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人詩評木蘭詩

古人詩評木蘭詩

《木蘭詩》最早發表於南朝陳和尚這位睿智的工匠編纂的《古今樂錄》,後被郭茂謙《樂府詩集》收錄。這首詩產生於北魏後期,在流傳過程中可能經過文人的打磨,但基本保持了民歌的情調。這首詩是根據民間傳說寫成的,講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從軍的故事。

全詩分為六個自然段:第壹段,木蘭經過焦慮和思考,決定代替父親從軍。在第二段中,木蘭準備去前線。第三段描寫木蘭十年征戰。第四段說木蘭的歸來沒有得到回報。第五段描寫木蘭的辭職和與家人團聚。第六段以壹個有趣的比喻結尾。

這首詩的藝術成就:

詩歌成功地塑造了光彩照人的傳奇女英雄形象。在詩中,木蘭是壹個美麗天真的少女,也是壹個在戰場上揮金如土,騰躍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自願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參軍,馳騁沙場,以高超的武藝和過人的智慧立下了汗馬功勞。勝利歸來後,我願意回到家鄉,過平靜的生活,不貪圖高官厚祿。她體現了中國普通勞動者勤勞、善良、深沈、勇敢的人格精神,也體現了為父解憂、精忠報國的愛國愛家精神。

敘述是完整的,而且剪裁得很好。全文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按時間順序排列,線索清晰,敘述完整。作者反映的背景相當廣闊,時間上長達十年,空間上從家庭到戰場,到宮廷再到家庭。在豐富的素材面前,作者沒有直接講述故事,而是精心剪裁了事件的全過程,細節詳盡,遺漏省略。這首詩詳細描述了花木蘭從軍的由來、出征的準備和思念親人、辭官歸家的過程,而對花木蘭十年的征戰生活卻作了粗略的描述。作者的剪裁意在突出花木蘭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使花木蘭的形象具有強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氣息,讓人覺得花木蘭是真正的英雄。

敘事描寫的手段也很豐富。有對話描寫,如《花木蘭織嘆》,其實是以父女對話為主線;有壹種特殊的編排和渲染,比如下面的“東市”四句,然後“不聞”和“但聞”的句子在敘述中也是抒情的,沒什麽用。有簡潔籠統的描述,比如十年的競選生活;有對場景和行為的細膩描寫,如壹家人迎接花木蘭,花木蘭回家後的情景等,描寫得惟妙惟肖,情感飽滿,寓意深刻。同時,詩歌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如排比、對偶、比喻、誇張、重疊等,也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生動性。此外,詩歌以五言為主,七言九語同時使用,節奏明快流暢,充滿音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