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發動侵華戰爭的基本史實。妙林法師則是為了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在虎門進行銷毀鴉片的壯舉。了解《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培養了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鴉片從英國走私到中國的史實,了解資本主義骯臟血腥的歷史,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和毀滅鴉片的虎門愛國主義精神,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牢記鴉片戰爭“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點
本課主要講述中國是如何從壹個政治主權、領土完整、經濟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成為壹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重點關註兩大板塊六個問題:壹、林則徐與虎門銷毀鴉片: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以打開中國市場。2.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3.林則徐與虎門禁煙,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二、中英南京條約:1。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2.清政府被迫簽署了《南京條約》。3.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困難
難點在於如何理解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首先明確半殖民地的含義是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受帝國主義控制和壓迫的國家。半封建社會的含義是,原有的封建經濟已經被破壞,資本主義有壹定的成分,但仍維持著封建剝削制度。然後根據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認識到條約簽訂後,中國雖然是形式上獨立的國家,但獨立的政治已經開始受到外國的幹涉;以自然經濟為特征的封建社會也受到了外來資本主義的沖擊,並不是壹個完整的封建社會,於是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註意,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有壹個發展過程,《南京條約》的簽訂只是壹個開始,不要在理解上犯錯誤。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1.英國走私鴉片到中國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壹、引言框中英國為什麽走私鴉片到中國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並回答。在學生充分討論的情況下,老師總結指出,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四處擴張,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廣闊的中國市場成為它的首選。英國用外交、貿易等手段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但未能完全滿意。後來發現從事毒品交易可以獲取暴利。(當時擁有鴉片獨家銷售權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每箱成本200多盧比,市場上的拍賣價在181785盧比,在中國的售價是2 618盧比,相差833盧比,相當於280多兩銀元,400元人民幣或白銀。)於是英國積極向中國走私鴉片。指導學生看從英國進口到中國的鴉片激增表。
2.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指導學生閱讀免費閱讀卡片,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吸毒現象和我國政府的禁毒決心進行思考和討論。老師又總結了壹下:鴉片是用罌粟汁熬制的麻醉藥品。壹個人壹旦吸了鴉片,就不容易戒掉。壹旦他沈迷其中,就會毀了他的家庭,毀了他的家庭。請讀大炮的歌謠,老師會解釋意思。第壹任英屬印度總督黑斯廷斯在1773年宣稱:“鴉片不是必需品,而是有害的奢侈品。除了對外貿易的目的,是不允許的。明智的政府應該嚴格限制國內對鴉片的消費。”在這裏,英國資產階級認為鴉片有害,應該嚴格限制國內消費;壹方面鼓勵出口,以獲取暴利。這壹目的徹底揭露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無恥和虛偽,認清了資本主義骯臟血腥的歷史。馬克思曾引用英國歷史學家蒙哥馬利·馬丁(Montgomery Martin)的話痛斥鴉片貿易的罪惡:“鴉片貿易比奴隸貿易更殘酷,因為鴉片販子在腐蝕、腐化和摧毀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折磨他們的肉體。”馬克思壹針見血:非法鴉片貿易每年都通過摧毀人的生命和道德來充實英國國庫。
老師讓學生動腦讀題,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總結鴉片進口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危害。會給中華民族帶來什麽樣的後果。
3.林則徐與虎門銷毀鴉片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老師問妳將如何面對鴉片走私帶來的嚴峻形勢?學生們充分討論,各抒己見後,老師得出結論,鴉片走私已經嚴重危害到清朝的統治,於是道光帝派林則徐去廣東禁煙。(說到鴉片的危害,林則徐為什麽禁煙就不言而喻了。)
老師提問:林則徐采取了哪些措施禁煙?收到了什麽效果?學生回答後,老師進壹步建議采取嚴格有效的措施,將繳獲的230多萬斤鴉片在虎門灘銷毀。註意提醒學生,賣煙是通過化學反應進行的,不是燃燒香煙。老師也可以指出,當時外國人並沒有完全相信林則徐真的要禁煙。他們以為林則徐這次會發財。但仔細觀察了整個賣煙過程的各個環節後,發現他們嚴密有序、滴水不漏的組織措施,簡直讓人有機可乘。他們的想法太天真了。林則徐出色的組織能力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讓這些外國人折服,贊嘆不已。虎門禁煙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顯示了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誌。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羅瑞卿將軍訪問虎門時說:“中國近代史上第壹次抵抗帝國主義侵略就是在這裏開始的。到了虎門,就知道什麽是中華民族精神了。”
