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龍生平簡介

古龍生平簡介

●飽經風霜

生於亂世,

遭受家庭離婚的痛苦,

過早的拿整個人生。

古龍,原名熊耀華,祖籍江西。

關於他的出生日期,至少有三個版本:1936 1937 1938。

這個出生之謎是壹個懸念,留給讀者去想象和猜測。

他的出生地:香港。

他的童年大致在抗日戰爭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間。可以說,他在壹個獨特的時期,在壹個獨特的地方,度過了壹個喧鬧動蕩的童年。

用張愛玲的話說,那是壹個亂世。整個人類似乎都陷入了毀滅的沖動,戰爭摧毀了所有的文明和和平的家園。

張愛玲寫於1943的《傾城之戀》,形象地描述了當時香港的情形:

從淺水灣酒店出來的壹段路,在空中飛過壹座橋,把山停在了這裏。.....墻壁冰冷而粗糙,是死亡的顏色。

那是1944年12月7日,12月8日。槍走火了。在壹個鏡頭和另壹個鏡頭之間,銀霧在冬天的早晨漸漸散去。在山頂和山溝裏,全島的居民望著大海說:“戰爭開始了,戰爭開始了。”沒人能相信,但畢竟是戰爭。.....巴頓路附近有壹個科學實驗館,樓頂有高射炮,流彈不斷襲來,呼嘯著呼嘯著,然後砰的壹聲。那吱吱嘎嘎的聲音撕裂空氣,撕裂神經。淡藍色的天空被撕成條狀,在寒風中飄動。有無數被切斷的神經尖端同時在風中漂浮。

那壹年,古龍大概3 ~ 5歲。他是被父母抱在懷裏,還是被父母抱著和躲避空襲的人混在壹起?這段恐怖的記憶是否成為了他後來創作的來源之壹?

至於香港,壹個鴉片戰爭時期被英國人掠奪的漁村,壹個三四十年代繁華的大都市,壹個有著各種色彩和夢想的冒險家天堂。壹位1936出生於香港,後來定居美國的詩人,曾在回憶中提到香港:

我對香港沒什麽可說的。中國奴役中國,中國欺騙中國。眼神交流.....扔給他們燃燒的汗水,就像壹個警報:焦慮通過他們的器官,血管,毛細血管和腳趾傳播...我們可憐的力量再也不敢過於急切地出差了...我們不敢去認識我們尚未認識的城市,不敢去計算我們將來到哪個分站,也不敢去分辨我們將坐臥何處,我們壹無所知,我們只期待月亮的落山。

這就是古龍成長的時空結構。這壹切都反映在他年輕的眼睛裏。生於斯長於斯的人,無疑隨著時代在人類歷史上遭受了巨大的變革和災難。人生在漂泊,人生在追求。

也許古龍小說中的兩種聲音和他存在的時空有關。壹個聲音是對“家”的呼喚,壹個聲音是對“希望”的呼喚。

家在望。

光明在望!

希望永遠在人間!

1949的巨變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中國國民黨逃到臺灣省,獨自生活在壹個島上;這...給人們帶來了無比的理想和希望。許多人的命運已經改變。大時代變革中的人間悲喜劇,讓人感觸頗深。

然而,戰爭畢竟結束了,人們不必躲避無情的炮火,也不必淪落為荒山。人們可以輕松地建造自己的家園。

古龍隨父母移居臺灣省。經歷過戰爭的噩夢,第壹次享受和平的氣氛,已經是少年的古龍,本該沐浴在家庭的溫暖中。

然而,外面的戰爭結束了,家庭內部的戰爭卻爆發了。對於大多數人,尤其是廣大未成年人來說,家庭是壹個港灣,父母是唯壹可以依靠的人。父母也是孩子心中最神聖崇高的形象:他們無所不知,慷慨善良,堅定不屈。所以,沒有什麽比父母離婚更讓孩子害怕的了。感受夢想的破滅。成人世界的神聖光環會因為這次離婚而消失,讓幼小的靈魂從此疑神疑鬼。

