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寫詩絕句(零基礎知識寫詩)89

如何寫詩絕句(零基礎知識寫詩)89

絕句的名稱源於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對聯。文人對聯講的都是同壹件事,合為壹篇,只是壹句絕句。絕句壹詞最早出現在南朝徐陵主編的小說《魚臺賦》(小說《魚臺賦》是我國古代繼《詩經》、《楚辭》之後的第三部詩集)。西漢至南梁作品集。收集詩歌769首,* * * 10卷。)卷十。四首古代絕句。清以後,王世貞在《我在赤北的談話》中對絕句作了進壹步的解釋:“壹聯四句,分為絕句,合為壹句。”到了唐代,絕句吸收了格律,開始聲韻平衡,講究平仄,偶爾有對仗。那時候唐朝的人大多叫絕句,於是就有了白居易的《江上八絕句》“江深處明月當空,我為妳唱壹夜小韻。”這裏的“小韻”指的是絕句。後人人為區分兩者,分為法與法詩。此外,清代錢在《唐·申銀體》中對七言絕句的表述是:“絕句五言與七言相近,唐人稱之為小格律詩。”根據絕句的起源,對絕句的稱謂壹直眾說紛紜。有兩種主要類型:

第壹種。稱絕句為“刪節句”。認為絕句是四行格律詩,或首尾兩行,或前後兩行,或中間兩行。

這是元代以後流行的壹種說法。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指出:“五言絕句出自五言古詩,七言絕句出自歌曲。此二體原在韻前,韻從今出,使其充滿熱情。”清代詩人、詩學理論家趙執信也指出:“兩句相連,四句獨異,始於六朝。元代後人誤把絕句當韻文,導致問題更多。”可見,句子截斷的說法是壹種形式主義的假設,不可信。

第二種。“絕句”是由“五言短古,七言短歌”演變而來。唐人賦予了它氣質,塑造了它,成為絕句。每首絕句通常有五言七言,簡稱五絕句、七絕句。

這個說法不夠準確。唐人賦予性情的是性情,這種性情並不能涵蓋整個絕句。而名為絕句的詩在唐朝之前就有了。

所以絕句的標題應該是以五七言為句,四句為篇的詩體。古代和法律是有區別的。在古代,它不遵循現代詩歌的格律,韻腳可以是平仄,也可以是平仄;節奏壹定要跟現代詩的格律,韻腳壹定要平。其特點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篇幅短、語言清、題材普通、情意長。

篇幅短:如果我們把壹行歌比作壹部電影,那麽壹首絕句就是壹幅畫。比如:

涼州區

(唐代詩人王翰)

葡萄酒夜光杯,想喝琵琶,馬上抓緊時間。

戰場上喝醉了不要笑。古代有多少人打過仗?

這首詩集中描寫了在妳想喝酒而琵琶催妳喝的那壹刻,喝酒的快感和血戰的慘烈戰場之間的矛盾。

衛城區

(唐代詩人王維)

清晨的雨濕潤了土地的塵埃,客棧的客棧,客棧的枝葉,壹片新葉。

真心勸朋友幹壹杯酒,西出陽關,難逢親人。

這首詩講的是壹個朋友袁二派使者去安溪,王維把他送到了招待所。餞行、飲酒等所有這些過程。

談等。,全部略過不寫。而是只選取其他宴會會分手的場景來表達依戀。

語言清晰:意思是詩歌的表達要明白,讓人壹看就懂。比如:

夜深人靜時的想法

(唐代詩人李白)

我的床腳閃著如此明亮的光。已經有霜凍了嗎?

我擡起頭凝視月亮,低下頭,懷舊之情油然而生。

這首小詩,只是用清晰的敘述,讓遠方的鄉愁之情變得意味深長。

年輕歸來

(唐代詩人何·)

年輕人離家,老人歸來,鄉音未改。

小孩子遇到陌生人,會微笑著問客人是哪裏人。

全詩28個字沒有壹個是生僻的,也沒有什麽典故,是俗語。但卻包含了詩人久遊異鄉,懷念故鄉的情懷。

主題是普通的:即主題應該是普通的、普遍的、很少使用的。比如:

鸛塔

(唐代詩人王之渙)

太陽在西山附近慢慢下沈,黃河流入東海。

更上壹層樓,看得更遠

這首詩通過詩人遠遠看到的平凡景象,表達了壹個普遍而深刻的道理“只有爬上樓梯才能看得遠”。

柳樹

(唐代詩人何·)

碧玉扮作樹,垂下萬條綠絲掛毯。

我不知道是誰剪下了薄薄的葉子,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壹樣。

這首詩通過對常見的春柳的描寫,歌頌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春天。

正是有了這些最常見的景象和感受,絕句表達了詩人的感情,喚起了別人的聲音。意味深長:指該詩韻味悠長,情意綿綿,即所謂唱三嘆余音繞梁。比如:

秋夜寄語秋

(唐代詩人魏·)

當我走在涼爽的秋夜,想著妳,唱著我的詩。

我聽到山上松塔落下,妳似乎也醒了。

這首詩雖有淡淡的筆墨,卻淺顯深情,凝練悠長,讓人感受到持久的韻味和無窮的樂趣。

行軍九天,思長安家園。

(唐代詩人岑參)

爬山欲望強烈,沒人帶酒。

我懷著沈重的心情看著我的家鄉長安,這戰場周圍的菊花零星開放。

這首將思鄉與憂國相結合而寫的重陽節詩,在樸實的品質中蘊含著無窮的魅力,經得起人們的咀嚼和琢磨,寓意深刻。

二、五大奇觀的形成

明代詩人胡應麟在《詩品》壹詩中提出:“五七言絕句,蓋五短詞短曲,亦是變。”講述了絕句源於古詩,尤其是古代民歌的四句體。

而秦代的長城歌謠已經有了五言四句的形式,但句子押韻,文體不古;而漢魏樂府詩中的壹些五言四句歌謠,是用其他句子押韻的,符合古體的獨特風格。如:“采葵花,不傷根,傷根,葵花不生;不要以窮為恥,也不能以窮為恥。“所以,我們今天的五言絕句的源頭只能追溯到這裏。

這種五言四句的詩體產生於南北朝時期。但南朝最為流行,以“子夜”為主題的歌曲遠遠超過100首。比如:

午夜之歌

夜太長睡不著,明月幾燃。

我想聽到聲音,但我應該在空氣中承諾。

午夜四時歌

深冰三尺厚,平雪千裏行。

我心似松柏,妳情我願。

午夜換歌

我從沒見過人傳遞喜怒哀樂。

半夜出門,就知道午夜變化。

北朝的數量遠不如南朝。藝術表現也比較簡單。比如:

折疊楊柳枝歌曲

門前有顆棗,不知幾歲。

奶奶不嫁女兒,就得不到孫子孫女的擁抱。

這種直白的文筆,在南朝是沒有過的。

北朝以歌謠為主,多為口頭書寫。南朝文字創作較多,加工痕跡明顯。應該是文人寫的,藝術手法比較成熟,對唐代五絕影響很大。這壹時期的五言四句體以樂府曲為主,文學創作數量少,內容題材狹窄,藝術表現簡單,以“由明轉自然”為主要特征。但他在藝術上做了有益的嘗試,為初唐絕句詩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初唐的宮廷五絕和六朝的風格沒有太大區別。但此時已有作品註意到了詩歌的比興寄托,從而透露出時代變遷的信息。比如:

詠唱石榴

(唐代詩人孔少安)

可惜中庭樹,拔了根又追漢臣。

只是因為它來的晚,所以開花比春天少。

(唐代詩人余士南)

滴下壹縷水清露,流出疏桐。

從遠處說話,不借秋風。

自從妳離家遠行以來

(唐代詩人張九齡)

既然妳出來了,就不再關心殘機了。

想妳就像壹輪滿月,每晚亮度都在降低。

這些詩主題古老,但技巧新穎。壹切詩歌的趣味不在物,而在人。如孔少安的《石榴賦》,是詩人投奔唐高祖李淵後所作的壹首詩,表明了晚相見的意圖。余世南的《蟬》借用了蟬的高音,寓意著壹種人生感悟:只要壹個人具有高尚的品格,即使沒有外界的指涉,也能遠近聞名。尤其是張九齡的《出王》,被前輩們壹致譽為古今第壹首同題詩。其實,這首詩只是關於辛鴻誌的作品(自從妳出來以後,梁就不飛了。想妳如月圓,夜夜失光。),改了壹個字又壹個字。原因是什麽?關鍵還是要送。詩人用明月來象征思想女性情感的純潔、忠誠和專壹。由於日夜思念,她的面容憔悴。就像滿月壹樣,在逐漸減弱亮度,逐漸變成殘月。這首詩把辛鴻誌詩中比較平仄的壹句“梁晨不飛”改成了“不再計較殘機”,既有對妻子感情的怨恨,又有壹語雙關的政治經營之意。而把“容暉”改成“清輝”,不僅押韻更好,還指政治清明。滿月的比喻暗示著兩極相遇。滿月的亮度每晚都會降低。像《五絕》這樣的短篇小說壹流行,就不再是壹瞥,而是更加耐人尋味,增加了詩歌的容量。它在六朝詠物詩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是上壹層樓的。

尤其是初唐時期,五奇之壽是六朝以來最為顯著的。這個時期的代表應該是王波。王波是壹位英年早逝的詩人,位列初唐四傑之首。他的文學主張是崇尚實用,努力擺脫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