從想象的地方落筆。他把自己想象成壹只“鳥”,通過鳥與土地的關系發展全詩的藝術境界,使全詩的整體結構顯得巧妙自然,讓人渾然不覺。詩以“如果”開頭,新穎獨到,方便化鳥,將詩意境界推向虛擬的藝術境界。當然,詩中的“鳥”。與古詩詞中的那些(如布谷鳥、鶴鴿)不同,“聲嘶力竭地歌唱”是壹首引人註目、扣人心弦、令人深思的詩,也是全詩中深化詩人對土地感情的奇特亮點。這是當時(抗戰初期)的悲劇氛圍,是詩人特殊的個性氣質(艾青自稱“悲情詩人”)和詩人特殊的表達需要。* * *同樣的動作在鳥意象上產生的審美意象,極大地提升和強化了意象的審美表達——從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時代的氣息、詩人的個性和氣質,還能感受到詩人對土地的熱愛是如此的執著、忠貞和頑強。

接下來,詩人告訴我們他想唱的對象。從方法上看,他用了壹個類似電影蒙太奇的特寫鏡頭,依次向我們介紹了他想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這些都是寬泛的自然或宇宙意象,但詩人選擇了這些典型的意象,它們極其凝練生動,卻能使我們產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引起深刻的沈思。值得指出的是,在“土地、河流、風、黎明”之前,詩人特意添加了帶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詞或修飾語,將其轉化為象征性、暗示性的畫面,不僅暗示了祖國多災多難的命運,也暗示了不屈掙紮的人民,以及大地上仍在生長的希望,同時暗示詩人要盡壹切努力用命運為他們歌唱。就算死了,也要把自己埋在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身體去豐富它。從立意上看,在這裏,詩人仍然固守著“鳥”(“連羽毛都爛在土地裏”)的虛像,在生與死之間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對比中表現出鳥對土地的執著和真摯的愛,從而藝術地塑造了壹個忠於土地的歌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