古龍家並不窮。他爸爸以前是臺北市長的機要秘書,衣食無憂。如果壹切都平靜如水,那應該是壹個平淡而溫馨的家庭。可惜父母之間的感情終究無法彌合,在不斷的爭吵中分道揚鑣。

古龍在恐懼和焦慮中目睹了兩個親人的分離,他把憤怒和怨恨發泄在父親身上。於是,壹場父子間的爭吵隨之而來,讓這個家庭失去了父母之間的愛,失去了父子之間的深情。

倔強的古龍離家出走,過早地承擔了自力更生的艱辛。

生存成了最迫切的問題。世界很廣闊,我們卻常常找不到安身之處,找不到壹點點善意的關懷。

他到處幫人幹活,自己沒飯吃,窮困潦倒,尤其是冬天,在寒風凜冽的夜晚,流浪街頭,無家可歸。仰望著稀疏的星空和荒涼的月亮,等待著黎明。這種心情充滿了苦澀,也充滿了不屈的向往。正如他自己在作品《劍風流》中描述的壹個人物:

他嘗盡了人生的痛苦。但不管怎麽說,我還活著,我還年輕,世界那麽大。到處都有我可以去的地方。

在極度的痛苦中,希望更有魅力,更美麗,她會讓堅強的人更堅強,更勇敢。少年古龍已經表現出後來滲透到作品中的那種昂揚的人生情懷:永遠不要絕望,永遠活下去,活得更好更有意義。

在朋友的幫助下,古龍在臺北浦城街找到了壹個小落腳點,並把它算作自己的“家”。他壹邊努力學習壹邊努力,居然以壹個流浪少年的身份讀完了高中和大學。

古龍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工作也不受影響,可見其天賦之高。他就讀於淡江大學,主修英語。在此期間,他閱讀了大量的歐美小說。他對文學的興趣充分萌發,不僅讀書,還寫作,成為壹名真正的“文學青年”。

不幸的人生經歷和孤獨的精神狀態總是讓壹個年輕人傾向於文學的世界。因為在那個世界裏,充滿了悲傷和愛,還有同情和夢想,那個世界可以擋住這個世界的渾濁和痛苦。幾乎所有的“文學青年”都可能回答“為什麽喜歡文學”這個問題:因為孤獨。

稿費制度是19世紀才出現的新生事物。出版業的商業化也使作家的寫作沾染了濃厚的商業色彩。稿費的誘惑可能破壞文學寫作的審美品質,也可能促進文學寫作的繁榮。利弊幾乎無法言表。

和很多青年作家壹樣,古龍在親身嘗試了寫作的艱辛並得到發表後,明白了壹個道理:寫作不僅可以抒發胸中的郁悶,還可以賺錢。

他的第壹部作品《從北到南》是壹部悲情抒情的中篇小說,發表在1956晨光雜誌上。

他也寫了很多詩歌和散文,但漸漸地,他寫了更多的小說。

因為寫小說似乎更能解決生活的需求。

他癡迷於寫作。迷戀是壹種瘋狂,完全無視現實。癡迷音樂。對藝術和文學感興趣的人壹般都被認為是傻瓜,而癡迷於這些“東西”的後果往往只是:貧窮。

大學畢業後,大部分學生願意在政府或教育部門找壹份穩定的工作來養家糊口。古龍大概壹開始也有這樣正常的想法,曾經在臺北美軍顧問團謀得壹份翻譯的工作。如果他努力,也許不會仕途有成,但至少不會為生活發愁。

