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唐代古典詩歌賞析

唐代古典詩歌賞析

在荷花亭送別辛健

(王長玲)

冷雨入夜吳,

平明福建楚古山。

如果洛陽的親戚朋友互相詢問,

壹塊冰在玉壺裏。

[註釋]

1.芙蓉塔: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塔。辛賢:作者的朋友。

2.寒雨江:潤州在長江上。晚上長江邊下著冷雨。吳:春秋時期的吳國在長江下遊,故稱吳。

3.平明:早上好。初山:楚國在春秋時期位於長江中下遊,所以被稱為楚國。

4.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去之地。

5.冰心:比喻心靈的純潔。玉壺:冰在玉壺中,進壹步象征人的誠實正直。

[解釋]

下了壹夜的冷雨後,詩人在芙蓉樓向朋友們告別。此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山。他對朋友們說,如果遠方的親戚朋友問起我,請向他們轉達我的真誠心意。

[欣賞]

這首詩不同於壹般的送別詩,它試圖表達對朋友的深深眷戀,但側重於自身的純情和崇高誌向。當時,詩人的朋友辛漸正要經揚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工作的詩人親自送他到潤州,在西北樓(即“芙蓉樓”)送別,寫下這首詩。“寒雨夜入吳,素清送客,獨留楚山”,寒夜雨,滔滔江水,連朦朦朧朧的遠山都是寂寞的,烘托出詩人送別友人的情懷。但是詩的重點在最後兩句。朋友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裏也有很多詩人的親友。詩人深深地思念著他在洛陽的親友,想象著他們也深深地思念著自己。他問辛楣,親戚朋友問起,都會說我的心還是純潔無瑕的,像冰壹樣晶瑩,像玉壹樣明亮。詩中用巧妙的比喻來形容壹個純潔完美的人物,表現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別東大

(高健身)

在壹千英裏外的黃雲,

北風接連吹起鵝毛大雪。

莫愁在未來的道路上沒有知己,

世界上所有人都不認識妳。

[註釋]

1.董大:董,唐玄宗時期著名鋼琴家。在兄弟中排名第壹,所以被稱為“董大”。

2.小薇:暗淡。

小君:是指東大。

[簡要分析]

這是壹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鋼琴家董。盛唐時期,胡樂盛行,很少有人能欣賞到七弦琴這樣的古樂。崔玨有詩:“七弦寒五音,此知音之術,自古難。只有河南方子祿(唐朝宰相)壹直可憐董蘭婷。”這時,高適也很沮喪。在四處遊蕩中,他常常處於窮困的境地(他在《別動大》二中寫道:“夫當窮賤,今日無錢飲。”)。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用歡快的心態和豪邁的筆調,使他的告別詞激情澎湃,催人奮進。

前兩句“千裏之外的黃雲,白茫茫的天在放光,北風接連吹起鵝毛大雪”,深入淺出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北風呼嘯,黃沙李倩遮天蔽日,到處的雲似乎都變黃了,明媚的陽光此刻也淡漠了,就像夕陽的余暉。大雪紛飛,大雁整齊的向南飛去。在這淒涼壯美的環境中,詩人告別了這位身懷絕技卻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最後兩句“莫愁前路茫茫,天下人不知妳”,是在安慰朋友:到此壹遊,不愁遇不到知己。世界上所有人都不認識妳,董!話語多麽響亮有力,在安慰中充滿信心和力量,激勵著朋友們奮鬥和奮鬥。

【作者簡介】

高石(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字忠武。劉,河北滄縣人,曾經做過散客騎手。有《高昌史記》。

黃鶴樓——孟浩然去揚州途中的告別

(李白)

老朋友從黃鶴樓辭職,

煙花三月在揚州落下。

孤獨的帆,遙遠的影子,藍色的天空,

天上只有長江在流。

[註釋]

1.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佘山黃黃雞。據說這裏有仙人騎黃鶴,所以叫黃鶴樓。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壹:走。

4.廣陵:即揚州。

5.老朋友:老朋友,這裏指的是孟浩然。

6.煙花:指絢麗的春光。

7.所有人:消失。

8.只看:只看。

9.天空:地平線。

[簡要分析]

李白是壹個熱愛自然、喜歡交朋友的詩人。他的《根據我生命中壹個不變的習慣》幾乎覆蓋了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頌自然之美、贊美友誼的作品。黃鶴樓上的《送別孟浩然》是壹首壹直傳唱的名句。這首詩是李白在四川旅遊時寫的。描寫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無限眷戀,也描寫了祖國的壯美。

