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盈的旋轉如雪花飛舞,敏捷的動作如受驚的遊龍。
垂下的雙手如柳條般美麗無力,舞裙斜起仿佛白雲在升騰。
畫眉滿美,舞袖隨風飛揚,風情萬種。
是上元夫人(道教中的女神)邀請仙女萼片開放,是西王母用袖子送走了仙女許飛瓊。
快節奏的第十二首舞曲豐富華麗,如跳動的珍珠搖動玉片般明快。
舞畢,似飛夫妻折翼,舞曲終似長鶴。
通過這些生動的描述,不難想象“霓裳羽衣”的優雅魅力和舞者們精彩高超的舞技。
唐代廣為流傳的舞還有兩種,即劍舞和柔舞,其中不乏傳世佳作,如、胡騰、劍氣、哲智、鳥夜鶯、勇士蘭陵等,都因其出色的表演而為人們所銘記。
唐代詞樂以其驚人的創造力,對當時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以至於在唐代各種文學作品中,如詩歌、傳說、繪畫、雕塑等,都留下了光彩照人的形象。,而且至今仍給人以極大的美感,為今天的人們所欣賞和著迷。
在唐代許多關於舞蹈的詩歌中,最著名的是大詩人杜甫寫的《看公孫大娘弟子舞劍》。詩人用壹系列扣人心弦的對比,寫出了公孫大娘舞劍的逼人氣勢,青山低頭,風雲變色,美如蛟龍。這首詩和白居易的《衣袂舞之歌》,堪稱唐代詠舞詩中的壹顆雙寶石。
唐朝末年,季樂的花期結束了。宋代雖仍有發展,如宋朝廷的“女弟子”和“童隊”表演的隊舞,但規模和節目種類都無法與唐代相比。社會上也有官藝妓、營藝妓、家藝妓,但權力和影響力遠不如唐朝。“女樂閑姿映寒天”,詞之舞不可避免地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