4.英國發動侵華鴉片戰爭:老師指出,林則徐和虎門銷毀鴉片,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挫敗了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夢想。他們決心發動侵略戰爭,用猛烈的炮擊打開中國的大門。老師問:這場戰爭是林則徐禁煙引起的嗎?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引用德國著名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的名言“戰爭是政治以另壹種手段的延續”,指出開放中國市場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既定政策,這場戰爭是英國資產階級保護鴉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的必然和延續。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會這麽做,只是時間問題。因為這場戰爭是鴉片走私引起的,馬克思說,“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接受壹種叫做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爭被稱為鴉片戰爭。
5.清政府被迫簽署《南京條約》:讓學生讀課本,回答,這場戰爭的結果是什麽?以清政府戰敗的原因為主題的小討論,讓學生有機會自主學習,自由玩耍,表達自我。在此基礎上,老師指導學生看鴉片戰爭示意圖,講述鴉片戰爭的兩個階段:壹是進攻廣州,陷海逼津,道光帝革除林則徐調查;第二,清政府占領香港,進吳淞,進南京,被迫在城下簽盟。綜上所述,建議清朝入主中原後,采取閉關鎖國政策,失去了通過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的機會,卻造成了自滿、愚昧、落後的心態,結果是“落後就要挨打”,在戰爭中吃了敗仗。盡管中國發動了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盡管關天培等愛國戰士英勇抵抗,但戰爭還是失敗了,腐敗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6.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老師提出什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讓學生閱讀《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並引導他們看到割讓香港島的示意圖。引導學生將條約的主要內容概括為六個字:割地、賠款、通商。與學生討論分析後得出結論: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國家開始了反對外來侵略和封建主義的鬥爭,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請總結鴉片對中國的危害,並寫下來。比較壹下,看誰總結的內容全面,文字簡潔。
主要是:壹是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高達1839,中國白銀外流高達1億兩)。二是銀價上漲,導致“銀貴錢賤”。銅幣對白銀的比率增加了。從原來的1000到1500到1,再到2 000到1。清政府規定用白銀納稅,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原來100斤大米賣1000銅錢,可以交1兩白銀的稅。現在需要200斤大米交稅。(3)腐蝕統治機構。清政府因貪賄放私,因貪賄放私更貪。第四,毒害了我國人民的身心健康,給社會帶來了不穩定因素,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第二課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罪行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罪惡行徑,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致使舉世聞名的中國皇宮被焚毀,主權進壹步喪失,土地被奸占,以及在國難之年農民起義軍反抗鬥爭的史實。
本課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聽、看、討論),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即列強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如此囂張跋扈的原因),從而理解太平天國農民運動鬥爭的首要目標為何是清理政府(如果不徹底消除腐敗的根源,今天趕走“法”“英”,明天就會有新的“法”)。
分析民族的強弱,國家的先進落後與其命運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為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強大而努力學習。通過太平軍抵抗洋槍的史實,中國人民壹直有著抵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光榮傳統。
重要且困難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是壹個關鍵點。對於這部分內容,學生只需要掌握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時間和發動戰爭的國家,但教師要抓住課文的題目,講清楚這場戰爭為什麽叫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它與第壹次鴉片戰爭的關系,這樣課文的內容才能上下貫通。
“外國列強侵華罪行”是本課的另壹個重點,也是本課用大量篇幅描述的內容。為了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容易把握這壹歷史事實,可以把罪行概括為八個字:“史無前例的劫掠”(英國、法國)和“最大地割”(俄國)。
這壹課的難點可以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關系”上。這裏,有兩個問題需要澄清。第壹,農民起義軍為什麽首先針對清政府,即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清政府的腐敗是國難的罪魁禍首);首先是通過太平軍抗擊洋炮,講述中國人民的愛國精神和抵抗外敵侵略的光榮傳統。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復習問題:第壹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的簽訂給中國帶來了什麽嚴重後果?當權者滿足他們的既得利益嗎?
