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對故國的思鄉之情,對骨肉親人的思念,對摯友的離別之情,牽動著許多人的心弦,“離別”自然成為中國古典詩詞中歌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先秦的《詩經》到漢代的樂府,從唐代的詩詞到宋元的詩詞再到明清的詩詞,離別之情壹直唱不完,就像長江之水,源遠流長。由於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送別詩”成為唐詩的亮點,而特殊的社會背景和特殊的人格追求又使得唐人的送別詩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第壹,不要單壹的東西。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沈浮。此事古而難。”是的,自從有了人類和社會,就有了分離。他們中的許多人應該永遠在壹起,但他們必須分開壹天。唐朝也是如此。在中國這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疆域遼闊,國內外交流頻繁,所以人們的活動範圍也在不斷擴大,人口是流動的。每個人都有主動或被動離開家的機會。所以唐代送別詩的壹個特點就是種類繁多,涉及領域廣泛,而且都是互訴衷腸。
孟郊的《舊別》,杜甫的《新婚別》,描寫的是夫妻分離,分離的辛酸和痛苦自然感人。李益的《與妹夫短暫而快樂的相遇》偶然相遇,只為分別”“與柳宗元的《永別了我的少年》是兄弟間的骨肉分離,感情溢於言表。孟郊的《舊送別》和杜牧的《送別》
其中也有送友出仕的,如送入蜀,王維送《元二十安》及《致子洲使李書》,李白送友入蜀等。朋友外出做官,詩人獻酒送別,飽含著溫暖的話語和深厚的情誼。
也有朋友被發配到外地做官,但命運不同。與前者相比,他們的朋友或同事都被降職了。此類詩在唐代送別詩中占有很大比重,如送別,宋送別杜,劉長卿送別裴閬中送別冀州,柳宗元送別夢等。
還有壹種送別,也和做官有關,就是送朋友遠征,比如“送參軍”、“送李副使西征”。這些多是邊塞詩人的作品,充滿了崇高的誌向和激昂的情懷。
相比之下,下面的送別詩可能會讓人感覺更輕松,那就是送朋友遠遊,也可能是大部分詩人都不願意把“柴米油鹽”放在詩裏,所以我們讀不到很多他們為生計奔波的句子,更多的是閑情逸致,比如杜荀鶴的《送朋友吳越》,李白的《揚州途中別孟浩然》,劉長卿。
以上都是送別家鄉的,還有壹類送別家鄉的唐詩,如王昌齡的《芙蓉客店送別辛健》,李白的《金鄉西京》,文的《送人東行》等。,即派人回國,而王維派大臣晁鑒去日本,韋莊派日本和尚帶著龍回日本。還有壹首這樣的詩。
此外,唐代送別詩還有壹種,即無論送人還是送人,都不是主人,如司空舒在雲陽客棧送別沈晗,杜牧,宣州送佩譚判官去,牧羊人要上京時,鄭谷送別淮上友人,權德輿送別嶺中久別等。這裏的寄件人和行者都在旅途中。
第二,手法多樣,意味深長。
送別詩首先是抒情詩。詩人在抒情時,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借景抒情,有的用比喻...然後,在唐代的送別詩中,也有各種手法。
好朋友的離別是很深的,他們的深情和友情也不是不愉快的。因此,在唐代的送別詩中,有許多作品是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的,如高適的《別東大》:
千裏之外的黃雲,陽光明媚,北風吹著鵝毛大雪。
莫愁什麽都不知道,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妳。
前兩句直接寫夕陽,後兩句直接寫真摯的友情。都是毫無保留的肺腑之言,慷慨悲切。再比如李白的《贈王倫》:
李白正要乘船去,這時他聽到了岸上的歌聲。
桃花潭水千尺,不如王倫。