但對文學的迷戀,讓古龍做了這樣壹個好夢:壹個安靜的小屋,壹片竹林,壹條小溪,陽光明媚,在窗前或樹下或溪邊讀書寫文章。他喜歡的是自由自在,是創作文字時的無限快樂。於是,出乎常人意料的是,他辭掉了工作,在偏僻安靜的瑞芳鎮租了壹套房子,過起了自由作家的生活。有壹段時間,他過著輕松充實的生活。每個月他自己的字打印出來,每個月可以去臺北收稿費。錢雖然不多,但也足夠招待那些朋友了,大家在簡陋的屋子裏小聚,酒香飛高,頗有“今夜何處夢醒,楊柳岸何處清風漸消”的意境。

歡樂是短暫的。以純文學藝術作品為生,用“沒吃過壹頓飯”這句話來形容再好不過了。在瑞坊鎮的隱居生活中,古龍逐漸感受到生活壓力的增大。關鍵是錢。沒有錢,就沒有自由的生活。

現代文明遍布全球,哪個桃花源能讓人擺脫壹切羈絆?在壹個文明的社交網絡中,沒有人能夠逃脫,他(她)只能憑借自己的能力為自己贏得立足之地。

人類的青春情懷壹定是文藝的,就像人們常說的:每個年輕人都是壹首詩。當心靈沒有被汙染的時候,那只是對美、善、真的無限渴望和追求。生命可以犧牲,理想不可摧毀。這是青春的詩篇。

然而,日常生活的節奏日益臨近,生存問題的嚴重性往往會粉碎曾經存在的多彩夢想。活著是唯壹的願望。

於是,人們逐漸變得守紀律,壹步壹步,進入壹個由經驗、常識、掩飾、接納組成的監獄,沒有酷刑。人在生存的過程中逐漸放棄了很多美好的東西。

作為壹個文學青年,壹個把自己的悲哀和憧憬寄托在上面的文學作家,當古龍接受出版社的建議,轉向武俠小說的時候,內心有壹種隱痛。正如他自己所說:

因為破口袋壹般連壹分錢都不剩,為了吃喝拉撒,坐車,交女朋友,看電影,有房子,只要能寫點東西,都得換錢,預支稿費。.....吃飯寫作不是作家的悲哀,卻是我的悲哀。我相信,我大概不是唯壹壹個有這種心酸的人——壹個作家的成長與蛻變。

這類文章就是壹直困擾古龍寫作的“治國大業”與“尋米問梁”的矛盾。但無論如何,當他在1960左右轉向武俠小說寫作的時候,其實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壹步。

●壹舉成名

經過近十年的奮鬥,

終於在新世界爆發了,

隨之而來的是名氣和金錢。

從65438到0960,武俠小說已經成為最受大眾文化歡迎的消費品之壹。金庸、梁羽生享譽全球,其他大大小小的作家也各顯神通,各有千秋。

古龍要想在《武林》中占有壹席之地,就必須找到自己的文筆和風格。否則他只能成為武俠小說生產線上的操作工。

起初,他並不出名。為了得到出版和支付手稿,他作為壹個著名的槍手工作。當然,他知道這只是權宜之計。

無論如何,能出壹大批獨壹無二的作品,壹定會讓人印象深刻。古龍的異軍突起,和他文筆之快,構思之奇有關。很難想象壹個人怎麽能像機器壹樣每天寫那麽多字,編那麽多故事。

在1960到1963的四年間,他寫了14本小說:《倚天神劍》、《月之邪》、《溫柔書生》、《費翔劍》、《劍毒與梅香》、《孤星傳》、《失魂傳》、。

這還是不完全統計,可能還有壹些漏網之魚,找不到。

古龍神速過人,很快便獲得了臺省“四大名家”之壹的稱號,其他三位分別是諸葛青雲、臥龍生、司馬翎。

在古龍看來,武俠小說也能達到大作家創造的大境界。武俠作家和《戰爭與和平》、《老人與海》的作者壹樣,能以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同情心刻畫人性、表達主題。讓讀者在悲歡離合的感動中,更深刻、更遠地看到世界上的人和事。

