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急~ ~看過莫紮特的傳記。請進來。

急~ ~看過莫紮特的傳記。請進來。

聖母悼歌

這是壹首寫於13世紀的詩。在18世紀,它成為羅馬天主教禮拜儀式中的壹首歌,曲調為素歌。其實,這首詩翻譯成“悼念聖母”的全稱應該是“Stabat Mater Dolorosa”,意思是“悼念站立的聖母”。這句拉丁文現在簡化為Stabat Mater,如果翻譯成中文,直譯的話會有點莫名其妙,就是“聖母站著”。所以翻譯中增加了“多洛羅莎”的意思,但去掉了“斯塔巴特”的意思,按照漢語的規律重新編排,變成了“聖母悼歌”。後來這首詩也吸引了很多古代、現代甚至現代的著名作曲家,比如維瓦爾第、羅西尼、德沃夏克、西曼諾夫斯基。而pergolesi的這首歌就是經典之壹。

根據《牛津音樂詞典》,這部作品是為延續聖母瑪利亞七日哀悼日而作,“為男高音、男中音和管弦樂隊而作”。與其他同類作品不同的是,它換成了女高音和女中音,並配以小型合奏樂隊。在阿巴多的指揮下,倫敦交響樂團就像室內小樂隊壹樣清晰,音色優於小樂隊。其適應性之強令人驚嘆。而這兩位歌手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他們讓這部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不僅上升到了空中,還隨著音樂滲透到了我們的內心。它所表達的情感是超越宗教的,是人類所擁有的。哀悼中包含著無限的感情,這種感情體現了愛,而愛的傾訴本身就有著驚人的力量。當愛變成旋律,那是世界上最美的音樂。無論妳信不信基督,都會深深觸動妳——誰不會被母愛感動?!

Pergolesi的《悼念聖母》還涉及到壹部特別有意思的作品:J.S .巴赫的《詩篇51》(bwv 1083)。如果妳對比壹下,會發現雖然他們的音樂風格不同,但旋律是壹樣的。我們知道,J.S .巴赫曾經將維瓦爾第的《四把小提琴協奏曲》(Op.3,No.10)改編成著名的《四把大鍵琴協奏曲》,但很多人大概都沒想到,他還改編了佩戈萊西的《悼念聖母》,也就是詩篇51。

J.S .巴赫改編最精彩的地方在於旋律沒變,風格變了——變成了他自己的風格;大規模擴充了兩部分,器樂也擴充了,歌詞換成了聖經詩篇的51。新的內容不再是聖母在十字架旁悼念耶穌的表演,而是“誠心悔改,懇切求恩”的詩句。據《聖經》記載,“大衛與拔示巴同寢後,先知拿單來見他。他寫了這首詩,交給了音樂總監。”詩篇分為13小段,最後以“阿門”結束。整首歌裏,男生聲音的獨唱、二重唱、合唱都很精彩,《宛如天堂》裏的小天使都在唱歌。與pergolesi的原著相比,音樂的情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虔誠成為主導因素。最後,這首《阿門》充滿了歡樂,歌曲中透露出的強烈的宗教情感已經大大超越了《為聖母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