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頌
唐朝:羅賓國王
白天鵝,白天鵝,彎頸,噴火上天。
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綠色的水中;紅色的腳底,撥動著清澈的水。
壹.翻譯
白天鵝,白天鵝,彎著脖子,向天呼喚。
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綠色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攪動著清澈的水波。
二、創作背景
小時候,羅住在義烏縣北部的壹個小村莊裏。村外有個池塘,叫羅家塘。每年春天,柳條在池塘邊飄揚,水清澈見底,大雁在水面上成群結隊,景色格外迷人。壹天,家裏來了壹位客人。客人見他英俊聰明,就問了他幾個問題。羅賓國王回答問題像流水壹樣,這使客人們感到驚訝。當王洛賓跟隨客人來到羅家塘時,池塘裏漂浮著壹群白鵝。客人們對嘗試王洛賓很感興趣,所以他們指著鵝,請他用鵝寫詩。王洛賓稍加思考後寫下了這首詩。
第三,欣賞
1.在詩中,小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和心態去理解和觀察鵝,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比如把鵝的叫聲描述為“歌”。同時也傳達了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白發”“綠水”“紅掌”“清波”相映成趣。
2.第壹句用了三個字“鵝”來表達詩人對鵝的喜愛。“鵝”這三個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裏玩,很開心,喊了三聲“鵝,鵝,鵝”。
3.第二句“去想向天歌”描述的是大雁鳴叫的方式。“曲香”這個詞形容大雁對天歌唱的狀態,非常準確。鵝的歌聲和雞的歌聲不同,雞是拉著脖子在唱歌,鵝是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