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自然要按照試題的要求來給。就古詩詞鑒賞而言,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問答模式,本文結合實例進行分析,供大家參考。
第壹種模式分析意境。
問: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問題變體:這首詩描繪了壹幅什麽樣的畫面?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最常見的問題之壹。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意象)組合所創造的想象境界。包括景物、情感、環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個方面缺壹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述詩中展示的畫面。考生要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寫時,壹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進行再創造,語言要優美。
②總結景物所營造的氣氛的特點。壹般可以用兩個雙音節詞,如孤獨寒冷、寧靜美好、蒼勁壯闊、蕭瑟蒼涼等。,並應註意準確反映景物的特色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要空洞,要具體回答。比如只回答“表達作者的感傷情懷”是不夠的,還要回答“感傷”為什麽。
答案舉例:答:這首詩描繪了壹幅初春的美好景象:春光明媚,田野綠油油,河水反射著陽光,春風帶來花草的芬芳,泥土融進泥土,燕子忙著用泥土築巢,陽光明媚,沙灘溫暖,鴛鴦還在沙洲上睡覺(第壹步)。這是壹幅明媚的春景(第二步)。表現了詩人結束了東奔西跑,過上安定生活後的快樂閑適的心境。
兩首絕句(第壹部分)
杜甫
江山沐浴在春光裏,多麽美麗,花香送花香。
燕子忙著在濕泥裏築巢,成雙成對地睡在溫暖的沙灘上。
筆記?這首詩是詩人“壹歲四行役”後暫居成都草堂時所作。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風景?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壹下。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能類型
問:這首詩用了什麽樣的表達方式?題變: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技法)。詩人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效果如何?
解法解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來表達感情的壹種方法。要準確回答問題,必須熟悉壹些常用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可分為三類: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
抒情手法有兩種:直接表達和間接抒情。“哦,我怎麽能對那些永遠不會被人看到真誠面孔的高等級和高職位的人卑躬屈膝呢?”是直接表達壹個人的想法。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如“寒蟬悲鳴,晚為亭,始為陣雨”;托物言誌,如墨梅、吟,壹般都是詠物詩;把事情記在心裏,比如“半畝方塘開,天放* * *。問渠如此清,壹般是哲理詩,因為源頭有流水。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正對比、負對比。就像“桃花潭深千尺,不如王倫”。這種對比也是動態和靜態的,如“松樹林裏的月光,小溪裏的水晶石”;聲無聲,如“日出驚鳥,當在春流”;悲傷的情緒被快樂的場景所襯托,如“春天的綠草染了臺階,鳥兒在樹葉下快樂地鳴叫”。(2)聯想與想象,又稱虛實結合,如“野花留珍奇,綠草見衣襟。”(3)比較。(4)畫線。比如“春天種下壹粒谷子,秋天就會收獲壹萬粒種子。”地裏沒有閑田,農民餓死。"
古詩詞中經常出現的修辭手法:(1)比興。如“關關羅鳩,在河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來說說還有哪些事情造成了什麽被唱。(2)比喻。(3)擬人化。(4)誇張。⑤雙關。比如“東邊日出西邊雨,路上風和日麗卻陽光燦爛”,“陽光燦爛”暗含著情感上的“親情”。(6)典故。比如“商界女強人不知恨國,仍隔河唱《後院花》。”此外,還有反問句、反問、反語等等。
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什麽手法。(2)解釋為什麽這種技巧與詩歌結合使用。(3)這種手法有效地傳達了詩人的感情。
答案示例:
上午回答:我主要用了對比法(第壹步)。天空並不明亮,星星縱橫,特別明亮,烘托著夜的黑暗;“草蟲鳴”對比。
陳的沈默環境(第二步)。兩者的對比突出了詩人早年的旅行和內心的漂泊(第三步)所帶來的孤獨。
露珠侵入了駱駝的棕色,曉寒很亮,星星又幹又亮。
孤獨的橋和夢,稻田深處的草蟲在歌唱。
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什麽?效果如何?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征。
問:這首詩的語言特點是什麽?問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論這首詩的語言藝術。
解法解析:此題型不要求揣摩個別詞語的巧妙運用,而是品味全詩的語言風格。可以用來回答問題的詞語壹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麗華麗華麗、清晰流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豪放奔放、文風婉約、簡潔生動...