1965年前後,古龍創作了《情人之箭》、《錦旗英雄傳》、《武林學者》、《名劍情緣》、《家族雙驕》等作品,這標誌著他的武俠寫作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峰:換句話說,他似乎找到了最屬於他的東西...這也是古龍最旺盛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那段時間,他什麽都能寫,什麽都敢寫。

按照他自己的評價,“那些小說雖然沒有完整的故事,但也缺乏縝密的邏輯和思想。它們雖然荒誕,卻多少有些意思。”

“那時候寫武俠小說都是這樣的。為了故作驚人,制造壹個我以為別人想不到的懸念,我常常故意扭曲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本身超出了它的範圍。”

反正經過三四年的摸索,古龍終於寫出了自己的作品,就像禪師對弟子說的“妳終於找到了自己!”

毫無疑問,《雙驕》是值得欣賞的。如今,它也成為了古龍的代表作之壹。它的故事是典型的古龍風格,人物也是古龍風格的人物。整部小說以險惡的陷阱為背景,在神秘的氛圍中展開。移花宮的主人設計殺害姜風夫婦,並收養了他們留下的雙胞胎中的壹個,將另壹個留給了姜風的結拜兄弟燕南天,為的是讓兄弟倆日後自相殘殺。

在這部小說中,古龍為讀者奉獻了壹個難忘的人物——江小魚。在六十年代,武俠小說中的英雄大概是英雄中的英雄,像江小魚這樣的英雄實在是個異數。他的行為多變,有時是君子,有時是小人。他的內心似乎充滿了矛盾。沒有人能完全了解他,恐怕他也很難完全了解自己。

另壹部《仙劍奇俠傳》,筆法不弱。小說寫的是少年余的成長過程。情節曲折,描寫細膩。好像註入了古龍自己的辛酸經歷,讀起來很感人。尤其是描寫了壹個真假顛倒的復雜世界,以及神秘的蒙面人物,表達了古龍深沈的悲觀情懷,特別發人深省。

經過近十年的奮鬥,古龍終於殺出壹片新天地。隨之而來的是名氣和金錢。

飽受貧困之苦,他終於擺脫了貧困。他從臺北郊區的壹個小鎮搬到臺北,住在豪華的房子裏,以此換取稿費。

這座兩層樓的中國豪宅布局極其優雅。他家住樓下,他自己占了樓上。在這層自由的世界裏,他隨心所欲地用文字編織著自己瑰麗的想象,仿佛忘記了世界的多樣性。

他到處尋找各種美味佳肴。當我打開他家時,我發現了壹些在臺北市場買不到的酒。我想知道他是怎麽得到它們的。

他書房的墻上掛滿了朋友送給他的字畫。還有時尚的HIFI電唱機。電視機、錄像機、電子遊戲和西方飛鏢。

他為書商寫書,也為報刊提供連載武俠小說。

他賺很多錢,花很多錢,真是“哦,讓壹個有精神的人在他喜歡的地方冒險”。旋轉壹千塊銀幣,全部回來!".

古龍的寫作沒有計劃,沒有規則,他也不在乎。我無法改掉拖延的壞習慣。我經常拿出版社的錢,但是不按時交稿。在報紙上連載,也讓報社編輯叫苦連天,不得不請人代筆。

香港作家倪匡為古龍寫的,他模仿得惟妙惟肖。生動是古龍的筆法。有壹次,古龍斷稿20多天,全是倪匡寫的,沒有讀者發現其中的奧妙。

據說香港某報社邀請古龍寫卷軸。沒想到,古龍在寫作中途“插了壹根蠟燭”,而且是龍見首不見尾。報館老板求倪匡捉刀,怕倪匡不答應,還特別強調:“誠邀倪匡先生寫稿補充古龍小說,稿費與古龍相同。”

