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他和孫中山壹起創建了鐘惺會。我和他壹起去天津給李鴻章寫信,自然失敗了。此時甲午戰爭壹觸即發,慈禧太後卻忙著過六十大壽。他們深感震驚,放棄了依靠清政府改良的幻想,更加堅定了推翻清朝統治,創建民主共和國的決心。
後來,孫中山先生去檀香山建立了鐘惺協會。他留在廣州和香港從事革命聯絡工作。他把父親給他的豐厚遺產拿出來作為活動經費,支持活躍在海外的孫中山。
第二年,甲午戰爭真的失敗了,人民激動不已。他們決定通過武裝起義把廣州作為革命根據地。會上,受孫中山委托,他設計了藍天白旗,並提出:“願朝陽永遠照耀我們的土地,不要忘記各地先烈的鮮血。”
他認為有必要展示革命黨人自己的旗幟,以示與清朝的決裂,作為發動起義的標誌(這就是後來同盟會和國民黨的旗幟)。
擴展數據:
魯的革命生涯
歷史上的魯董浩被國父孫中山譽為“中國歷史上為* * *和革命而死的第壹人”。1883年秋天,孫中山從火奴魯魯回到家鄉。他與孫的交往更加密切,從孫那裏接受了許多歐美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我很欣賞孫對政治革命的宣傳和對清政府腐敗和社會陋習的抨擊。他和孫姜壹起在村廟的北極殿砸神,這是地主們不能容忍的。於是在165438+10月,他被迫離開家鄉,避免去香港。在香港,他和孫壹起加入了基督教。
不久,我去了上海電報學校學習。畢業後,我在上海電報局做翻譯,後來我被提升為領班。1890年,他在家鄉結婚時,恰好孫中山在香港、廣州、、遊烈、等地探索革命救國之道,於是留在孫等人身邊“談叛亂”,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四匪”。
他積極“支持孫中山的政見”。他們共同確定了派滿的宗旨,旨在“警醒黃之魂,光復漢室”。1893年冬,他被召集到廣州廣雅書店抗風亭開會,策劃創建革命組織,提出組建以“驅逐韃靼,恢復中華”為宗旨的鐘惺會。但由於人數少,沒有形成具體的組織。
1894年初,隨孫回鄉,幫助孫起草上海李鴻章文稿,要求向西方學習,改革政治、經濟、教育制度,以求國家富強。二月,他陪孫經上海到天津,上書李鴻章,希望接受維新思想。然而,他們沒有被接受,他們帶著憂郁和怨恨回來了。
從此,他放棄了和平改良的幻想,投身於推翻清朝的革命鬥爭。他在香港從事與陳少白等人的革命聯絡工作。
百度百科-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