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20世紀30年代文學創作的特點如下

20世紀30年代文學創作的特點如下

20世紀30年代文學創作的特點是:

20世紀30年代文學發展的基本特征受到現實政治鬥爭、階級鬥爭和社會革命的強烈制約和影響。左翼文學運動和民主作家的文學活動是推動20世紀30年代文學發展的主要力量。它們各自的發展演變和相互影響,構成了20世紀30年代文學發展的基本歷史特征。民主派作家的文學活動為20世紀30年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們創辦了《文學》、《文學季刊》等壹大批著名刊物,形成了許多具有不同文學見解和創作傾向的作家群體。他們非常重視藝術規律,創作成就顯著。老舍、巴金、曹禺、沈從文等。,都成了優秀的人。

20世紀30年代的創作具有鮮明的特色。從文學內容來看:用科學的社會理論(如茅盾等左翼作家)分析中國社會;從文化層面批判社會,探索人生(如老舍、京派作家);題材內容空前廣泛,涉及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尤其是農村破產、農民苦難和反抗鬥爭的內容。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影響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於1930在上海成立。魯迅在成立大會上作了《對左翼作家聯盟的看法》的演講。左聯是文藝界進步作家的統壹戰線,是黨直接領導的文藝團體,支持革命運動,揭露黑暗。

1.左翼聯盟的成立促進了左翼文藝運動的發展。戲劇聯盟和中國的詩歌會使左翼文藝運動成為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文藝運動。

2.密切文藝和革命的聯系,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的鬥爭。

3.粉碎了國民黨的文化“圍剿”,進壹步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舉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文學普及討論。

4.批判清算革命文學早期創作中的錯誤傾向,特別是革命的浪漫主義傾向,貢獻新題材、新題材、新人物、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