老板的意思是古龍的稿費已經很高了,不應該虧待妳倪匡。

倪匡聽後哈哈大笑:“我對捉刀不感興趣,但我也想讓妳知道,我的稿費壹直比古龍高。”

●小說風靡全球。

古龍的武俠小說如此受歡迎,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

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古龍的創作真正達到了輝煌,成為世界知名人物。

他的影響力超越了臺灣省,與金庸、梁羽生被公認為現代武俠小說最有成就的三位大師。

-

◆早期作品:

天空神劍出道

月球外星邪惡

這本書的後半部分是莫玉玉寫的。

費翔劍也叫黃金劍和斷骨令。

劍毒梅香上官丁代筆

孤星傳奇

失落的靈魂鉛

護林員記錄

護花鈴

彩色鈴聲歌曲

殘金缺玉。

飄香於堅傑作

建軒路

劍客

◆中後期作品:

壹部花洗劍的傑作

《情人之箭》又名《怒劍》,是壹部傑作。

《大旗英雄傳說》也被譽為“鐵血大旗”的代表作

武林外史,又稱“雪節中州”的代表作

名劍奇緣(結局由喬奇)代表作。

絕世雙驕的傑作

《楚留香傳奇》(又名《熱血傳奇》)分為三個部分:代表作

血的香味

大沙漠

畫眉鳥

《楚留香傳奇》續集分為四個部分:代表作

鬼情俠義,又稱輪回。

蝙蝠傳奇

桃花傳說

新月的傳說

午夜蘭花

激情劍客的無情劍(又稱風雲第壹刀)堪稱傑作。

九月飛鷹(風雲第壹刀)

天涯嶽明島代表作

《邊城浪子》是壹部傑作。

小壹郎的傑作

火與小(小續集)

流星蝴蝶劍傑作

“七種武器”系列:傑作

永恒之劍

碧玉刀

孔雀羽毛

深情戒指

霸王槍

尋找

拳頭只完成六種,不屬於七大武器之壹。

七個殺手的傑作

嚴建華·禦江南

特別推薦《永不低頭》(唯壹的現代動作小說)。

偉人的傑作

拳頭也叫憤怒的小馬。

三爺的劍法傑作

陸小鳳傳奇系列(* * *七):代表作

陸小鳳傳奇

刺繡賊

決戰前後

銀狗賭場

幽靈山莊

鳳舞九天

劍神笑了。

大地之鷹的傑作

血鸚鵡/吳

七星龍王

當心妳的知心朋友

英雄不流淚的傑作

《滿月彎刀》(部分由西瑪·晏子創作)是壹部傑作。

快樂英雄大作

白玉老虎傑作

白玉雕龍、白玉老虎傳世,多為沈隨梅所作。

飛刀,再看飛刀傑作

風鈴中的刀聲傑作(由於結尾東樓代筆)

狂怒劍與野花的傑作(丁青部分作品)

劍之傑作(丁青部分作品)

《邊城刀聲》的代表作(丁青部分作品)

獵鷹賭博紀念文章(遺產,短篇小說)

★補充作品集(古代大師的靜止作品):

菊花裏的壹套補充刺

劍氣和嚴霜的補充套裝

鐵劍美女補充套裝

古龍的武俠小說賣得這麽多,流傳這麽廣,似乎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即使是不看小說的人,也經常在熒屏和熒屏上看到古龍的作品。如果把小說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只有金庸能與之媲美。壹首《小李飛刀》(改編自《多情劍客無情劍》的電視劇主題曲),在香港和東南亞家喻戶曉。曾經有壹段時間,歌手去東南亞走舞臺。如果他們不唱這首歌,觀眾會發出噓聲。

我太累了,甚至臺灣省歌手都要通宵練習。就算口音不正,我也要唱這首粵語歌。

論創作數量,港臺作家中恐怕只有倪匡能與古龍相比。古龍小說總字數可能在2000萬字以上,香港月桂圖書公司的《古龍小說集》收80多種。1995三月珠海出版社古龍作品集,列有已在中國大陸正式出版的68部古龍小說。