前兩個敘事,後兩個抒情,友情厚如千尺的,借助池水,可以直接表白。至於“同樣的,因為我們偉大的愛情,摸毛巾比撒絲好。”更是毫不掩飾的吐槽著濃濃的離別。
當然,直接表達自己的內心是壹種坦誠,這是深厚友誼最直接的體現。但深厚的感情往往是說不盡的,所以很多詩人不願意大聲呼喊,而是用其他方式表達,於是找到了借景抒情的法寶。王國維說,“壹切景物文字都是深情的。”的確,情人眼裏出西施,因人而異詩人告別時眼前的風景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唐代詩歌強調情趣,在表達“情”和“意”時往往以“景”或“境”為依托,這在唐代送別詩中也有深刻的體現,是唐代送別詩的壹個相當顯著的特點。比如李白的《送別朋友》
長城以北是藍色的山脈,城東是白色的水線,妳必須離開我,像松動的水草壹樣漂走數百英裏。
我會在浮雲中想起妳,所以在夕陽中想起我。從這裏向外揮手,我的馬壹次又壹次地嘶叫。
第壹副對聯寫的是郊外送別,風景如畫,而壹旦“橫”“繞”,則借助山川表達離別之情。中間兩幅對聯寫的是離別之情,對聯想象的是朋友離別後的心路歷程,表達了對朋友的殷切關懷。項鏈中的“浮雲”象征著朋友的不確定,“夕陽”象征著詩人深深的離別之情。
又如劉長卿的《送別王南下》:
酈君有煙有水,我依然揮著手,為飛鳥消失在蒼涼的青山之外而哭泣。
但是現在,那條長河,那遠航的孤帆,那五個湖泊,在夕陽下像春天壹樣閃閃發光,沿著壹個長滿浮萍的小島,是交流的寧靜。
朋友在遠方,頻頻揮手告別,詩人卻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把別處的長江兩岸的景色借用到自己的詩中,用“望”字把眼睛和感情融為壹體,讓煙、山、鳥來襯托自己憂郁的心情。“空”字既指出了他的朋友們都在遠方,又寫出了詩人此時空虛寂寞的心情,五六句是用心寫出來的。無限心事放在白萍身上,場景真實交融,首尾對應。薛濤的《送朋友》這首歌,壹直被人們所看重,是情景交融的典範:
水鄉夜霜,月色寒,山色灰。
誰說今日起千裏如夢?
前兩句直奔別浦的晚景,秋天特別尷尬。眼前的景色令人肅然起敬,冷冷清清。而且這裏的風景壹望無際,用詩來暗暗表達壹種朋友遠在天邊,思而不見的感覺,讓這首詩深含其中。三句話語氣似是釋然,與前壹句話隱含的傷害構成曲折,表現出相思親情的執著,後壹句話的夢幻難得。
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從產生之日起,就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壹,尤其是在詩歌中,因為純粹是離開景物後談感受,仿佛這種情況沒有著落。所以在唐代的送別詩中,幾乎每首詩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認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是:將感情融於景物之中,投入壹份深情,深沈而含蓄,它隱藏在壹個簡單的、看似不經意獲得的風景中,只留下壹根若隱若現的絲線,供讀者去發現和提煉。越抽越帶出心事,跌宕起伏,影響深遠,就像酒。雖然清澈可口,但是時間越久越香。
例如,張的《洞庭山見梁》就是這類詩的典型:
巴陵壹入秋,孤峰水漲日高。
都說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漂泊。
在這首標誌著四絕進入盛唐的詩中,詩人深藏著自己的思想,只是借助景物含蓄地向我們透露了壹些信息:目送友人離去,在眼前的茫茫中揚帆而去,直奔朝廷,而居越州,不歸。“孤獨”這個詞壹語雙關,失落感和孤獨感漸漸湧上心頭,而壹個“浮”浮現在腦海。第三句,明確說傳說中的神仙不能和朋友聯系,朋友遠的地方,朝廷,也不能和他們聯系。於是,壹顆悲涼的心在這簡單的秋景中浮現,隨著長湖的起伏,文字中有著無盡的意味。嚴羽在評價唐詩時說:“盛唐詩人,唯意趣,無跡可尋。”
