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聲慢》以七組疊詞開頭,“尋尋覓覓,冷清寂寞,淒淒慘慘戚戚”,壹直為人們所欣賞。徐說:“第壹句有十四個疊字,真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進壹盤玉裏。”梁稱之為“壹場意外的勝利,真是不可思議”
這七組疊字有何妙處?首先,內容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詩人自身遭遇不幸後的精神狀態。《尋找》,著重寫動作,不安和失落;“冷冷清清”,重在寫情懷,孤獨,形影不離;《悲淒》重在寫心境,終日淒淒慘慘戚戚。三者以“情”貫穿始終。其次是節奏上的快速跳動,鏗鏘有力,富有節奏感。此外,它在結構上為整個詞定調,營造悲涼的氛圍,讓讀者屏息以待,被它感染。
可見,重疊在詩歌創作中具有獨特的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可視化。疊詞在詩歌中的恰當運用,可以使描寫的自然景物或人物更加生動。《古詩十九首》中,“青青邊的草”前六句用了六組疊字:“青青邊的草,蔥蘢花園裏的柳。盈盈是樓上的女人,眼睛亮得像窗戶。E-E紅妝,纖纖玉手。”前兩句描寫風景,用“綠”和“灰暗”來形容春天茂密植被的生機;後四句是寫人的,四組重疊的文字把思考的女人的體態、容貌、穿著描寫得非常逼真,幾乎是惟妙惟肖。
《古詩十九首》是疊字運用的典範。再比如《遠牛郎星》,只有十句話,用了六組疊字:“遠牛郎星,焦焦河漢女。巧手,做壹臺織布機。.....英英易水,脈無言。”它生動地表達了牛郎和織女揮之不去的感情。
有些詩詞因巧妙運用疊字而充滿藝術魅力,贏得了人們的贊譽,成為千古名句。比如杜甫的詩《多枝易落,嫩芽易議》(《江邊壹步尋花七首》)中,他用“壹朵接壹朵”、“小心翼翼”來表達自己愛花愛花的心情,言語如癡,卻又真摯。再如魏的“妳的濕帆拖著舍不得走,影鳥慢飛”(《夜雨裏送別李洲》)。兩組重疊的詞使這首詩的意境更加深刻。《後湖集》說,每次讀到這句話,我都“茫然思索,自慚形穢”。我希望墻上有“畫蘇州”(魏)這句話,這樣我就可以安靜地呆著,在八極中徘徊。
第二是準確性。重疊式可以模仿聲音和顏色,達到描寫的修辭效果,使表達的形象更加準確。如《為焦仲卿妻作詩》中“官馬在前,新娘車在後,有昏和殿殿,會大道口”,用“昏”和“殿殿”模仿車馬之聲,十分準確,渲染了蘭芝被送回家時的悲涼氣氛,給人以沈重的感覺。重疊也可以模仿各種聲音;杜甫《登高》中的“樹葉像瀑布的水花壹樣落下來”用“沙沙”來模仿落葉的聲音;黃巢題菊中“秋風種滿院”,以“沙沙”仿風;嶽飛《滿江紅》中“欄桿上,下著雨歇息”,雨聲是模仿“下著雨”...字疊加配婚時,寫著:“媒人下床,諾諾福兒。”在這裏,“諾諾”和“二”是承諾,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好,好”,“就是這樣”等詞。這兩組重疊的詞語形象地描述了媒人油滑諂媚的性格。再比如《木蘭詞》,用“唧唧復唧唧”的疊句來寫木蘭的嘆息,也很準確。
也有很多用疊字來形容顏色的例子。比如白居易的“壹輪斜陽灑在水中,半江簌簌半江紅”(《木江吟》),河水的顏色如碧玉。
第三是音樂性。疊詞可以使詩歌節奏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很甜蜜。比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南樹,萬株女貞林。滿山白鷺,溪水白猿。妳不要去秋浦,猿聲傷客心。”詩的前四句以疊字為引子,生動活潑,充滿音樂美。
也有重疊的詞來形容音樂。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鳴如雨,小弦私語如密”,五弦戲中的“壹、二弦索”,秋風吹散,韻落。三四弦響,夜鶴記籠中聲。這些重疊的詞非常具體和感性地表達了音樂的力度、速度和強度。
疊詞在古典詩歌中使用頻率很高。據統計,《詩經》305篇中使用的疊字有200個,如劉勰所言:“桃花鮮如焚之狀,柳如之狀,山岡為日出之姿,雨雪如之。詩中共有350多處疊字,用了26處疊字,構成了這首敘事詩的壹大藝術特色。因此,在欣賞古典詩詞時,疊音的特殊作用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