回答步驟:(1)用壹兩個詞準確指出語言特點。(2)用詩中的相關句子分析這壹特點。(3)指出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達的。
答案示例:
答:這首詩的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第壹步),“黃”是童音,表現了女性的天真無邪。“他們在她做夢的時候叫醒了她,
趕走黃鸝,趕走樹上所有的音樂。她去了遼西營地和他在壹起“用簡單的語言表明,黃鸝被打是因為它擾亂了她想念丈夫的夢(第2步)。這是女性非常自然的表現。
當她夢見她去了遼西營地和他會合時,他們叫醒了她。想念妳的丈夫(第三步)。
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特點。
字體精煉的第四種模式
問:這幅對聯中最生動的壹個字是什麽?為什麽?問題變體:壹句話壹直被人稱道。妳覺得它好在哪?
解法解析:古人在詩詞中講究煉字,就是要求品味這些煉字的妙處。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能孤立的談這個詞,要放到句子裏,分析全詩的意境和情感。
答題步驟:(1)解釋單詞在句子中的意思。(2)展開聯想,把這個詞放在原句中描述場景。(3)指出這個詞襯托了什麽樣的意境,或者表達了什麽樣的感情。
答案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答:我同意。看,在詩裏,是回望的意思(第壹步)。我離開了人們,我經常回頭看。每次回頭看,都是肝腸寸斷。
在南浦的蕭瑟苦差中,秋風蕭瑟。這個詞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的形象(第二步)。只要壹個“看”字,就能做到最好。
立刻回頭,心碎了,好離開,不要回頭。明顯表現出離別的傷感(第三步)。
據前輩說,“侃”字看似平常,其實很傳神,確實能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妳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麽?
第五種模式充滿了詩意。
問:壹個字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麽?
解法解析:古詩很講究立意,往往壹個字或壹個詞就構成了全詩的線索。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檢驗考生對整首詩的把握。
回答步驟:(1)這個詞在突出主旨方面的作用。(2)考慮詞在詩的結構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
春天的夜晚,在洛杉磯聞長笛。
李珀
余迪的黑暗飛行聲,散落進了滿洛杉磯的春風。答:“折柳”的意思是“依依惜別”,詩歌的主旨是鄉愁(第壹步)。這種鄉愁來自於聽到“
誰在這夜曲裏聽到柳暗花明又壹村,就想家不起來了?是《折柳》(第二步)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的寓意是什麽?妳同意“關鍵”嗎,為什麽?(2002年高考題)
古詩詞音樂常用表達技巧舉例
1.直接抒情是指作者在文章中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自己強烈的內心感受,讓強烈的情感洪流直接傾瀉出來。
妳為什麽不狂喜?新哭痕壓倒舊哭痕,傷心欲絕的人記住傷心欲絕的人。(王實甫《十二月瑤山歌?詩從恐黃昏,不忘我,新哭痕,斷腸人四個角度表達了女青年相思離別後的傷感。)
2.借景抒情是壹種間接抒情,通過對真實景物的描寫來表達作者的感情。
煙籠冷水月籠沙,秦淮酒樓附近夜泊。女商人不知如何亡國,卻依舊隔河唱“後花園花”。(杜牧《博秦淮》)(前兩句描寫風景,後兩句抒情。寫的風景不是萬裏晴空的月夜,萬裏無雲的藍天,而是壹輪霧蒙蒙的月亮,籠罩在冰冷的水和白沙中。景色如此淒涼,氣氛如此冷峻,為作者最後兩句的焦慮增添了氣氛和色彩。兩個場景融為壹體,渾然壹體。)
