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豐富的簡單_生活的境界:簡單是豐富而寧靜的。

豐富的簡單_生活的境界:簡單是豐富而寧靜的。

日期:2010-11-24作者:來源:解放日報

思想家傳記

周1945出生於上海,1967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

系,1981畢業,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捩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人與永恒論文集》、《悲情情欲詩集》、《守望遠方論文集》、《各自的朝聖之旅》、《沈默、善良、豐富與高貴》以及紀錄片《妞妞:壹個父親的筆記》。寫的大量雜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我想通過這個話題和大家分享壹下我人生的主要經歷。人生有什麽值得珍惜和追求的?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首先要問壹個問題:壹個人身上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麽?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壹個是生命,壹個是精神。人的精神屬性可以相對分為理性(心智)、情感(心智)、靈魂。人的壹生中最值得追求的兩件事是幸福和優秀。我的觀點是,壹個人如果保持簡單的生活,他就是幸福的;而如果妳在精神上有壹個自由的心靈,豐富的頭腦,高尚的靈魂,那無疑是極好的。先說生活,再說精神。

生活應該簡單。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曾經說過,嬰兒期是永恒的救世主。為了引導墮落的人類重返天國,它不斷回到人類的懷抱。我覺得這句話真的很好!

這個時代有壹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很多人更在乎物質而不是生命,價值觀很單壹,所以為個人賺錢就成了頭等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我們可能從人生定位的角度,忽略了人生本身的需求。

其實生活本身的需求和物欲是兩回事,只是現在我們經常把兩者混為壹談。這壹點是中西方哲學家都強調的。在中國,尤其是被道教,非常重視保護原本完整的生命,用道家的話來說就是“全真”。妳要保護好自己完整真實的生命狀態。“不以物傷形”就是不以物傷身。這是道家非常重視的壹點。用莊子的話來說,不要失去生命,這是妳生命的本來狀態。西方哲學家也是如此。在古希臘,關於幸福是什麽,基本上有兩種觀點,壹種叫做享樂主義,另壹種叫做完美主義。享樂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臘的伊壁鳩魯。他強調,幸福就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騷動,也就是妳的身體健康,靈魂寧靜,這就是幸福。人為什麽會痛苦,是欲望超過了妳生活本身的需要。它對妳的生活來說不是必須的,但卻成了妳生活的主要目標。欲望超過了生活本身的需要,這是痛苦的主要來源。伊壁鳩魯認為,自然的需求很容易得到滿足。人天生之後,自然給了妳生存的條件,但如果妳超越了這個,那就不壹樣了。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什麽?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對外部自然的需求,即良好的自然環境,另壹部分是人的自然需求,比如健康和安全。還有壹點我非常強調:愛,親情,親情。這是人生骨子裏的東西,是最核心最根本的需要。

人生最幸福的時候是17歲第壹次上大學的時候,突然發現世界上有那麽多漂亮的女生。世界如此美好!當我做父親的時候。當然,那段時間我的生活也相當沮喪。我的第壹個女兒,滿月時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癌癥,只活了壹年半。後來,我給她寫了壹本書,叫《妞妞:壹個父親的筆記》。但我感謝上帝,他沒有拋棄我,讓我重新做了父親。今年年初,我出版了壹本叫《寶貝,寶貝》的書,講的是我的二女兒Jojo。我真的覺得,當妳迎來壹個小生命的時候,那種幸福是無法形容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其實就是個小動物,是個幼崽。那時候,妳也變成了動物,變成了成年的野獸。做壹個幼小的動物其實很簡單,回歸生活的簡單,壹天到晚為這個小身體服務,我覺得很好吃。

所以我說,這個大自然安排的東西,不管是愛情還是親情,妳都不要小看它,它是人生最重要的壹部分。它不僅給了我最大的快樂,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這個啟示是它凈化了我的生活和靈魂。我們通常過著復雜的生活。我們很看重名、利、地位、身份、財富、權力,但是妳仔細想想,這些東西和妳生活本身的東西相比,其實都是表面的。雖然我們在社會上立足需要這些東西,但是妳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什麽才是最重要的。妳不能為了這些東西活壹輩子,否則妳就本末倒置了。美國哲學家愛默生曾經說過,嬰兒期是永恒的救世主。為了引導墮落的人類重返天國,它不斷回到人類的懷抱。我覺得這句話真的很好!

