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博和魏爾倫之間毀滅性的愛情崩潰後,魏爾倫繼續寫蘭博的詩1874:
魏爾倫為蘭博寫的《我心中的淚》。
淚水在我心中流淌,
雨正落在這座城市上;
哪裏來的壹陣心酸?
把我摔得這麽慘?
啊,溫柔的雨!
地面和屋頂應該協調壹致。
對於壹顆沮喪的心
啊,雨之歌!
像這樣毫無理由地流動,
讓我心裏好酸!
怎麽會?沒完沒了?
這種悲傷感也是無緣無故的!
還能有更多的痛苦嗎?
沒有辦法安慰人?
既不愛也不恨,
我的心好痛。
17年9月,蘭博,壹位17歲的年輕詩人,帶著保羅·魏爾倫的壹封信來到巴黎。此前,魏爾倫讀過蘭博的壹首詩《醉舟》,大為驚嘆。沒有人能預見到這是壹段史詩般浪漫的開始——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詩人之王”保羅·魏爾倫愛上了比他小10歲的才華橫溢的詩人蘭博。
這是壹場不被世俗所允許的同性之愛。兩人同居後,生活奢侈放縱,喝酒抽大麻司空見慣。他們的行為不被巴黎的文學精英所容忍,而蘭博的傲慢更是令許多人反感。在此期間,蘭博寫了許多強有力的詩歌,他的詩歌成就甚至超過了象征主義文學的先驅波德萊爾。
1872年,魏爾倫拋棄了妻子和挨餓的兒子,帶著蘭博私奔到了倫敦。然而,壹年後的夏天,兩個戀人在布魯塞爾火車站吵架了。暴躁的魏爾倫掏出手槍,向提出分手的蘭博開槍,打傷了他的手腕。盛怒之下,蘭博報了警,魏爾倫被逮捕了。
在被捕期間,魏爾倫被迫接受了壹系列羞辱性的心理治療,因為魏爾倫的妻子指責她的丈夫與蘭博有不正常的“友誼”。在審判中,法官判處魏爾倫兩年監禁,盡管蘭博壹再聲稱他已經撤回了對魏爾倫的指控。
1875年,蘭博和魏爾倫在德國最後壹次相遇。此時,魏爾倫已被釋放,並被迫皈依天主教。此時,蘭博已經受夠了自己早期的放縱,基本放棄了寫作生涯,開始從事壹些能給他帶來穩定收入的工作。他開始在歐洲大陸徒步旅行。在這段時間裏,他不再與男性產生同性感情,而是與當地多名女性戀愛。
魏爾倫回到了巴黎。他拋棄了親戚,不得不去鄉下教書。魏爾倫後來東山再起,重返巴黎,成為那個時代的“詩人之王”。好景不長,這位自稱“被詛咒的詩人”又過上了酗酒放蕩的生活,最後貧病交加而死。
蘭博死於37歲,魏爾倫死於52歲,兩人都被認為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