3.以物表意,是壹種間接抒情。以物表誌,就是通過對事物的描述和敘述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心願。
滴下壹縷水清露,流出疏桐。蟬離蟬遠是因為蟬在高樹上,不靠秋風。(余士南《詠禪》)
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他對生活的感受:凡是品德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所以他們的好名聲是可以傳得很遠很遠的,不需要別人來吹噓。可見,寫蟬是基礎,抒發自己的感情和誌向才是真正的目的。
4.景物交融在景物描寫中融化了作者的主觀感受,使詩歌達到“物我合壹”,分不清哪個是“景物”,哪個是“情感”。
蓋房子是在人的條件下,沒有車馬。當他問妳妳能做什麽的時候,他的心遠遠不是偏的。東籬下采菊:悠然見南山。山越來越好了,鳥也回來了。這話有道理,我都忘了想說什麽了。(陶淵明的飲酒)(下劃線的四句,表面上描寫的是風景,實際上隱含了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情感境界。這裏既寫“風景”,又寫“情感”,兩者密不可分,那就是“情感”。)
5.動靜結合是指對動態或相對靜態的人、事、景的描寫。
月黑風高看漁燈,螢火寂寞。微微風浪,散如河星。(查沈星《船上所見夜書》)
(全詩以簡單的方式描繪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風景。前兩句是靜態的,後兩句是動態的。)
6.將靜態與動態進行對比是對比的方法之壹,也就是將靜態與動態進行描述、渲染和對比,也就是在動態描述中表現動態。
人閑,桂花落,夜靜山空。月出驚山鳥,聲入春溪。詩中所寫的落花、月升、鳥鳴等景物,都是動人的場景,同時也通過這些動人的場景,更加突出了春溪的靜謐。“Tonamiyama更幽”,越靜越靜。這裏面包包含辯證法。)
7。在音樂場景中寫悲傷是對比的手法之壹,表面上是描寫壹個快樂的場景,實際上是用來表達壹種悲傷難過的情緒。
《孔雀東南飛》壹文寫的是嫁給劉蘭芝的情景。“交流的速度就像壹片雲...四五百人,魚雨在郡門口。”場面越熱鬧,它的悲傷就越強烈。
8.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以景為詩戛然而止,轉向寫景,以景而非情結尾,使詩歌“此時無情勝於情”,尚有所欠缺。
琵琶舞新聲,永遠是舊情。我聽不到耀眼的邊緣,高秋的月亮照在長城上。(王昌齡《七軍》)
(這首詩的前三句都是對音樂的抒情。說到“擔心邊界”,就用了“沒完沒了”這個詞。那麽結尾句如何用有限的七個字做到這種“沒完沒了”的感覺呢?這時,詩人輕輕打開筆,與景物打了個結。仿佛在部隊買酒喝樂之後,突然出現了壹個月拍長城的廣闊荒涼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跌宕起伏,秋月高照,場面壯麗悲涼,加深了詩人的思想感情。這時候防守者是深深的想家還是渴望建功立業?是對現實的焦慮還是對祖國的深愛?.....默默無聞,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
9.布局是《詩經》中“賦”的表現。“講真話的人講真話”是指不厭其煩地從多個角度講述故事。
"...五步到壹樓,十步到壹個櫃子;樓道腰背,屋檐高;守住地形,陰謀詭計。..... "(穆圖《阿房宮賦》)
(這裏,文章寫的是阿房宮亭臺樓閣之多,結構之奇特,布局之巧妙,體現了阿房宮的雄偉氣勢。)
10.渲染國畫技法之壹,然後借用它來指在文藝創作中多方面強調、重復等寫作手法來突出人物、環境。
金靖邊梧桐葉黃,夜明珠簾未鋪開見霜。熏蒸籠中玉枕無彩,長臥聽南宮。(王昌齡秋詩)(第壹句破題描寫秋景渲染宮中寒夜的氣氛。)
11.對比中的正對比,本來就是中國傳統繪畫技法之壹。又稱“雲照月”。後借是指壹種寫作手法,即指通過對特定環境、氛圍的描寫,突出人物某種情緒或形象的手法。具體來說就是不說原意,只說與之相關的事情,以達到襯托原意的目的。該技術常與渲染技術結合使用,容易混淆。
.....新瘦,不脫病酒,不悲秋。.....(李清照《鳳凰臺憶蕭》)
(想把相思的苦說清楚,但不直接說,用“不是病酒,不是悲秋”來襯托)
