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愁詩》是宋代愛國詩人陸遊的壹組詩歌。這兩首詩既有對楚國故都的哀嘆,又有對屈原的懷念,既有對宋朝失地的惋惜,又有對南宋小朝廷臥薪嘗膽、腐化墮落的怨恨。
兩件喪事(1)
壹個
商周最長,北聯齊晉求強。
章華歌舞終慘淡④,雲夢風煙老莽蒼⑤。
草和紫禁城只有鵝[6],狐貍偷過荒地就藏起來了。
離騷氣未盡,人皆恨之。有誌之士熱淚盈眶。
其次,
十月初的荊州,正是梅春,真的和八歲下大阪輪壹樣。
為什麽天地窮強,江湖自古執臣。
喝了長亭黃昏,用新發作慷慨悲歌。
欲吊章華,無處問,鬼城濕霜。
註釋翻譯編輯
(1)哀(yǐn):這是屈原《九章》中的文章標題,陸遊借用的。郢,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位於湖北省江陵。
⑵(Zuo):王業,國家統壹委員會主席。
⑶“北盟”句:戰國時期,齊晉都在楚的北方,楚與齊晉結盟,爭強抗秦。
⑷章華:指章華臺,春秋時楚靈王所建,遺址在今湖北。
5]雲夢:湖的名字。芒倉:廣闊的外觀。
[6]草:被雜草包圍。
(7)“盜經”壹句,指盜荒墳,以狐獸為巢。
⑻離騷:屈原忠誠愛國,但被誹謗後被流放。他寫了壹首長詩《離騷》來表達他的怨恨。離騷也是屈原的詞和賦的總稱。淩俊:屈原的名字。
⑨鬼城:指郢城。景珍:景舒群。
創意背景編輯
公元1164年(南宋孝宗隆興二年),張浚大舉北伐,麗芙大敗。宋朝廷再次屈膝與金媾和,在龍興達成和平協議。公元1166年(乾道二年),官居龍興(今江西南昌)的陸遊也被廢黜,以“作供、鼓噪是非、催張軍用兵”的罪名回到家鄉。陸遊在家鄉(殷珊、越州)過了四年的清貧生活,直到1170年(乾道六年)才在夔州(今四川奉節)當上了大將軍。初夏,他從家鄉出發,沿長江到蜀,九月過荊州(今湖北江陵)。這個地方就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古都郢。他被眼前的景象感動,懷念過去,傷害現在。於是,他為穆曲子作了壹首慷慨的挽歌,並以屈原的《哀》為題寫了兩首七律,以表達他熾熱的愛國情懷。
作品鑒賞編輯
第壹首詩以回顧楚國崛起發展的歷史為開篇,與其衰亡的結局和今日廢墟的淒涼景象形成強烈對比。“是商周最長的,北盟求強。”也就是說,楚國繼承了的商朝,而全國的統壹由來已久。在其發展的鼎盛時期,它與齊晉結盟,共同對抗強秦。楚原是商朝的壹個諸侯國,它在後周朝被周成王正式成為壹個諸侯國。所以可以說是“距離商周最遠”。“妳”指的是王彤。
二是連順與連義相連,寫楚國最終由盛而衰,甚至被秦國所滅。“張華的歌舞以慘淡收場”就是這段歷史的終結。“章華”,即楚國離宮的章華臺,有幾處舊址,應該是指沙市的豫章臺。當年張花臺上的歌舞早已寂寥,但“雲夢蒼老蒼茫”:楚地著名的雲夢澤,氣象如故,煙波迷蒙,蒼茫蒼茫。在這裏,詩人用張華歌舞的簡短反映了雲夢的永恒,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表達了人們對錯誤的感嘆,揭示了歷史發展的無情。
第三部從歷史回顧變成了對眼前場景的描述:“草遇故宮,雁起,狐偷越荒地。”那時候的杜英宮舊址,如今雜草叢生,只看到時不時有大雁飛過;早就被盜走的野生墳墓現在成了狐貍和兔子的藏身之處。這壹幕是多麽的淒涼和頹廢,既是詩人眼前所見,也是當年楚國衰亡的象征。導致楚國衰落的原因正是屈原在《離騷》中尖銳指出的。貴族們蒙蔽了國王,卻還嫉妒賢人,朋黨是漢奸,混淆了國家大事。這壹歷史教訓,讓近百年來的仁人誌士感慨萬千,潸然淚下。
對聯結尾“離騷恨萬靈,仁人誌士淚流滿面。”是詩人對楚國衰亡的總結,也是全詩的主旋律。“淩俊”是屈原的詞,“淩俊之恨”,既是屈原在《離騷》中無法充分宣泄的無盡家國之恨,也是陸遊在這首詩中想要表達的與屈原同生共死的感嘆。
第壹首以議論開始,以抒情結束,中間兩聯寫風景,情在風景中。第二首從頭到尾寫的都是風景,中間抒情,感情是由風景引起的。第壹聯:“荊州十月初春,真如八歲下大阪輪。”“荊州”指郢都;“八歲”指的是過去的歲月;“下阪本輪”,也就是下坡輪,在這裏用來形容時間的快速流動。這幅對聯的意思是荊州的十月是早春氣候,梅花開得早。時光流逝的感覺,是壹個雄心勃勃的人迫切要求報效國家的感覺。正是對自然客觀規律的認識,才包含了對人員新陳代謝的探索。第二副對聯表達了歷代有誌之士因懷念屈原而產生的壯誌豪情,既是對過去的哀思,也是對現在的悼念。“天地何心窮壯士?江湖自古都是臣子。”它非常重。是的,天空壹直都在,從來沒有壹顆導致強者貧窮的心;從古至今,由於人為的失誤,很多像屈原這樣的忠臣學者背井離鄉,被流放江湖。這壹切怎麽能不讓人心生怨恨,怎麽能不滴酒不沾就被辭退,怎麽能不慷慨解囊就發泄悲痛?詩的第三部分,“滴落在亭臺的黃昏,用新的發絲做壹首慷慨悲歌。”就是要表達這樣壹種感情。但詩人心中那種無法報效國家的憤懣和苦悶無法解脫,於是在亭子黃昏的“淋漓暢飲”更顯落寞;《慷慨悲歌》更添白發生時的惆悵。這種心情,只有在澤河畔歌唱的屈原才能產生共鳴。美人欲死而悲今朝,心中滿是對瞿平的幽香。但目前是“欲吊章華無處問,鬼城濕霜。”後聯勾勒出的榛子滿地、霜露入侵的淒涼景象,深深地印在詩人的心裏,也引起讀者的沈思。
陸遊的絕大多數優秀詩篇都回蕩著愛國主義的激情。在這組詩中,詩人通過郢都古今沈浮的強烈對比表達了詩人的詩意情懷,通過屈原千古恨表達了他的愛國情懷。楊萬裏說陸遊的詩“盡尋精神,怨新句”(《陸武官劍詩後記》),正好可以概括這首詩的特點。讀完之後,正如朱所說:“令人唏噓。”(答徐載相叔)公元1178年(惜春五年)五月,陸遊又寫程春:“江上荒城有猿鳥,屈原廟就在河對面。在過去的1500年裏,只有海灘的聲音似乎像舊時光。”都表達了同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