很多人問我,周老師,妳最看重什麽身份,哲學家,學者,作家?我說我最看重我的父親,我覺得如果我不做父親,我的人生將是壹生的遺憾。我們應該珍惜平凡生活的價值。事實上,這種平凡的生活構成了人類生活的永恒核心。所有不平凡的東西最終都會回歸平凡的生活,我們要用平凡的生活來衡量它好不好。我很贊同壹個叫蒙田的法國哲學家。他說,壹個人能和家人和睦相處,是人生壹大成就。作為壹個民族,對於壹個國家也是如此。無論妳的GDP有多高,如果老百姓過不上好日子,沒有尊嚴感和安全感,那麽這就不能算是國家治理的成功。

有人說金錢是萬惡之源。我覺得這句話不對。錢本身是中性的,是壹種手段,看妳怎麽用,貪婪是萬惡之源。怎樣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金錢?我總結了四點:第壹是用正當的手段獲取金錢,不被不義之財所誘惑。第二是妳有了財富之後,還是要保持壹種超然的態度,把錢當成身外之物。第三是富了以後過簡單的生活。第四,永遠不要把金錢和財富作為目標,而是作為滿足自己基本生活和精神需求的手段。

精神的崇高離不開發展。

科研的目的是滿足好奇心,而不是名利,這個“利益”也包括所謂的經濟利益。也就是說,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本身就是價值,它的價值不能用物質收益來衡量。

接下來,我想談談心靈的豐富和心靈的豐富。人作為精神存在,精神屬性就是人的特性。所以站在人類的角度,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壹個精神上優秀的人,讓自己的每壹個精神屬性都能很好的成長。最重要的智力素質是什麽?我覺得首先是好奇心。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都說,哲學始於懷疑。當壹個人對世界感到驚訝,對人生感到迷茫的時候,他就開始進行哲學思考。哲學問題不是少數思想奇怪的哲學家逼出來的,而是蘊含在生活本身中的,我們每個人理性醒來都會思考。這壹點我從女兒身上看得很清楚。Jojo從三四歲就開始問問題了。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真正的哲學問題。比如她四五歲的時候,會問媽媽雲後面是什麽。她媽媽說雲後面有星星,然後她問星星後面是什麽。她媽媽說星星後面還有壹顆星星。她說我問最後壹個是什麽,她媽媽說沒有最後壹個。這時,她轉頭問我。她說:“爸爸,這怎麽可能?”她說:“妳看,我們的屋頂有天花板,那麽天空也應該有天花板嗎?這是康德所說的哲學上難以回答的四個二律背反問題之壹——世界在空間上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人們很好奇。像“我們從哪裏來,要去哪裏,我們是誰”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我們生活困境的反映。

哲學其實就是想搞清楚這樣的問題。如果妳真的想知道哲學是什麽,妳應該讀大師的作品和原著,而不是教科書和教條。哲學按照它的初衷,就是愛智慧,讓妳思考人生的大問題,世界的大問題。真正的哲學問題往往沒有答案,但思考這些問題的人和不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思想境界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這才是學習哲學的真正作用。愛因斯坦說,神聖的好奇心是壹棵脆弱的幼苗,很容易被殺死。所以大家要保護好自己的好奇心,發展自己的興趣。

另壹個重要的智力因素是獨立思考的能力。愛因斯坦稱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上帝賜予的稀有禮物,他稱之為內心的自由。當壹個人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能實現內心的自由。

那麽學校應該教學生什麽呢?我覺得相對於好奇心,應該培養學生快樂學習的能力;相對於獨立思考,我們更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認為對妳來說,知道妳的學習興趣是什麽,然後根據妳的興趣安排妳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智力活動本身是有價值的,妳不能用物質來衡量它的價值。