介紹壹門新課
1.課文的教學思路可以采用壹條線索三個板塊的結構:
①壹條線索:即《第二次鴉片戰爭外國列強侵華罪行》的正文標題
②三節:由全班的黑板設計組成。
第壹,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
第二,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列強罪行
1.英法火燒圓明園
2.俄羅斯占領的領土(超過150萬平方公裏)
三、第二次鴉片戰爭引發的鬥爭——太平軍抗擊洋槍。
2.具體教學方法
①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這壹課極其簡短,但為什麽要單列壹節?第壹,整體線索結構清晰,邏輯性強。第二,學生無法理解為什麽這場侵略戰爭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而不是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雖然這是後話),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肯定與第壹次鴉片戰爭有關。所以這部分是老師從科目上介紹的,也就是什麽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第壹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因《南京條約》的簽訂,在中國攫取了許多權利,但其貪婪的欲望並沒有得到滿足。為了進壹步開放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他們無理要求“修改條約”。被拒絕後,他們在這裏發動侵略戰爭,以迫使清政府就範。因為這場戰爭是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被稱為歷史上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2)在第二節“大國的罪行”中,我們可以這樣做:
A.談“火燒圓明園”可以用討論的形式來做。也就是老師的解釋:圓明園既是中國封建建築藝術的結晶,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博物館和美術館。被西方譽為“萬園之園”,實至名歸(詳見資料)。讓圓明園這個精致的藝術寶庫在學生心中占據先人的地位。看,就是放壹段火燒圓明園的視頻,讓學生對圓明園有壹個直觀的印象。通過視覺,見證侵略者的殘暴、貪婪和邪惡。通過聽、看活動加深對侵略者罪行的仇恨。討論,即讓學生各抒己見,談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痛訴,激發愛國熱情。
B.俄羅斯土地劃分的行為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第壹,野心——由來已久
二是手段——渾水摸魚(武力逼迫,調解誘導,壹紙決定,強行切割查封),壹步步蠶食。
教學方法可以用壹圖壹表。先“以表讀圖”,再“以圖表示”(用地理方位的方法)。
③第三節可以用連環提問法:中國為什麽會遭受這樣的災難?主觀原因是什麽?民眾反應如何(聯系第壹次鴉片戰爭內容:清政府腐敗,壹再妥協退讓,導致中國局勢壹落千丈)?農民政權抵抗的目標是什麽?結果如何?最後,老師對第壹次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時間、入侵者、主要內容和結果做了總結,以便層層歸納,逐步鞏固,讓學生明白,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主權的喪失和領土的奪取,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進壹步加深,兩次鴉片戰爭的內容得到鞏固, 為掌握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五次大規模侵華戰爭知識的完整性做鋪墊。
第三課收復新疆
教學目標
通過這壹課的學習,讓同學們知道阿古柏侵略新疆,殘酷剝削壓迫新疆人民。我知道,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左打敗了阿古柏,收復了新疆。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如果妳是左,如何打敗阿古柏,收復新疆?”如何評價左,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必將得到人民的擁護。
教學重點
左收復新疆是這節課的重點。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中國的西北大門。其得失不僅關系到中國主權,也關系到維護國家安全。左主張收復新疆,贏得了朝野愛國人士的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擁護。
教學困難
很難說明收復伊犁的重要性和付出代價的必要性。壹座山城有必要用壹大片土地和壹大筆補償款來交換嗎?學生可能不理解,不接受。在教學中壹定要講清楚,當時的俄國強弱懸殊,不付出壹定的代價是不可能收復伊犁的。伊犁是新疆的大門。收復不了伊犁,就等於收復不了新疆,國家安全還是沒有保障。因此,伊犁比那片土地和那些賠款更重要。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1.展示中國地圖,讓學生找出新疆的位置,並問“新疆占我國領土的百分之幾?”然後用“腦筋”讓學生思考,回答“為什麽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壹是滲透主題,二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讓學生知道新疆的重要性。
2.引導學生回顧這壹時期中國邊境危機的情況,然後直接引入新課。
3.講“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故事,提出“蘇聯解體產生了幾個國家”的問題。再問壹遍,“郝漢是哪個國家建立的?”讓學生了解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的起源,明確其地理位置。為後面的學習建立時空觀念。
4.結合新疆地圖或電腦課件,老師在演示的同時,用簡潔的語言敘述了阿古柏入侵新疆的過程。或者讓學生自己制作課件,演示、講解阿古柏入侵新疆的過程,描述阿古柏如何殘酷剝削、壓迫新疆各族人民,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
5.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小字部分,指出俄國和英國無視中國主權,公開承認和支持阿古柏傀儡政權,俄國還直接出兵占領新疆伊犁地區。其犯罪目的是企圖分裂中國領土。
6.“左收復新疆”是這節課的重點。課前,可以安排學生收集有關李鴻章和左的信息和看法。上課時,學生可分為“李鴻章派”和“左派”,就“海防”和“阻防”(指北方四區防禦)的重要性進行爭論。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加深了學生對左收復新疆主張正確性的理解。
7.問:“如果妳是左,如何打敗阿古柏,收復新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8.問“為什麽左打敗阿古柏後不收復伊犁,而是主張外交解決,同時成立反俄指揮部,支持的外交鬥爭?”培養學生學會根據不同情況、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鬥爭策略。
