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2020年端午節社區慶祝活動精選橫幅

2020年端午節社區慶祝活動精選橫幅

宣傳口號

1,做文明觀眾,共建賽場新氣象!

2.全世界都慶祝民族節日。

3.迎接端午節。每個人都要做好主人!

4.做壹個文明的XX人,舉辦壹場精彩的龍舟賽!

5、迎盛會,人人有責,創造文明,妳在行動!

6.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7.祝全體員工端午節快樂。

8.祝全體員工端午節快樂平安。

9.民族節日代代傳承端午節快樂。

10,端午節更精彩。

11,挑起鄉愁,好好學習;

12,吃粽子姚思,玩端午;

13,民族節日代代相傳端午節快樂。

14,端午節是妳我同壹個節日。

15,端午精美湯圓,購物滿了送。

16,壹小團冰糖泡的,有透明的玉米和松木。

17,萬水千山“粽子”是愛情,“粽子”是我歐洲杯的意思。

18,迎盛會,創造文明人人有責,行動起來很重要!

19,端午節不忘古人屈原,春節吃五芳齋粽子。

20.全國性的節日慶祝端午節。

21,迎接端午節,大家都要當好主人!

22.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23.做文明觀眾,營造賽場新氣象!

24.熱烈祝賀省第壹屆運動會龍舟賽在xx舉行!

25.祝全體員工節日快樂,端午節快樂平安。

26.民族節日代代相傳端午節快樂。

27.端午節更令人興奮。

28、端午精美粽子,購物滿送。

29、壹小群冰糖泡的,有透明的角和松。

30、萬水千山“粽子”是愛情,“粽子”是我歐洲杯的意思。

31,迎端午不忘古人屈原,佳節吃桂林棕。

32、布朗深情,不忘屈原報國。

33.迎接端午節。每個人都要做好主人!

34.龍舟比賽快樂,展示妳的精彩表演。

35.端午節對妳我來說是同壹個節日。

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

端午節是壹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有許多起源和傳說。這裏僅列舉以下四種:

從紀念屈原說起

根據歷史學家《屈原和賈生列傳》的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壹位大臣。他主張起用人才、賦權,使富裕起來,並主張聯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迫離崗,被趕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他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田文》、《天問》等不朽詩篇,這些詩篇風格獨特,影響深遠(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京都。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屈原心痛不已,卻始終舍不得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他寫完代表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波瀾壯闊的愛國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漁民劃著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壹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扔到河裏,說魚龍、蝦蟹都吃飽了,不會咬醫生的身體。人們看到後紛紛效仿。壹個老大夫拿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說要用藥把龍水獸打暈,才不會傷到屈大夫。後來,人們怕飯團被龍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再用彩色的絲綢包裹,使之發育成褐色的種子。

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就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從紀念伍子胥說起。

流傳於江浙壹帶的端午節第二個傳說,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伍子胥。著名的楚國人伍子胥和他的父親、兄弟都被楚王殺死了。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到吳國幫助吳國伐楚,在五戰中進入楚國都城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子胥挖了壹個墳墓,鞭打了300具屍體,為殺父仇人報仇。吳王何璐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王位。吳軍士氣高漲,被越國打敗。越王勾踐求和,夫差答應了。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夫差不聽。吳被越國屠殺,被越國收買。他被讒言陷害,夫差相信了他,給了他壹把劍,子虛死了。子胥,忠臣,視死如歸。臨死前,他對鄰居們說:“我死了以後,要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吳京東門上,看著越軍進城,消滅吳。”然後他自殺了。夫差聽後大怒,於五月五日將子胥的屍體用皮子包好,投入江中。因此,據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出自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東漢時期(公元23-220年)孝順的女兒曹娥救了溺水的父親。曹娥,東漢上虞人。她的父親在河裏淹死了,幾天都沒有看到她的屍體。那時,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日夜在河邊哭泣。17天後,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盡,5天後撈出父親的屍體。這就被傳為神話,再傳到縣衙總督那裏,縣衙總督把它立為碑,讓弟子韓丹春作悼詞。

孝女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有金所作碑。後來,為了紀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廟。她居住的村莊被重新命名為曹娥鎮,曹娥去世的地方被命名為曹娥河。

圖騰祭祀起源於古代越族

現代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在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遊地區存在著壹種具有幾何版畫和陶圩特征的文物。據專家推斷,殘存的氏族是歷史上崇拜龍圖騰的氏族——百越氏族。出土陶器上的裝飾圖案和歷史傳說表明,他們有不斷紋身的習俗,生活在壹個水鄉,並把自己比作龍的後代。其生產工具中,有大量的石器,也有鏟、鑿等小型青銅器。作為日常用品,用於烹飪食物的印花陶鼎是他們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壹。直到秦漢時期,越人仍有100多人,端午節是他們創立的祭祀祖先的節日。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融入了漢族,其余的則演變成了南方的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