有壹年,丁肇中先生在南京做了壹次演講。當時有觀眾問:“丁老師,妳現在的研究項目有什麽經濟效益?”丁先生楞了壹下,說:“不知道”。他說,實際上第二屆第壹屆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X射線和電子的發明,包括後來的原子物理學和量子力學。當初這些項目都被認為是花錢最多,經濟效益最少的項目,其所謂的經濟效益後來才知道。然後他說:“其實科研的目的是滿足好奇心,而不是名利。”這個“利益”還包括所謂的經濟利益。也就是說,個人為了個人名利從事科研是卑鄙的,是無足輕重的;壹個民族為了所謂的經濟利益搞科研也是無足輕重的。也就是說,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本身就是價值,它的價值不能用物質收益來衡量。這是包括馬克思在內的歐洲人文精神的偉大傳統。在馬克思的許多著作中有壹個壹致的思想。他強調了壹點,就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什麽,就是人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存而主動,人的本質在於自由活動。他說:真正的自由王國存在於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即作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的發展。能力的發展本身就是目的。上帝給了妳最好的東西——心智能力,讓它成長發展吧。妳可以從這種能力的發展中享受自己,享受自己的精神屬性。這就是結局本身,讓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壹點。這是壹個理想社會。

所以我說,在學校裏,養成壹個智力活動的愛好,喜歡智力活動,品味智力活動的快樂,是很重要的。學習本身就是快樂的。什麽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不是說有大學學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我覺得壹個人是不是知識分子,要看他有沒有真正嘗到過知識分子活動的快樂。從那以後,他養成了智力活動的習慣,這是壹輩子也改不了的。如果妳不讓他從事智力活動,讓他用腦子,讓他學習,他會覺得不舒服。這樣的人被稱為知識分子。他真的很愛,但是他真的嘗到了快樂,所以他形成了這個習慣,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這就是快樂學習的能力,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妳要自學,控制自己的學習。當妳是學習的主人,我稱之為自主學習的能力。我認為所有成功的人實際上都是自學者。真正高效的學習肯定是自學,是妳自己安排的。妳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控制自己的學習。這是最有效率的學習。

大家壹定要記住這壹點,做學習的主人。首先妳要對學習感興趣,然後妳要知道自己的興趣,安排好自己的學習。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經說過,什麽是教育?教育就是等妳把課堂上學的東西和考試背的東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如果妳忘記了妳在課堂上參加的所有考試,什麽也沒剩下,妳要麽沒受過教育,要麽白受了教育。剩下的是什麽?這是壹種智力活動的習慣。用懷特海的話來說,就是“壹種融入妳血肉的智力活動習慣。”這個東西是最根本的。懷特海也說過,知識不用很容易忘記,想用也很容易找到,那妳把精力都花在什麽上面呢?愛因斯坦也說過,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識或培養專家。我理解的教育和做人是壹回事,就是妳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那麽教育就要為這個東西打基礎,就是做壹個精神屬性發達的精神優秀的人,這是教育的目的。

內在的豐富來自於讀書的熏陶。

壹個人要從自己的氣質出發,不要把功利看得太重。人生的第壹目標應該是卓越,而不是成功,成功應該被視為副產品。第壹,讓自己成為壹個優秀的人。這樣,即使不成功,妳的人生也是有意義的,妳的內心也是充實的。

