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文化既要體現當地文化,又要體現其包容性。當然,更重要的是,地鐵文化應該是壹種互動的文化,壹種傾向於平民的文化。在上海地鐵的每個角落,妳都會看到活躍的世博元素。在著名學者、上海大學教授葛看來,地鐵文化應該是向老百姓傾斜的,應該是壹個充滿活力的大眾藝術展覽館..
在所有可以到達世博園區的地鐵線路中,最吸引人的無疑是地鐵13號線。目前運行只有3公裏的13線雖然距離短,但是很受歡迎,因為這是世博專線,有很多世博元素,是所有地鐵線中最高的。從馬當路站出來,壹個巨大的充氣寶時刻提醒著妳的目標。
墻上的液晶屏不斷刷新著世博園的各種精彩;擡頭壹看,原來是壹個中國館形的燈飾;無意中往下看,看到了壹個國家體育場的介紹,連火車車廂都刷成了綠色,以配合世博會。置身其中,每個遊客都非常激動,覺得自己和世博會沒有距離。世博會的發展歷史表明,地鐵往往隨著世博會的舉辦而被賦予主題的標誌性特征。其實不僅僅是世博會,還有世博會和世界杯。
地鐵文化從無到有,從卑微到富有,從小人群到大眾,逐漸承載了壹個城市的品質。從最初在車廂裏懸掛名言,到在地鐵裏展出英文詩詞、舉辦磁卡展,再到在世博專線內外描繪精彩圖案,上海正在摸索自己獨特的地鐵文化。