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天安門詩歌”的背景是什麽?

“天安門詩歌”的背景是什麽?

10月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逝世。噩耗傳來,舉國悲痛萬分。而當時位高權重的王、張、江、姚"四人幫"卻欣喜若狂。他們千方百計壓制和阻撓人們的悼念活動,肆無忌憚地散布謠言,繼續誣陷周恩來同誌。在這些犯罪活動的背後,他們加快了篡奪國家最高領導權的步伐。面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1976年3月底,南京首次出現了反對“四人幫”、保衛周恩來的大標語。接著,鄭州、福州、Xi、太原等地開始以各種方式公開悼念周恩來同誌。4月5日前後,北京數百萬群眾聚集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用淚水、黑紗、白花、詩歌、挽聯、花圈、誓言、講話、血書等表達對這位人民的好總理刻骨銘心的哀思,痛斥和痛斥“四人幫”的滔天罪行。當年,天安門廣場成為壹個莊嚴肅穆、陣營分明的戰場,儲存在人們心中已久的愛恨情仇如火山熔巖壹般在generate中迸發出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挽救自己的厄運,“四人幫”使用國家機器鎮壓運動。作為五四運動的重要表現形式,詩歌是人民的主要戰鬥武器。在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成千上萬首詩被張貼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周圍。這些詩的作者絕大多數是普通工人、學生、農民、士兵和幹部...他們用難以抑制的激情在詩歌中表達了對周恩來的熱愛和對“四人幫”的無比痛恨。這就是“天安門詩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