最後,我想說,人不僅是智慧動物,也是情感動物。我把這種情感理解為壹種廣義的情感,壹種精神生活,壹種內心生活,壹種感受能力。人有認識和感受的能力。認知能力是針對世界,或針對事物,去認識壹個事物。那麽人還是有感受的能力的,而感受的能力往往是面對事物對自己生活的意義,所以妳會有所觸動,妳的心裏會有喜、悲、哀、樂,妳是有情感參與的,所以這種東西就是感受的能力。如果妳只開發妳的智力,那麽妳只是壹個會思考的機器。人也要充滿人性,有豐富的內心生活。壹個人的內心生活是否豐富,真的不壹樣。其實我覺得壹個人看世界是根據內心的豐富程度。有些人內心是貧窮的,他看到的世界絕對是貧窮的。如果他只有壹個功利目的,那麽他只能用功利的眼光看世界,看不到世界上美好而豐富的東西。泰戈爾曾經說過,他說:如果我小時候沒有聽過那些童話,如果我沒有看過《壹千零壹夜》和《魯濱遜漂流記》,那麽我眼中的世界就不會有現在這麽美好。這說明人內心的豐富是被熏陶出來的。

不管我們學什麽專業,如果妳真的想活成壹個人,壹個有精神屬性,有內在生命的人,那麽我強調,妳壹定要養成讀書的習慣。我說的讀書,不僅僅是指讀專業書,而是讀人文方面的書,尤其是人文、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經典著作。我們應該多讀這些書。無論什麽專業,妳都應該有這樣的人文素養,為了妳內心的豐富,為了妳真正生活在壹個更豐富的世界,而不僅僅是壹個功利的世界。

關於讀書,我的看法是,第壹,多讀書,少看電視,少上網。書和互聯網不壹樣。人類最珍貴、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以書籍的形式保存下來的。雖然現在很多書在網上變成了文檔,但是很少有人去網上看那些經典作品,基本都是看八卦或者聊天,最差的就是打遊戲。我非常欣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文化傳播者波茲曼對電視和書籍做的壹個比較。波茲曼說,電視有兩個特點,壹是追求信息的快速性和新穎性,二是用圖像來表達。相反,書不追求快和新,書有悠久的傳統。另外,書是用文字表達的,文字是抽象的符號。要理解抽象符號,妳必須思考。所以,他說,其實人們通過電視變得越來越野蠻,越來越沒教養。我認為他的警告是合理的。

二、讀什麽?多讀名著,少讀或不讀暢銷書。什麽是暢銷書?我覺得有壹個非常好的定義,就是說:壹本今天人人都在談論,壹年後沒有人關註的書,就是暢銷書。都是快餐。這是過眼雲煙。妳在這上面浪費時間幹什麽?

第三,我強調讀原著,而不是那些二手、三手資料。《論語》妳得讀《論語》。不只是看“感悟”“體驗”之類的東西。看完這些妳還不了解孔子。學哲學也是如此。要讀哲學家的原著,我真的覺得直到讀了原著才知道什麽是哲學。直到讀了柏拉圖,康德,叔本華,尼采,我才知道什麽是哲學。光看課本是不知道什麽是哲學的。古希臘有壹位名叫克裏斯托弗的哲學家。他曾經說過:有些人很奇怪。他們喜歡哲學,但不看哲學家的原著,看那些解釋性的著作。這就像壹個人愛上了女主卻怕麻煩,向女仆求愛。是不是很可笑?但是現在和女仆做愛的人很多,不敢和女主做愛。其實女主人可能比女仆更平易近人。

除了養成讀書的習慣,我建議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其實每個會寫的人都應該寫日記。我真的覺得,壹個人真正能留住的,就是無話可說。生命總是在流逝,但妳總要用某種方式留住它,把它變成妳內心的財富。

有人認為讀人文著作是人文學者的事,寫作似乎是作家的事。我覺得這其實是壹個很大的誤區。在我看來,閱讀和寫作屬於每壹個關心精神生活的人,應該是不專業的。托爾斯泰說:寫作的職業化是文學墮落的根源。我覺得很對。

我覺得,壹個人要從自己的氣質出發,不要把功利看得太重。人生的第壹目標應該是卓越,而不是成功,成功應該被視為副產品。第壹,讓自己成為壹個優秀的人。這樣,即使不成功,妳的人生也是有意義的,妳的內心也是充實的。在我們這樣壹個開放的時代,只要妳真的成為壹個優秀的人,我覺得總有成功的機會。而且壹旦成功,是真正的成功,有內涵的成功,而不是表面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