詩的開篇壹句“故人留西黃鶴樓”,緊扣主題,指出了送別的地點和他與被送別者的關系。“老朋友”這個詞說明了兩位詩人之間的深厚友誼。“黃鶴樓”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名勝,是詩人和詩人聚會的地方,也是傳說中神仙乘鶴升天的地方。現在兩位優雅的詩人在這裏告別,更有詩意和浪漫。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跟在第壹句後面,寫出送行的時間和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大都市,自古繁華,“三月”是春光明媚,百花齊放的季節。詩人用“煙花”裝點“三月”,既生動地寫出了陽春的煙霞絢麗的面貌,又使人想起了揚州繁花似錦、繡簾飄香的繁華祥和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的是個好地方,時間也合適。李白自然非常羨慕他朋友的旅行。《揚州三月煙火》這首優美生動的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幸福和向往。然而,李白也是壹位情感詩人。當朋友遠航時,離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的詩集裏,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間有很多詩。在給孟浩然的壹封信中,李白寫道:“師父,我衷心地向您致敬,您的名聲已升到天上。在紅潤的青年時代,妳放棄了帽子和戰車的重要性,選擇了松樹和雲彩;現在,懷特黑德。”可見李白是多麽仰慕孟浩然,他們的友誼是多麽深厚。

詩的第三和第四句,正是李白送別詩友時的告別情懷。“孤帆遠航青天,天上只流長江。”這兩首詩表面上看都是寫風景的,實際上卻有著鮮明的詩人形象。《孤帆》並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壹艘帆船,而是說詩人全部的註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朋友們乘坐的那艘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朋友的小船掛帆,漸行漸遠,越來越小,越來越模糊,只留下壹點點影子,最後消失在水天相接處,而詩人卻依然久久佇立,看著河水流向天空,仿佛把自己的情意托付給了河水,陪伴著隨行的小船,把朋友送到目的地。這兩首詩表達了多麽深厚的友誼,但詩裏找不到“友誼”二字。詩人巧妙地把對離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上,把感情與景物完全融為壹體,真正做到了回味無窮。

此外,在詩歌的押韻上,詩人還別出心裁地選擇了“樓”、“周”、“劉”三個聲調的悠揚押韻,余音繞梁地吟誦起來。這與遠方孤帆的景象、流向天空的河流以及詩人的憧憬和深情的表達非常吻合。此外,語言優美自然,意境渾厚開闊。這首詩真的讓人越來越喜歡,難怪千古傳唱。

阿清詩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價李太白七言絕句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貼近感情,更重要的是藏而不露。只看前景,說話有弦外之音,讓人敬而遠之,太白,別扭。”李太白的四大奇跡在詩歌中確實是獨壹無二的。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很多贊美祖國的詩,揭露社會的黑暗,鄙視權貴。他的詩對後世影響深遠。

送袁爾時安西

(王偉)

濰城細雨蒙蒙,

客房是綠色和柳樹色的。

勸妳多喝點酒,

西出陽關,沒有理由。

[註釋]

1.袁二:姓袁,排行老二,作者的朋友。

2.大使:大使。

3.安西:指唐代的都城安西,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4.渭城:秦朝的鹹陽城,漢代的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河北岸。

5.於超:早上下雨了。

6.我(y √):濕。

7.招待所:賓館。

8.陽關:位於甘肅省敦煌縣西南部,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寫的壹首詩。安西,安西都護的簡稱,是唐朝中央政府為治理西域而設立的,位於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袁的朋友奉朝廷之命去了安溪。到了唐代,從長安西行的人,大多在渭城送行。渭城是秦都鹹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這首詩描述了最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別的背景,卻有自己深厚的送別情懷,這使得它適合大多數人在遠離宴席的地方演唱,後來被編入樂府,成為流傳最廣、流傳最久的歌曲。