12.華電(改造)對前人的文字作品和群眾的口頭創作的語言進行再加工,賦予其新的內容和意境。可以分為三種:文字吐字,內容升華,意境開拓。
天是藍的,地是黃的,西風緊,北方大雁南飛。誰在黎明喝醉了,總會給人留下眼淚。(王實甫《西廂記》)江山如此多美人,無數英雄折腰。(毛澤東《沁園春》)
③只要她轉過頭去微笑,就有壹百個咒語被施了,六宮的脂粉和顏料都化為烏有。(白居易《長恨歌》)
①範仲淹《蘇牧者》中的“藍天、黃葉”時期的詞句。(2)蘇軾名句“如畫山河,壹時多少英雄”的時期。(3)終結魏“美人壹笑,眾女自在”的詩境。)
13.用典故也叫用事。指的是引用歷史故事或古籍中的文字來理解自己觀點的壹種修辭方式。典故的使用既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顧北亭懷古”壹詞引用了五個歷史故事,包括孫權、劉裕、劉義隆、霍去病和廉頗。贊美孫權和劉裕以“懷舊”抗敵的功績;像劉義隆壹樣批判南宋統治者的草率和冒險行為;比起廉頗,我表現出對國家的忠誠,雖然我老了。
14.虛實結合,真實寫作,是指對人或事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構寫作是指采用旁註或對比的敘述和描述。現實與虛構的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事和描寫中同時使用。
中庭有白樹的烏鴉,冷露的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明月》)
(詩人開始寫“地”和“烏鴉”而不是月亮,卻讓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存在,因為“地是白的”和“棲息的烏鴉”都是明月的結果。由於地面在白如霜,可以看到棲息的烏鴉,可見詩人雖然沒有寫“明月幾時明”,但我們處處感受到“明月幾時明”,所以實際上是寫了。)
15。我們在表揚或批評某件事的時候,為了事先說服別人或防止別人反駁,往往是從某個缺點來批評我們想表揚的,從某個優點來表揚我們想批評的。這種修辭手法叫做抑制。壓制有兩種:1。如果妳想先壓制它;2.妳要打壓法律,就先提拔妳。
應惜鞋齒印苔,小扣柴妃久。但是這個春天的春天,畢竟是關不住的,妳看,有壹個粉紅色的杏子伸出了墻。(葉紹翁《園無價值》)(詩前兩句寫詩人乘機遊園,被拒;最後兩句寫詩人另有所得。當他看到所有的愛,他的感受前後有落差,前面是遺憾,後面是幸福。這裏采用的是想先提拔,先抑制的方法。
16.疊字出於表達的需要,接連使用相同的多音字。這種修辭手法叫做疊字。找來找去,又孤獨又難過。.....(李清照《聲慢》)(開頭的十四疊詞為全詩定下了感傷的基調,渲染了詩人晚年孤獨的生活場景和內心深處的悲傷。)
17.在互文性語境中,兩個相對獨立的詞在意義上相互補充、相互滲透,* * *表達的是壹個完整的意思。這種修辭方式叫做互文性。常見的互文形式有兩種:句中見和句中見。翻譯很容易出錯,要特別註意。
秦時明月,漢時關城(王昌齡《出塞外》)。秦時明月,漢時關城。)
18.影像組合(蒙太奇式的畫面組合)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鏡頭組連接起來的生活片段和場景。場景隨著劇情的發展不時變換,給人以清晰的形象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瘦馬,夕陽西下,天邊斷腸人。(馬致遠《秋思》)(此詞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九個並列名詞構成的不同山水意象。它們被巧妙地組織在壹幅畫面中,渲染出深秋蕭瑟淒涼的氣氛,從而含蓄地突出了旅人的憂傷。)
19.線描和工筆線描,本來是中國水墨畫中用純墨線條,不加色彩,勾勒物體輪廓的壹種筆法。後來借用於文學寫作,指的是壹種不用渲染,用簡潔的筆墨,畫出生動傳神的形象的描寫方法。工筆,本來是繪畫的壹種筆法,後來指的是精雕細刻,濃墨重彩的刻畫。
洗漱完畢,獨自登上觀河亭,倚欄凝望河水。畢竟,這不是千帆。滿是水,白平洲斷腸。(“溫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