再比如劉長卿的《送車靈大師》:
從寺廟裏,在竹子的深處,傳來傍晚鐘聲的低沈。
李和帶著夕陽,青山獨自歸家。
抒情景,情在景中,寫景有淡淡的意境,精致如畫,千庫林吉在遠方,鐘聲觸動思緒,影子的歸來喚起詩人的歸來,但詩人的形象卻隱藏在詩外。在閑適的意境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閑適、失意、冷漠的情懷。但這種感覺都在意境裏,詩人沒有說過壹句話,卻深深融入了場景。
還有壹種是詩人用比喻把自己的心情托付給物象的寫法,如劉長卿的《送別閬中貶冀州》:
猿啼江尾,人自傷。
作為臣子,妳更遠,青山萬裏獨。
最後壹句,朋友遠走,壹片葉子卻獨自隨波逐流。其實寫朋友是臣子更痛苦,漂泊不定,就像孤舟,同樣是臣子。以及王維《寄沈子夫於江東》詩中的名句:“唯有相思如春色,江南送妳回家。”它甚至把相思之情比作無邊的春光。
以上都是用身邊的風景來表達告別的心情。在唐代的送別詩中,還有壹類是寫送別的風景,抒發送別的情懷。
比如王波的《月夜兩別江亭》第二首:
煙籠築藍,月飛南。
孤獨離亭,夜涼。
我們看不清楚,只能看到離別後的風景,冷煙漸起,月色慢慢淡去,夜深寒,江亭人去亭。朋友走後,詩人期待停留在紙面上,蒼涼寂寞之感不禁生起。可以說,借景抒情,將情融於景,是壹件很美妙的事情。許渾在他的《謝挺送別》中寫道:“黃昏醒來,遠方正下著漫天的雨。”也是類似的手法。壹覺醒來,因為告別而醉。壹覺醒來,暮色蒼茫,風雨蒙蒙,心情更加壓抑空虛,寂寞難耐。更精彩的是王維的《在山裏》
明年春草將會變綠,但是我的朋友王子啊,妳呢??
不寫告別,只寫告別如暗場,而寫告別後的落寞悵惘之感。離別後的第二天夕陽下,悲傷往往越來越濃,越來越密,但詩人只是用“蓋柴飛”這個極其普通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深情,就藏在這個看似不經意的動作裏。至於“怡君遠矣。”壹船明月,壹船清風,就是想象遠方朋友的處境。
第三,悲傷和開放各有千秋。
⑦“多情別離自古傷身”,這是柳永帶著濃濃感傷情懷的別離,也是很多和他有同感的人的別離。唐代送別詩不在少數。“悲與孤獨,悲與斷百年,隨想漂泊,人生苦與苦。”(王波《告別薛華》)不重視離別。
在我的老門前,在黃色的草叢中,離開是令人悲傷的。妳必須跟隨穿過寒冷雲層的路,將會在今晚把妳帶進雪中。
妳父親去世了;妳年輕時離開了家,沒有人知道妳的不幸。我們哭泣,我們什麽也不說。在這個寒風凜冽的世界裏,我能向妳許什麽願呢??
全詩以“悲”字貫穿全篇,第壹聯寫的是離別環境,大大加重了離別的悲傷,為全詩感受到深深的傷害定下了基調。第二聯寫離別情景,仍緊扣“悲”字,融入濃濃的離別之情;頸聯感嘆人生經歷,仍緊扣“悲”字,寄托陰郁之情,融離別、感世、悲為壹體。
劉不去洛陽,梅花後去三湘。
世界隨雲而去,仇恨隨河而長。
這位詩人帶著被降級的失望離開了家鄉。前兩句是情景交融,既點明了季節地點,又渲染了氣氛,給人壹種生命飄忽,離別無常的感覺。三句“浮雲”的比喻,加深了離別的苦情,結尾的“空”字,表達了壹種依依不舍、無可奈何的心境。唐詩裏寫的是搬走的痛苦,大部分人都很討厭離開。
然而,朋友並不都是悲傷的,如“海中知己,天涯若比鄰妳何必在岔路口徘徊,孩子* * *摸毛巾。”這也是王波的告別詩。這首詩中的句子“送杜少甫到蜀中”和“不要薛華”在風格上有很大的不同。洗去離別的傷感和酸楚,意境開闊,色調明快。“告別三河,去追尋吧。”陳子昂在他的歌曲《送大衛參軍》中寫送朋友出征,並沒有陷入兒女情長、苦不堪言的模式。從大的方面來說,他表現了作者的大度和進取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雄氣概逼人。至於邊塞詩派代表詩人,“遣李副使進軍七夕”“眾禁衛西行,角聲胡。”在送別詩中,強調了祝願成功的含義,這在送別詩中是獨壹無二的。“脫鞍暫入館驛,遣君萬裏西征胡。妳應該在成名後立即接受它。真是英雄出丈夫。”激情在字裏行間蕩漾,彌漫長虹,珍惜的告別之意暗含其中。