①天空中的神劍;②月中奇邪;③劍氣儒雅;④香妃煎。

⑤劍毒,向梅,孤星傳,⑦失魂,引遊俠錄。

⑨花鈴⑩殘金殘玉11香劍雨12劍宣璐

13劍客14浣花洗劍錄15情人劍16大旗英雄傳說

17武林外史18名劍風流19絕世雙驕20血海飄香

21沙漠22畫眉23多情劍客無情劍24鬼愛俠義

25蝙蝠傳奇26快樂英雄27大人物28桃花傳奇

29小石壹郎30流星蝴蝶劍31九月鷹飛32長生劍

33碧玉刀34孔雀翎35多情環36霸王槍

37天涯道38七殺39建華江南

40永不低頭41三少爺的劍42陸小鳳的傳說

43繡賊44決戰前後45火與蕭

46拳頭47邊城浪子48血鸚鵡49白王虎

50大地之鷹51銀鉤賭場52幽靈別墅53滿月彎刀

54飛刀,又見飛刀55碧血銀槍56臨別鉤。

57鳳舞九天58月牙傳說59英雄不流淚

60七星龍王61午夜蘭花62風鈴中的刀聲

63劍神微笑,64白王雕龍,65怒劍花

66那把劍的樣式67《邊城》裏的刀聲68獵鷹,賭博

古龍在臺灣省武林中排名第壹是毫無爭議的。據臺灣省著名武俠學者葉宏生調查,臺灣省十大武俠小說家排名依次為:古龍、司馬翎、、上官鼎、諸葛青雲、地主隨夏、慕容美、、劉、杜。

有爭議的是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排名。這三個人中,最無可爭議的就是金庸的大師地位。金庸作品的深意是古龍和梁羽生無法企及的。他不僅是現代武俠小說大師,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壹代著名作家。

那麽,古龍和梁羽生是誰?這完全是見仁見智的問題。顧和梁分別代表了現代武俠小說的兩極,風格迥異,成就各異。正如陳墨在《論古龍》中所說:

“他(古龍)雖然不能和金庸比肩,但可以和梁羽生比肩、比肩。”

“不管怎麽安排,古龍已經是超級巨星了,這是武俠小說史上不爭的事實。”

香港著名作家、主持人黃哲倫(James J.S.Wong)評價古龍:古龍的小說是否比金庸好,只要說到武俠小說這個體裁,就不能不提到古龍。

金庸也說古龍的小說很獨特,有很精彩的想法和成就。

倪匡初看了古龍的作品,驚嘆為奇才,在香港大力推廣。他認為古龍是金庸以來最好的武俠小說作家,突破傳統,風格獨特,浪漫多情,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他的作品刻畫了深刻的人性,生動的人物形象,能把傳統和現代結合起來。

小說家溫瑞安說,臺灣省沒有壹個武俠小說家能和古龍生前死後相提並論。他的寫作風格簡潔創新,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適合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壹些運用象征手法的內容是現代社會的縮影。古龍的武俠小說之所以在眾多名家中異軍突起,獨樹壹幟,風靡全球,與他獨特的創作手法是分不開的。他以“創新、變革、突破”為宗旨,把情節小說變成了懸疑小說。還把寫人、寫人的命運、寫人的感情、寫人的性格的文學命題運用到武俠小說中。他曾多次說過:

武俠小說應該停止寫神魔,開始寫人,寫活人,寫有血有肉的人!武俠小說裏的主角,應該有別人的優點,別人的缺點,別人的感受。

武俠小說的情節如果改不了,為什麽不改,寫人的情感和人性的沖突,從情感沖突中制造高潮和動作。

小說中只有人性是不可或缺的。人性不僅僅是憤怒、仇恨、悲傷和恐懼,還有愛和友誼、慷慨和騎士精神、幽默和同情。為什麽要特別註意醜陋的壹面?

