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插頭上的笛聲
高適
白日雪潔馬吃草,月色羌笛守樓。
請問梅花落在哪裏了?風壹夜之間吹遍了整座山。
王中的《書學內篇》說,詩歌中的數字可以分為實數和虛數,當代學者接著說,詩歌中的顏色詞也可以分為實色和虛色。現在我們也可以看到,詩中也有“虛景”和“實景”,比如高適,就很突出。
前兩句講的是真實場景:湖田北部,冰雪消融,該放馬了。傍晚,士兵們騎馬趕回來,明月當空照...壹開始就營造出了邊塞詩中少有的祥和寧靜的氛圍,這與“雪是幹凈的”、“牧馬”的文學性有很大關系。春天大地解凍的消息,晚歸牧馬的場景,讓人想起《秦代》裏的壹段話:“蒙恬北築長城,守藩籬,匈奴在七百余裏之外,胡人不敢南下牧馬。”那麽“牧馬歸來”這個詞似乎還有另外壹層意思,就是呼瑪回到北方,邊關烽火停了壹會兒,所以“雪幹凈”也有壹點。這壹開頭為全詩定下了歡快壯麗的基調。
在這樣壹個遼闊晴朗的夜晚,我不知道那座守備樓裏正在演奏的是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的曲調。“梅花落何處”是將“梅花落何處”二字拆解嵌入“何處”二字,意思是:梅花落何處打?詩中有三四句類似“誰的玉笛偷偷飛,散入洛杉磯春風”(李白《春夜洛杉磯聞笛》)的話,指笛聲借風傳播,壹夜之間彌漫山野,其境界十分感人。
三四句話的妙處不僅於此。拆解《梅花落》構成了壹個虛擬的場景,仿佛風吹的不是笛子而是落梅的花,散落壹地,壹夜之間,色香散遍了整座山。當然這是寫聲像,不過是把歌名拆解出來形成的假象,以此來提問,是虛的,是空的。而這種虛擬的場景與真實的雪和月光的場景恰到好處的融合在壹起,虛實交織,形成了壹個奇妙而深遠的場景,這是任何壹個聰明的畫家都難以畫出來的。同時還包含通感,即通過聽音樂“思考形狀”的成分。兵聽音樂想起家鄉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卻想起梅花的秋天。句子裏也包含了鄉愁。但這種鄉愁並不低,這不僅是由第壹句話定下的樂觀開朗的基調決定的,也與盛唐的天氣有關。詩人在哥舒翰幕府的時候,同時寫了《登龍詩》,說:“淺才可領命,孤劍可領萬裏。我不去想我的家鄉,但我從不覺得親密。正因為有豪情,盛唐人通常才有那種寫不出來的詩也能不痛不癢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