前兩句寫出告別的時間、地點、氣氛。早晨的衛城招待所,東西延伸,郵路沒有盡頭,柳樹環繞著招待所,郵路兩旁。這壹切看似很普通的眼景,卻如詩如畫,如詩如畫。“於超”在這裏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早上的雨沒下多久,但是壹弄濕灰塵就停了。從長安西出發的主幹道上,平時車馬交叉,塵土飛揚,但現在雨突然停了,天氣晴朗,路面看起來幹凈清爽。“輕塵”二字是濕的意思,在這裏用得很有分寸,表示雨清塵不濕,恰到好處,仿佛天意,專門為遠行的人安排了壹條輕塵之路。招待所本來就是旅人的伴侶;柳樹是離別的象征。選擇了這兩件事,自然就打算結束告別了。他們通常總是與悲傷和仇恨聯系在壹起,表現出壹種黯然銷魂的情緒。然而今天卻因為壹場晨雨的陣雨,有了壹種清朗清新的樣子——“客舍青柳色新。”平日裏,道路塵土飛揚,路邊的楊柳色不可避免地被灰色的塵土和霧氣所籠罩。需要壹場雨才能把它的綠顏色再洗出來,所以說“新”又因為新的柳色,才體現出綠色的招待所。總之,從晴朗的天空到幹凈的道路,從綠色的招待所到綠色的柳樹,形成了壹幅色彩清新明朗的畫面,為這次告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深情的離別,卻不是悲傷的離別。反而透露出壹種輕快而充滿希望的心情。“輕塵”“青”“新”等詞,聲音柔和活潑,強化了讀者的感覺。

三四句話是壹個整體。要想深刻理解這臨別勸解中所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出西天打通陽關”。陽關,位於河西走廊西端,北與玉門關相對。自漢代以來,它就是內地走出西域的通道。唐朝國力強盛,內地與西域交流頻繁。從軍或去陽關,在繁華的唐人眼裏是壹件令人向往的壯舉。但那時的陽關西部還貧窮貧瘠,景色與內地大相徑庭。雖然是壯舉,但朋友的“西出陽關”,不能不經歷萬裏長征,做好壹個人去的艱辛和孤獨的準備。所以,當他離開的時候,“勸妳多喝點酒”就像壹杯飽含豐富情感的甘露,浸透了詩人所有豐富深厚的友情。既有離別之情,又有對旅人處境和心情的深切考慮,對珍惜前路的殷勤祝願。對於告別的壹方來說,勸對方“多喝幾杯”,不僅是為了讓朋友多帶走壹份友情,也是為了有意無意地拖延分手,讓對方多留壹刻。“平白無故出西陽關”的感覺是不是只屬於行者?離別,我有很多話想說,卻壹時不知從何說起。在這種場合,常常是壹片寂靜無聲。“勸妳多喝點酒”是壹種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沈默,表達此刻豐富復雜的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過的話比他說過的話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句話雖然只是瞬間,卻是極其豐富的瞬間。

向古老的草地告別

(白居易)

長草是如此的茂盛,每年秋冬枯萎的草都要把草的顏色變濃。

野火不能燒盡它,春風的吹拂可以使它復活。

野草野花遍布古道,陽光下的草地盡頭是妳的旅途。

我再壹次送上了我的知心朋友,濃濃的草代表了我的深情。

[註釋]

1.離婚:繁榮的表象。

2.原文:袁野。

3.榮:繁榮。

4.甜蜜的他們壓在古老的公路上:壹片延伸到遠處的雜草侵占了古道。方圓:壹片草地。

5.並到達搖搖欲墜的城門:在壹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壹片綠色連接著這座荒蕪的城市。

6.啊,朋友的王子,妳又走了,我聽見他們在妳後面嘆息:這兩句話借用了《楚辭》“王孫遊子不歸,春草長得茂盛”的典故。王孫:貴族。這裏指的是妳的朋友。茂盛:草的外觀。

[簡要分析]

這是壹篇應試練習,據說是白居易十六歲時寫的。按照科舉考試的規定,所有規定的試題都必須加上“福德”二字,類似於吟詩。《別了古平原草》就是通過對古平原上野草的描寫,來表達對朋友的告別之情。

詩的第壹句“茫茫草過平原”,緊扣標題“古草”,用重疊的“黎黎”二字形容春草的茂盛。第二句“隨四季來來去去”,再寫出原生世界雜草秋天雕零,春天繁盛的規律,歲月不息。第三句和第四句“野火不曾把它們完全燒毀,它們在春風中又長高了”,壹個寫“枯萎了”,壹個寫“光榮了”,都是“枯萎光榮”的意思的發揮。不管火燒得多麽無情,只要春風壹吹,到處都是綠油油的雜草,生動地展示了雜草頑強的生命力。第五、六句“香他們壓上老高路,直抵搖搖欲墜的城門”用“侵”和“連”描繪春草的蔓延和蒼茫的綠野,“古道”和“荒城”指出朋友們即將經歷的地方。最後兩句“朋友的王子啊,妳又走了,我聽見他們在妳身後嘆息”,點出了告別的初衷。以壹望無際的茂盛春草比喻,彌漫著袁野的送別情懷,情景交融,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