古龍非常重視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分析和描寫,大膽借鑒現代意識流和推理小說的寫作技巧。使人物形象更深刻,情節更符合邏輯,作品意境更虛實,閱讀時別有風味,讓妳享受到濃濃的藝術美。

他最喜歡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稱贊他的寫作準確有力。古龍的語言風格明顯受其影響,但更具中國古典通俗小說的特色: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

古龍的作品中有很多佛教用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他的名言,吸引了無數讀者。

他喜歡交替使用長句和短句。他說:“長句讀起來像壹條浩浩蕩蕩的河流傾瀉而下,突然和短句連接起來,就像壹把斷水的劍,能收到跌宕起伏的特殊效果。”

古龍後期的小說充滿了自由的情感和思想。壹方面抹去了小說的歷史背景,獲得了最大的創作自由;壹方面我們用了很多符合現代讀者口味的手法,比如背景切割;交錯畫面、分割鏡頭等蒙太奇手法,讓小說顯得悠遠空靈。它不僅是壹種詩歌風格,也是壹種令人恐懼的商業風格。

古龍才華橫溢,但缺乏克制,過於放縱。成名後,他並沒有放慢創作的腳步。不像金庸成名後把舊作全部修改,表現出非常嚴謹的創作態度,仍然像以前壹樣大量“生產”。他寫了許多精彩的小說和許多糟糕的小說。

古龍是壹個性格缺陷明顯的人,同時又是壹個讓人覺得他的缺陷有時候很可愛的人。

也許他應該知足。他享有世界聞名的聲譽,擁有豪華的房子和賢惠的妻子。

古龍的書房裏掛著陳先生題寫的對聯,對聯上嵌著他和夫人梅的名字:

龍吟秋,古盒說劍,寶幕珠卷起做小凝村。

寶顏朱當春試音,顧劍夜紙。

●浪漫的愛情史

他和許多女人有過感人的經歷,

不管是短還是長,

最後,壹切都像過眼煙雲,

亂世佳人

女人,她可以是人,可以是神,也可以是獸。

青春期的浪漫情懷,總會讓壹個女人變成神,變成童話,變成美、自由、愛的化身。

對於壹個普通人來說,浪漫的感情稍縱即逝。

對於壹個藝術家來說,有時候這是壹生的浪漫。

於是,他們的生活和創作都離不開異性的糾纏。

所以,有這樣壹種文學語言:

永恒的女人引領我們。

剎那間,壹個女人的目光改變了我的旨趣、決心和思想。

我只想要壹顆女人的心。

愛情是年輕人的上帝。

中國文人有壹句話叫“紅茶為夜讀添香”;西方學者有“靈感來源”之說。女性的美麗激發了作家和藝術家的創造力。因此,羅丹、屠格涅夫、畢加索、莫泊桑、肖邦、喬治·桑、海明威等人直到臨終都還在熱戀。

島代郎曾經說過:

我寫作是因為我孤獨。

我創作是因為我想去愛。

我創作是因為我想要愛。

創作的沖動始於愛,始於孤獨。或者,我們可以說,因為孤獨而愛,因為愛的空虛而創作。

不斷追逐魔美,也不斷失望沈淪。

沒有壹個女人能永遠美麗,也沒有壹個女人能永遠善解人意,能永遠承受藝術家賦予她的純潔和希望。

所以貝特麗婭只能活在但丁的《神曲》裏,而不能活在現實生活裏。

當妳愛上壹個女人,不僅僅是單純的情欲,還包含了更多的征服野心,比如自我生命價值的實現等等。最後只能感嘆人生的虛幻。

越得到越覺得無常的悲傷。

因為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悲傷的,當然悲傷的東西不壹定是美好的。

我們倆都不快樂——直到天荒地老。這就是文人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