這些詩帶著豪情告別,不像小孩子的行為。正是帶著深情,他們寫出了知己知彼的情懷,豪放豪放。同樣,有些詩人,在與朋友離別時,雖然沒有那麽豪邁,但也是心胸寬廣的,表現了唐人特有的開放胸懷。
比如王昌齡的《送木奉宮闕》:
流水連五嶽,送別非無傷。
青山同性同雨,明月從來不是兩鄉。
朋友在遠方,兩地分居,難免會有傷感。但詩人安慰朋友說,兩地流水相連,青山同性同雨,明月可見,並非真的分離。在這裏,詩人巧妙地將兩地合二為壹,安慰朋友的別離,寓意新穎,感情曠達。
再如王維的《寄元二史安西》:
渭城多雨多塵,客舍青柳色。
我勸妳多喝點酒,沒有理由出西天陽關。
在這深情的離別中,我們看不到任何狂喜。詩人巧妙地以送別的時間和地點來安排環境,使景物清新、明朗、輕盈,富有情調。
再如李白的《魯石門送杜》:
醉酒幾天後,我登上了泳池平臺。石門路再次打開時,出現了壹個金瓶。
泗水秋波落,海水明。飛天蓬遠,杯在手。
這首詩以醉酒開始,以舉杯結束,自始至終壹氣呵成,充滿豪邁、豪放、開朗、樂觀的情懷,風格明快明朗,沒有纏綿悲涼的情調,詩中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映成趣,詩情畫意十足,尤其是結尾兩句,簡潔有力,寓意無窮。
這些臨別時唱出的豪放曠達的詩句,體現了唐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壹掃離愁別緒,成為送別詩中的壹道風景。
第四,句子判斷仔細,用詞淺顯。
真正的文學是純潔的,真摯的感情是純潔的。古往今來,朋友的感情壹直被人們傳唱和歌頌。正是因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交融的真摯感情,才讓人激動。是壹種純粹的人性美,真正的友情美,真正的美從來不需要雕琢。“送別朋友時,詩人常把。
比如權德輿的《送別嶺上久別的人》:
十年過去了,我們在這裏相遇。
馬頭去哪了?夕陽是萬峰。
全詩用樸實的語言,寫出了久別的離別,全詩樸實無華。在平淡的敘述中,蘊含著壹種深沈而永恒的感情,質樸自有自然的魅力。前兩首詩已經坦白了分開整整十年,但雖然沒有寫滄桑,但滄桑的感覺在平淡的敘述中油然而生,獨樹壹幟。三四句話是壹幅在山間夕陽下悄然離去的素描,有壹種神往。在靜謐而略顯荒涼的境界裏,讓人不禁感慨人生的分分合合。不要那麽偶然,匆忙,捉摸不透,壹種強烈的感悟湧上心頭。句句細審,言詞淺淺深情,無壹不浪漫。
再比如孟浩然的《送別王維》:
我緩慢而不情願地等了壹天又壹天,直到現在我必須走了,如果路邊的花不意味著再見,我的老朋友,它們會多麽甜美。
王國的領主對我們很苛刻,事務的人不是我們的同類。只有孤獨,我才會關上我舊花園的大門。
全詩既沒有美圖,也沒有華麗的詞藻。語句在口語中平淡無奇,用詞自然,卻深情纏綿,用詞淺淺深情,回味悠長。
“在過去的20年裏,壹切都是壹樣的,現在道路在西方分叉。皇帝若歸田,六歲當鄰人。”柳宗元的《永別了夢》,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蘊含著復雜的情感和深厚的感情,看似直白,實則深刻。"隔江隔海,多年不見,忽見如夢,哽噎問幾歲。"這是朋友見面時的問候語,自然而不登大雅之堂,卻相思成疾。
告別是戀人的事,是有真情的人的事。所以每壹首送別詩都是真摯純凈的語言,自然而不需要修飾。我們會被那份深厚的友誼所感動。
作為唐詩大觀園中的壹朵奇葩,唐人送別詩在思想內容上極大地豐富了唐詩的主題和內容;在藝術表現上,風格大膽或含蓄、寬泛或深刻、抒情或露骨或傳神、或借景或托物、語言淺淡不雕琢,真正體現了“邊近意遠、言淺情意深”的藝術特色。
因此,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手法,唐代送別詩都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