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內涵深刻的詩或詩詞?
關於詩歌的內涵,對於詩歌讀者來說,內涵就是“讀者通過詩歌的文字所能體驗到的境界”。而人的感情是復雜的。對於詩歌的作者來說,創作時有以下幾種情況。壹、內心感情強烈,情緒澎湃,感情直白。這類詩的內涵對讀者來說是顯而易見的,豪言壯語和求愛詩大多如此。比如清平樂(宋代劉過),是塞北新人。獲取真正的新聞。沒有壹個希迪的居民。五更,可汗為位而戰。魏氏還是個父親。熊賺了幾百萬。看看假金,換個姓回歸真王。看織女(南北朝範雲)的詩,全是水。夜,夜空,自憐不遺余力地為自己辯護。這條河是空的。壹寸之內有很多感覺。壹顆心懸而未決。願做壹對青鳥。* * *在蜀之前。第二,更多的情況下,中國古典詩詞是“文曲,意蘊深長”,這也是中國古典文人普遍追求的壹種美。這就造成了不同的讀者理解不同的情況。也許最著名的是“春江花月夜(唐《張》)”,春潮在,明月生於海。我隨波逐流千裏,江邊無月。河水繞著方甸流,月光像霰壹樣照在花林上。霜在空中流動,妳飛不起來,但妳看不到汀上的白沙。江面上的天空沒有塵埃,天上有壹輪孤月。誰第壹次看到河邊的月亮?江悅年初什麽時候拍的照片?人生代代不息,江月只是年年相似。我不知道江月在等誰,但我看到長江在送水。白雲已去,青楓不知所措。今晚誰去劃船?哪裏懷念明月樓?可憐人徘徊樓上月,應留人補鏡。玉壺的簾子卷不起來,卻被刷回鐵砧上。此時,我不認識對方,我希望中國逐月照耀妳。鴻雁在天上飛,魚龍潛在水裏跳。昨夜夢見閑池落花,窮春未歸。春天河水流走,河塘落月西落。斜月藏海霧,碣石瀟湘路無限。不知多少人月歸,月搖滿河樹。這篇文章瀟灑,婉轉動人,情景交融,被很多人推崇為古風第壹。不過,如果非要說裏面要表達什麽,估計還是很值得研究的。這裏就不多說了,妳自己體會壹下就好。第三,很多時候作者出於各種原因不想讓讀者看到這篇文章的內涵,所以故意隱藏的很深。這就需要讀者具備豐富的文學知識和理解能力,經常參考作者平時的言行,通過體驗才能完全理解。當然,這類詩如果不是特別精彩,很難知道它的含義,但有壹個著名的例子。是清朝對李白《夜闌人靜》的修訂。把我們現在流行的版本和整個唐詩對比壹下,大家不難看出。還有壹首現代古典詩人寫的詩,《四大奇觀》春之聲。“暖樹使早鶯先照,池邊枝吟。沖浪更喜歡爭高,怕蛙聲不好聽。”通過這幅畫卷,夏可以看出壹些用心,但很多朋友並不理解。這恐怕也是作者用心良苦的作用,並沒有打算讓人看到。4.詩人也是人,不能指望每壹首詩都有深刻的道理和崇高的精神實質。換句話說,有些詩是沒有內涵的(可能我沒看到,但我相信這樣的詩肯定存在)。這樣的詩歌靠什麽吸引人?要看精妙的文字。再來看看《破軍》(宋《晏殊》)。“燕子來時,通訊社,梨花背後是清明。池塘上三四點,葉底有壹兩只黃鸝,晝長絮輕。對東方女伴微笑,桑道迎。疑是昨夜做了好夢,袁今日爭草,笑逐顏開。”這個詞的精神實質按現在的思想道德標準來看是很庸俗的,但這個詞的文字清新優美,像壹幅細致的遊春圖。同樣是被後人傳唱。關於詩歌的內涵與文字的關系,詩歌畢竟是壹門藝術,如果妳能在讀給讀者聽後有壹種美好的感覺,比如喝杯茶,這也是詩歌的功能之壹。即使是內涵深刻的詩歌,如果寫得生硬,沒有藝術表現力,也很難被別人欣賞。所以我個人認為詩歌的美是第壹位的(戰爭等非常特殊的情況除外),讀者只有先能以文字吸引人,才有興趣去探索詩歌的內涵。壹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嶽飛的兩首詩《滿江紅》和《滿江紅》,壹怒之下沖上皇冠,歇在欄桿上。仰頭,仰天長嘯,剛強兇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雲與月。不要等著看年輕人的頭白了,空了,難過了。靖康恥,猶未雪;朝臣何時恨之入骨!開著長車突破賀蘭山的缺失。餓了吃豬肉,笑了渴了喝匈奴血。留下來從頭收拾舊山河,上青天。遙望中原,“滿江紅”遙望中原,城垛林立。想起那壹年,花遮楊柳,護鳳臺龍亭。山前明珠萬歲,澎湖寺滿歌。至今鐵蹄滿郊,塵惡。兵在那裏,膏在前線。人們和平相處,填補空白。嘆山河同,千村疏。當妳要求壹個銳旅,用鞭子橫過清河羅。然而我還是回來了,繼續我的漢陽之旅,騎著黃鶴。兩譚精神實質相近,但在感染力上仍有相當大的差異,以至於很多人懷疑《滿江紅》是不是嶽飛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