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就靠這個,貴不貴。
牛早上起來,就用雙手犁冬毛。
蚯蚓出土,天吾隨我飛。
群裏又吵又鬧,餓壞了。
我的內心充滿了悲憫,我在乎這兩個悲傷。
撥食添物,黃昏歸籃。
親人更親,但我的心永遠不會動。
《田家史燚》是壹首田園詩。“即時事”壹般指以即時事為題材的詩歌,與“即時景”不同的是有人物和事件。
褚光熙的《田家史燚》以老農壹日耕田為中心,分三個層次寫。前六句是第壹層,按照農時寫的,勤耕。“蒲葉日長,杏花日滿”,寫作季節被眼前的風景壓得喘不過氣來。句式類似《古詩十九首》“日遠,衣日慢”。“老農要看這個”,造老句,不避俗。“要”是“急”、“急”的意思,表示耕者有其田的急切,與“天氣”相對應。“凡牛”“雙甲”都是家族稱謂,“雙甲”指的是我和牛。第二層,四個句子寫的是田伍犁地時覓食的壹個特寫。田又吵又餓,長幼又餓,餓極了。春耕之初就是這樣,知道前壹年的饑荒。詩人通過《吳羊群覓食圖》生動地展現了壹個特殊的背景,深刻地展現了歷史的悲壯壹頁。即使在繁華的唐朝,在“壹個小鎮還藏著千家萬戶”的時候,人都餓了,鳥也餓了,何況人呢?這驚心動魄的壹筆,包含著比具體畫面更豐富的寓意;三樓六句寫“我”(老農),二悲者自傷,悲痛欲絕。“配糧給田伍”不僅是為了嘴裏的糧食,也是為了籃子裏的種子。足以說明空筐黃昏歸來,親人相戀是違背常理的。而“我心不動”這句話,飽含著釋迦牟尼“割肉殺虎”的胸懷,甘願為眾生承受苦難。中國古代的人道主義大概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