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精力充沛而浪漫的年輕漫遊期(35歲之前)
年輕的杜甫朝氣蓬勃。他雖然考了進士,考了最後壹名,但是在當時的社會和世界上沒有太多的閱歷,所以沒有因為第二名而吃多大的苦。他對自己的未來仍然充滿信心,並抱有美好的幻想。第二年,他像往常壹樣開始了另壹次強巡。
他的代表作《莊遊》和《王嶽》表現了他的青春活力和雄心壯誌。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最初的理想,積極進取。
二是被困在壹次次嘗試,正視現實的長安時期(35-44歲)。
三十五歲左右,杜甫來到長安做官。起初,他信心滿滿,但十年的關押,卻屢屢碰壁。杜甫通過個人的不幸,看到了國家和人民的不幸。對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壯誌難酬。我很無助,很孤獨,很無助。
現實主義詩歌,如代表作《車店》,由早期的熱情變為悲壯蒼涼,形成了陰郁失意的詩風。
三、多災多難,憂國憂民的亂世(45-48歲)
從安史之亂爆發到杜甫入川四年,全國處於劇烈震蕩之中,王朝危在旦夕,大批民眾死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滿了危險和艱辛。他的詩歌創作,在血淚的滋養下,達到了巔峰。
使他寫出《春望》《北伐》等詩歌,達到現實主義的巔峰。詩歌充滿了對戰爭的厭倦,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親人的思念,對國家命運的深切哀嘆。
四。田園小屋和流浪西南時期(49-57歲)
襄州兵敗,觀復鬧饑荒後,杜甫棄官舉家逃亡,在成都過著安定的生活。詩歌具有豐富的政治內容和強烈的時代氣息:憂國憂民,崇敬以諸葛亮為代表的忠臣名臣;對自己命運的感受,對世界的感受;隱居的寧靜;想念妳愛的人。
代表作有《書香》、《《春夜喜雨》》、《秋風破草堂》、《上山》等。
五、死在船上(57-59歲)
大歷三年(768年),杜甫想家,乘船出峽,四處漂泊。大歷五年(770),臧贊在坦洲作亂,杜甫逃往衡州。同年冬,杜甫死於潭州至嶽陽的船上。59歲的時候。?
代表作《登嶽陽樓記》思鄉心切,晚年漂泊,國家多災多難,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