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
家鄉的歌是清遠的壹支笛子。
它總是在夜晚隨著月亮壹起響起。
家鄉的面貌是壹種模糊的失望。
像霧中的波浪
分別後
鄉愁是壹棵沒有年輪的樹。
不會變老
鄉愁
余光中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
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裏,我媽媽在那裏。
當我長大後,
鄉愁是壹張窄窄的車票,
我在這裏,新娘在那裏。
後來,
鄉愁是壹座短暫的墳墓,
我在外面,我媽媽在裏面。
現在,
鄉愁是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裏,大陸在那裏。
琦君的春酒
農村的新年很長。元宵節過後,壹年還沒有完全結束。還有家家請喝春水的節目,再次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覺裏,它的氣氛有時候比初壹到初五五天的大年初壹還要熱鬧。原因是:過年的時候,孩子們不允許在大廳和廚房玩耍,怕撞到對方,打碎碗和燈。尤其,我是女生。蒸餅的時候不允許把腳放在爐洞邊上,也不允許隨便搶吃的,因為很多都要先供奉給佛祖。當我說我在工作中應該特別小心,並要求更多的運氣時,我感到非常受約束。元宵節過後,大人們覺得我們都很聽話,也沒鬧。從佛寺和神社交換來的供品都堆在壹個大壇子裏,都給我們吃。特別是家家戶戶輪流請他們喝春酒。我是我母親的代表。我總是壹馬當先,不請自來,吃得像只蜜蜂,手捂著背壹大包回家。
但說實話,我家吃的很多,就連北平送的金絲棗、巧克力糖,花生、桂圓、松糖之類的都不稀罕。那麽我最喜歡什麽呢?這是我母親在冬季至日那天釀造的八寶酒。到了喝春酒的時候,我會打開給大家品嘗。“補氣,健脾明目!”母親總是自豪地說。她又轉向我說:“可是妳只能舔壹個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過分了。”其實在她說完之前,我已經偷偷把手指放進杯子裏好幾次了,指甲縫裏已經舔過很多甜酒了。
八寶酒,顧名思義,由八種酒配制而成,即黑棗(不知道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米仁和兩枚橄欖。要泡壹個月,打開,酒裏加藥,恨不得壹次喝三次。母親只給我倒了壹小杯底部的壹點。我拿著它聞了聞。我四處走動。有壹次,過門檻時不小心摔倒了。杯子拿在我手裏,但酒灑在了我的裙子上。抱著小花貓時,它會舔舔,然後睡著。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酒仙!
喝完春酒回來,我媽總會聞聞我的嘴,問我喝了幾杯酒。我總是說:“就喝壹杯,因為裏面沒有甜的東西。”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她自己請鄰居吃春酒,並確保給他們每人倒上壹杯甜酒。我呢,就靠在大家懷裏,用筷子點酒,舔壹下。
除了春酒,我家還有壹個特別的節目,就是喝壹杯。每當村裏有人急需用錢的時候,就要召開會議,把12個人召集起來。第壹個月,團長總要請這十壹個人喝春酒作為獎勵,地方必須借用我的大花廳。宴席是從城裏叫的,和農村所謂的八個山藥,五個菜,八個菜(也就是八個涼菜,五個菜或者八碗熱菜)不壹樣。城裏的宴席叫“十二菜”(大概是四個涼菜,四個熱炒,四碗燉菜),是最講究的宴席。所以,如果壹個鄉下人向別人表示感謝,口頭上的話就是“我請妳吃十二個菜”。所以每年正月,喝完鄰居家的春酒,我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的十二菜宴。
母親從不參加會議,但她總是高興地請大家到客廳,能給春節增添幾分歡樂。園丁阿彪叔叔還把煤氣燈玻璃罩塗上黃油,點燃後掛在花廳中央,讓大家在吃酒的時候打拳吶喊,特別歡快。我呢,會議領導旁邊坐著的肯定有人得吃得喝得。這時候媽媽會捧壹瓶自己釀的八寶酒給大家品嘗。
宴會結束時,會先給每個人壹條印花手帕。我和媽媽也有壹個,所以我得到兩個,我非常高興。大家喝著甜甜的八寶酒,問媽媽裏面是什麽寶貝。母親驕傲地壹遍又壹遍地說著,臉頰因喜悅而泛紅,仿佛喝了酒。事實上,媽媽從來不摸嘴唇。
不僅僅是酒,我媽壹年四季勤快,做這做那,做新鮮獨特的東西,總是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別人問她每種材料放多少,她總是笑著說:“摸摸就行了,我沒有壹定的分量。”但她還是壹如既往地小心翼翼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的每壹件事心裏都有壹桿秤。她常說:“鞋子不壹樣,衣服不壹樣,妳要小心。”
今年,我做了同樣的事情。我給祖先做了八寶酒,給兒子倒了壹杯,告訴他這是“年份酒”。喝了之後,我壹個個長大了。他批判地說:“妳用的是美國酒,不是妳小時候家鄉釀的酒。”
壹句話提醒了我,不是正宗的家鄉味。但是我在哪裏可以找到真正的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