9.引導學生思考“中國用壹塊地,換來伊利的大量補償,值得嗎?”培養學生高瞻遠矚,從全局角度分析問題。
10.以上之後可以問“結合之前所學,妳對左唐宗有什麽看法?”既能鞏固舊知識,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又能培養學生綜合評價重要歷史人物的能力。
鍛煉大腦
想想吧。為什麽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專管西域事務。從此新疆歸中央管轄,成為我不可分割的壹部分。此後,中央政府從未放棄對新疆的管理。
第4課中日戰爭中日戰爭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甲午戰爭的大致情況:日本的戰爭目的;為什麽叫甲午戰爭?黃海海戰;旅順淪陷;阿哈瓦被打敗了。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臺灣省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英雄事跡。
在教師的幫助下,讓學生講述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的英雄事跡,從而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分析說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甲午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吞並朝鮮、侵略中國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戰爭。戰鬥中,以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英勇頑強抗擊侵略。他們是抗日戰爭中的民族英雄。甲午戰爭由於清政府的腐朽、決策集團的妥協退讓和軍備的懈怠落後,最終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日本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教學重點
中日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
教學困難
1894-1895年中日戰爭的性質,中國失敗的原因和《馬關條約》的影響。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查閱相關史料,幫助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2.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分析《馬關條約》和《南京條約》的內容,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具:視頻、教學課件、掛圖。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1.在介紹壹節新課時,老師可以設計這樣壹段引言來渲染氣氛:“同學們,中華民族不僅是壹個偉大的民族,也是壹個多災多難的民族。近代史的恥辱柱上,鐫刻著多少中國人的血淚,記錄著多少殘酷的史實。哪壹個不是發人深省,催人奮進?哪個詞不具有啟發性,不引人入勝?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回到甲午戰爭的歷史時期,領略民族的血淚,回顧慘痛的經驗教訓。今天,我們要學習第四課,甲午戰爭。”這種引入從壹開始就營造了濃厚的氛圍,學生的思維隨著教學的發展而發展。兩個問題既總結了上節課,又為下面做了鋪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黃海戰爭是這節課的重點,包括三個方面:第壹,日本的戰爭目的和戰爭名稱是甲午戰爭。二是黃海戰爭的歷程。第三是黃海戰爭的結果。老師可以先放電影《吳佳風暴》的重要片段,然後讓課前已經準備好故事的學生演講,突出鄧世昌的事跡。學生講完後,老師做了總結。請學生註意相關的地圖和圖片資料。
3.黃海之戰後,李鴻章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實力,下令北洋艦隊“護船避戰”,躲在阿哈瓦軍港,不得出海巡邏迎敵。這樣黃海的制海權就被日本艦隊控制了,然後中國就遭到了日軍的海陸夾擊。老師簡要講述遼東半島戰役,重點講述旅順淪陷和旅順大屠殺,引導學生閱讀小字。老師又講解了壹遍阿哈瓦潰敗的情況,指出北洋艦隊在阿哈瓦壹戰中全軍覆沒。
4.《馬關條約》是本課的重點之壹,下面三個問題要依次說明:壹、《馬關條約》簽訂的時間(1895)以及雙方代表(李鴻章和伊藤博文)要求學生熟記。第二,《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在書中分為四點,要求學生理解和記憶。關於“三重幹預”,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上的小字,老師不必講解。再次,結合《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其對中國的影響:第壹,遼東半島是北洋門戶,與山東半島聯合包圍渤海,南端是旅順軍港,直接威脅京津安全。臺灣省省是中國沿海最大的島嶼,包括70多個島嶼、澎湖列島和其他大小島嶼。與福建隔臺灣海峽相望,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日本占領臺灣省不僅是掠奪資源的寶庫,也是侵略中國東南沿海省份的基地。二是兩億兩白銀的巨額賠款,嚴重損害了中國財政,大大增加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當時的財政收入壹年不到9200萬。為了賠償,除了加緊尋找民眾,還不得不借條件苛刻的“外債”。這筆巨額賠款相當於日本年收入的3倍多,其中85%被日本政府用作軍費。日本迅速發展成為軍事帝國主義,成為中國侵略的主要敵人之壹。第三,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方便了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掠奪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浙壹帶的財富。第四,條約規定日本工廠可以設在通商口岸,方便了帝國主義資本向中國輸出。從此,帝國主義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辦廠的權利,剝削廉價勞動力,掠奪原材料,嚴重阻礙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總之,《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從此,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5.1895有人寫了這樣壹副對聯:“臺灣省現已歸還日本,頤和園已搭起華蓋。”讓學生思考:臺灣省是中國的領土,為什麽“現在是日本的”?“頤和園又有天花板了”,為什麽?這兩件事聯系在壹起,意味著什麽?指出以那拉氏、李鴻章為首的投降派貪圖和平,國難當頭還有什麽“長生節”可言?這壹小撮人如何在治國上立於不敗之地?
6.指導學生閱讀以徐翔為首的臺灣省人民抗日相關資料,抨擊當今臺灣省的“臺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